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丨先是感知“有”的缤纷,再领悟“无”的玄妙
文/一者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有到五,先是感知“有”的缤纷,再领悟“无”的玄妙,书法欣赏亦同样的过程。
从人的视觉习惯说,欣赏书法首先是整体观感,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作品章法布局,或者说章法布白,继而再去审视书写者的笔法能力,笔法是作者的基本功,一件上乘的书法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综合能力,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章法布白,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并不是一味的书写,还要有观照,就如同黑白布局,布局(包括字内布白能力)能力高下,反之也是作者掌控笔法能力的考量。
弘一法师的留白非常典型
对书法的欣赏也是一个深化过程,一般都是先笔(笔法)、墨(墨法),后章法(空间布白),就如同对文中开头说的,由视觉的基本感知到思想的高境界。
关于书法留白的研究,晋·成公绥《隶书体》说:
“分白赋黑,棋布星列。”
《笔势论·视形章第三》说:
“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
唐楷大家欧阳询《八诀》说: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近几十年,随着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或者说展览的推进,书法家在创作上越来越重视整体关系、形式构成,空间分割和对比关系成为作品评判的标准之。空间分割不仅强调笔墨,而且还兼顾被笔墨所分割的留白,对比关系不仅是笔墨、大小、正侧,而且也包括疏密虚实关系。我们常说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则为章法布白的一种。
清学者蒋和《书法杂论》说:
“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一般论留白包括:字内留白、字距留白、行距留白。
留白也是作品的一部分,眯起眼睛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只看留白,感觉三种方法使点画内余白乃至作品中所有的余白连成一片,好像流动的空气,如同杜牧《阿房宫赋》说的,盘盘焉,困困焉……
字形内留白
汉字是笔画构成的方块字,字内点画纵横交错,切割出各种各样的留白,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形状以及组合关系,是书法家的重要基本功。
清·王澍《虚舟题跋》说:
“行书间架须明净,不可乱笔缠扰。”
我们在书写时,点画在切割字形的内部空间时,要尽量保证留白的完整性,不要太琐碎。有人要问了,那牵丝、萦带怎么办?为了书写的需要,那些牵丝、萦带尽量不要缭绕,最好笔断意连,
如上图A、B图牵丝连绵不断,字内余白被切割得太琐碎,拘挛局促,很不舒服,C、D图笔断意连,舒展开张,感觉很大气。这种区别在两个“破”字中表现得最典型。其次是交接的笔画,不要连得太紧,尽量松一些,要有眼,通气就活了,否则杂论、堵得上。
怀素、董其昌、米芾留白对比
字距留白
字距余白有三个作用:
第一,加强节奏感。字距留白或疏或密,会使纵向阅读产生或快或慢的节奏。有些地方加大字距以后,还会造成视觉上的间断,这种间断所造成的大面积余白,处理好了,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第二,丰富笔墨造型。汉字书写从左到右,上一字的未笔多在右边,下一字的起笔多在左边,如果字距相等,两字笔势的连接夹角也就基本相同,如果将这种笔势表现为牵丝的话,通篇是平行的斜线,既触目,又难看。要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强调字距变化,有疏有密,才能使上下字的连接夹角有小有大,连接斜线有的较直有的较横,变化多端。
祝允明草书《箜篌引》 局部
祝允明是留白高手,通篇点画灵动,而且留白空间灵活,通透。横幅作品欣赏将更能体现这一点,请 文末欣赏全卷。
行距留白
行距留白与字距留白一样,作用:
第一,强化节秦感。
三行字的作品有两条行距,只要第三行字不写到底,第二条行距就与第一条行距不一样了,这种行距余白的变化很简单,用不着多说,四行字以上的条幅,有三条以上的行距,这样是为避免雷同。
第二,丰富笔墨造型。
章法为避免呆板,追求生动,与点画和结体一样,常常“侧以取妍”。点面的侧妍方法是让笔锋运行不走在笔画的中间,略微偏在笔画的一侧结体的侧妍方法是让字轴线不在字形的中间,略左略右,造成偏侧。
当代书家为追求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章法布白追求四周留白,即四条边的留白,此处是笔墨张力与边框束缚力的缓冲地带,余白越宽,笔墨张力越小;余白越窄,笔墨张力越大。四边余白的宽窄具有加强和减弱作品视觉效果的作用。
祝允明草书《箜篌引》 全卷
▼
▲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