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营销行业八大趋势预测

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写过一篇《2017年营销行业八大趋势预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有不少还是说对了。今年也快结束了,我打算继续写2018年的趋势预测,与其说预测,不如说是对过去这一年的一些总结,从这当中一窥明年的营销可能性吧。同样总结了八条,不一定都对,同样作为一种参考吧。

H5依然是传播的强有力武器,但前提必须是有创意

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一下2016年的十大刷屏H5,以及2017年的十大刷屏H5,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2016年刷屏的H5,很多都是炫技的,比如宝马H5开进朋友圈、故宫把四爷带进朋友圈等等,一个个看上去都是玩技术的,还模仿不来。

而今年几个刷屏的H5呢?虽然也有几个是技术驱动,但我们也看到了腾讯的一元画廊、人民日报的军装H5、故宫的快闪H5,以及下半年特别流行的手机录屏式H5,很明显,今年的H5开始更注重内容上的创意。

当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2018年,H5依然是传播的标配,也很容易成为强有力的武器,但最大的前提,内容一定是要有创意。其中让我最坚信这一点的,就是网易出品的几个H5,不管是有道翻译官的0成本录屏H5,还是网易考拉的两个戏精H5,其本质都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优质的内容依然是最容易打动用户的方式。这个趋势应该能在2018年有所延续和体现。

品牌联合可以成为制胜武器,可以大做,也可以小做

品牌联合在2017年也发挥了极佳的效果。我所理解的品牌联合活动,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一种是往大的方向做,联合一个或多个同量级的品牌,通过具体的某次事件营销呈几何级数的放大关注度和影响力。最典型的就是ofo x 小黄人这样的经典案例。

当然,还有一种是小声量的品牌联合,比如利用官微来一个互撩,做几张联合海报发发宣传等。今年看来一个趋势是这种蓝V之间的默契配合越来越多了,比如感恩节杜蕾斯在微博上对十多个品牌发起联动,并没有事先打招呼,但被@到的品牌几乎全部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回应,这是杜蕾斯的一个全新尝试,也是品牌联合的一种比较轻的尝试,在没有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也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8年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将继续下去,海尔为首的蓝V联盟已经初具规模,玩的熟络的,调性接近的几个蓝V之间的默契配合将可能成为常态。除此之外,我们依然期待出现更多品牌调性一致的大品牌能够玩出更大、更新的创意活动,真正实现1+1>2。

地铁站成为最适合场景营销的传播媒介

2017年,地铁站成了整合传播的标配投放渠道。各大行业的品牌竞相投放地铁广告,一方面使得地铁广告的刊例连续上涨,一方面也导致了大众的审美疲劳。到了年底,开始有人质问:别在扎心了,我只想好好乘一次地铁而已。

公正地说,地铁站的确是最适合做场景营销的地方,地铁是最佳的封闭性环境,人流量大是最大的优势,面向的人群也很容易被定义成上班族、白领,今年在地铁内做营销成名的作品还真有不少,这种地铁广告热至少将延续到2018年上半年。但是,地铁终究只是传播的媒介,创意和内容依然是关键,如果继续延续类似“扎心”的套路,估计用户也很难一直吃这一套,最后只会演变成品牌的自嗨。

形式上的小突破,可能将起到扭转乾坤的效果

形式上的一些创意突破,很容易带来新鲜感,从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仔细想想,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罢了。今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百雀羚的长图文,比如芝麻信用的叠字文案,比如录屏形式的H5等。

在很多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普通大众和专业人士的利息不对称,尝试一些看上去高级的小把戏,说不定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比如公众号文章内出现弹幕、阅后即焚、点击可见等“特效”。

文案、图片、短视频、直播、H5……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样的内容,可以试试切换不同的形式,或是试试不同的排列组合,说不定会有惊喜。

走心的故事百看不厌,每个优秀的创意背后都有绝佳的洞察

扎心的乐评、深夜的番茄炒蛋、周杰伦的2000万个故事……营销圈从来不缺走心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我们也从来不缺真实感人的素材。

今年有不少走心的广告赢得了用户的好感。这无疑释放了一种信号,在2018年,必然会有更多的品牌走上这条路。但到底最后能有多少广告能引发共鸣,还是得看洞察。其实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很容易被打动的,主要品牌在营销的过程中能够精准的抓住洞察。

快闪店将继续火爆,营销有时候需要仪式感

快闪店绝对是今年营销圈逃不开的话题之一。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成功的快闪店案例出现。快闪店之所以成为品牌乐于尝试的营销手段,主要是因为成本低、话题大、效果好。

存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所谓“快闪店”,帮助品牌用最低的成本去试探市场、用户的接受度,而品牌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把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在线下实现出来。但看了今年这么多快闪店,其实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一个词——仪式感。

越来越多的品牌把线下快闪店等同于一次事件营销来操作。快闪店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外观上是否有视觉冲击,以及在社交分享上有没有做好。线下的快闪,最终将回归到线上的social,如果能维持线上的热度,那么线下的快闪也就完成了短暂的使命。

向流量低头的大牌越来越多,明星都不够用了

今年一个有意思的趋势,不少国际大牌都开始找中国明星代言了。成为了麦当劳近十年以来的首位代言人;肯德基也启用了鹿晗为金色上校代言人;杨洋代言了法国娇兰和万宝龙……

明星即代表了流量,越来越多国际大牌向流量低头,明星代言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也暗藏杀机。有多少品牌在代言人吃了亏,比如肯德基,连续三任代言人(柯震东、薛之谦、鹿晗)都给品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险。

一方面,真正能带来流量的明星大多都身兼好多个大牌的代言,品牌在挑选代言人方面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明星私生活的不可控性,也给品牌挑选明星代言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2018年,势必会有更多品牌为了流量而与明星进行合作,但在选择具体的对象上还需谨慎。

争议=关注度?走擦边球的品牌将越来越多

2017年出现了很多饱受争议的营销案例,比如百雀羚的长图广告,在转化率的问题上颇受争议,招商银行的番茄炒蛋,也因为与品牌关联度不高而受到非议,但是,也正因为这种业界两极分化的观点,成就了这些案例的刷屏。

有争议自然就带来关注度,也有不少品牌走上歪路,开始主动制造争议,打擦边球,比如绝味鸭脖,多次主动打擦边球,博得关注度。

这种行为为品牌带来巨大的关注度,但又因为某些原因,往往无法受到实质性的处罚,虽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但依然无法避免在2018年会出现更多的品牌铤而走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