老友记 | 张海民:新来的“服务生”
“试问申城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原石
2019年5月,张海民选择了再次出发,他将担任易居企业集团(2048.HK)执行总裁,负责易居企业集团的投资服务平台业务。
这是他长达27年地产职业生涯中的第7站。新来的“服务生”,正站在易居的门口。
刚刚好,是一门艺术
在最近的一条朋友圈中,他对一条囤地的文章做了点评,“刚刚好,是一门艺术。”
他迫不及待想做一些事情,“你知道吗?那块地我跟过很久的时间,当时可真是大热门。”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上海的五月已经是夏天,空气里漂浮着淡淡的湿气。我们坐在一个咖啡馆里随意聊天,音乐很大声,张海民用一些手势来强化语言的表达能力。
他评价我们熟知的每一块土地,他对数字十分敏感,有着职业“买手”般的直觉。土地是他主动谈及的唯一话题,我们谈到过去大约数十年多个知名度项目,有些项目他给了一些中性偏正面的评价,“他放了感情进去。”
一些操盘的项目,他对许多细节都记忆犹新,那些日子仿佛会发光,历历在目。
我确定他是热爱这件事情,在一条朋友圈中,他写下长长的一段文字,“土储规模是直接影响目前乃至未来3-5年销售额。要想有持续销售规模效应,土储去化周期宜保持在3-4年。土储项目变现能力与变现质量是考验房企的内功。”
很少会有人在朋友圈直抒胸臆,在专业性上,他耿直又真诚,“谁能冲千亿,谁能在千亿阵营稳健上升,这正是老板和CEO'刚刚好’的艺术指挥!”
优等生张海民
从张海民过去的履历表来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从万科到融科,从沿海家园再到阳光城、俊发,他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1992年,23岁的张海民加入万科。他在万科担任北京、深圳万科地产营销总经理。离开万科后,张海民相继加入了融科、上海星月投资、沿海地产。2010年,张海民加入阳光城,成为公司销售额三年十倍增长的功臣之一。
在收并购市场上,他更是颇有名气。2016年,他的身份还是阳光城总裁。在那一年,他一共坐了113次飞机,不是在并购,就是在并购的路上。
那一年成绩斐然。阳光城2016年在接近千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增加背后,有超过80%土地储备来自并购。
2010年,张海民入职阳光城,担任副总裁,并于2015年1月担任公司总裁。张海民担任总裁期间,阳光城的销售规模从2015年的310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915亿元。
“有没有过一刻,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
有一次,张海民在广州遇见一个老板,最后直接说了三句话,让对方出让了自己的项目,漂亮的一个交手一度成为业界美谈。
“这个项目有很多债权,我们直接进行了债务重组,依靠当时公司的强大背书解决了业主的债务问题,真正去帮别人解决问题,才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张海民回忆说。
新平台新挑战
他是天生适合做选择题的人。
张海民毕业于深圳大学,当时毕业不包分配,不得不自己找工作,走在街头的时候,右边是万科,左边是君安,他毫不犹豫往右走。
这一个分岔路,便开始与房地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数学系出生的张海民不仅喜欢做选择题,还喜欢挑战及不断调整自己。
“一定要不断地去挑战自己,你才会在平台上不断进步,如果平台换不了,我换平台,但一定是有一个挑战。”
或许因为这样的原因,他选择了下一站易居,他的新老板评价他们之间,“是有缘分的。”
他的新身份是担任易居企业集团执行总裁,负责投资服务平台。“主要工作内容是发现、评估项目并整合项目资源,推荐给开发商,易居企业集团也会一起参与项目投资。”
谈判的过程比任何一次都要干脆利索,他的模式,他的经历,他的资源,他未来的小目标,这些所有的过去和将来,让易居和他有了一个无限的可能性。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是易居的最后一块拼图?”
他突然就笑了,“我喜欢这个比喻。很是有趣。”
过去这些年,易居一直专注于服务房地产交易服务。即使是在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也没有涉足房地产开发,而在房地产下行阶段,都很好的帮助房企度过了难关。
这也代表着,张海民在接受一件更高程度的挑战,慢慢将易居的产业链补齐,讲述更多属于“服务生”的故事。
“有一道选择题,你喜欢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锦上添花啊。”他几乎没有考虑,然后顿了一下,“现在的易居,更需要的是做更多美好的事情。”
这个故事开始启程。张海民,来了。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