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金锡逊作品:《边城》,哀怨的田园牧歌

湘西的沅水流域,在山脉绵延,流水蜿蜒之间;在这地处湖南、四川、贵州三省的交界的边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民族。
这里有个名字很好听的边城,叫做凤凰县。1902年,还真飞出了一翅金凤凰,这翅“凤凰”就是沈从文。
他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有兄弟姐妹九人,在男孩子中居第二。母亲给了他难忘的启蒙教育。
沈从文从小对周围世界异常敏感,天性好奇,对身边事物喜欢追根究底。他每天上学要走过很长一条街,一路上他细心观察着每一件对他而言充满了情趣的店铺。这些店铺有磨针的,有做雨伞的,也有皮鞋店、染坊、豆腐作坊、豆粉店等。他把大千世界的风物全都记在心头,后来他把幼时的心中事物都写进文学作品中。细致入微,如在眼前。
1917年沈从文高小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辗转。当过上士司书,也做过屠宰税收员。
“五四”时期沈从文只身前往北京。他本想升学深造,但无路可进。于是他开始写作。从1924年开始在《小说月报》等各报刊上接连发表小说。写着、写着,竟然在文坛上有了名气。被聘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当老师。
1949年初,北京大学的教学楼里挂出了“打倒新月派……沈从文”的大幅标语,3月28日,沈从文企图自杀,被救。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代会,沈从文未能获得与会资格。
很多朋友都和他划清了界限。这时候来北京参加文代会的巴金却多次来看望他,给了他极大安慰。后来他弃文从史,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写出了有很高价值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他的名著有《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被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选入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课本。他两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4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被尘封。20世纪80年代,他再度声誉鹊起。
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他的小说《边城》。看起来是薄薄的一本,却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他与张兆和在北平新婚后,在北京达子营住处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下第一章,先在《国闻周报》发表的。
中篇小说《边城》的故事是这样的。
川湘边境,有个小山城茶峒。溪边白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那女孩子的母亲,就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和军人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后,两人打算双双自尽。屯戍兵首先服了毒,女的为了自己腹中的那块肉,忍悲活着,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喝了许多冷水死去。船夫住处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就把抚养的外孙女叫作“翠翠”。
茶峒人家的房子多是一半着陆,一半在水,那些房子都有吊脚楼。城中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的戍兵,和居民关系融洽。这里有一条白河,是通沅江的,为川湘水上运输通道。码头由地方上有威望的人掌管。掌水码头的是一个前清时便在营伍中混过日子来的人物顺顺,革命时在著名的陆军四十九标做个什长。他善于经营,没几年,他就有了八只船,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了。那时他还只五十岁。他的长子天保已十六岁,次子傩送,意思是傩神送来的,已十四岁。两人都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
天保和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翠翠,但是翠翠心里却想着老二傩送。根据习俗,天保走明路提亲,没得到翠翠回音。老二唱山歌表达感情,得到翠翠好感,不过这也是少女朦胧的感情。后来天保驾油船下辰州,掉到茨滩淹坏了。老二悲伤地找哥哥的尸体,后又出外干活没回来。溪边的白塔也坍倒了,老船夫在一场大雷雨将息时也死去了。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以湘西故乡为依托,表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边城》是沈从文心中的世外桃源。《边城》是一部带着痛惜怀旧情绪的作品。作者创作时“心里怀着不可说的温爱”,是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
《边城》像抒情诗又像散文,以优美的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他的语言干净利落,淡如行云流水。体裁多变而不拘一格。他终成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个性、独特魅力和卓越成就的乡土文学杰出作家。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在北京病逝。他墓石的背面是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沈从文一生的高风亮德。
作者简介:金锡逊: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江干区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