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或入股 比亚迪电池困局将破

摘要:奥迪希望将比亚迪纳入自己的电池供应商之列。

彭博社报道称,奥迪与比亚迪正在进行谈判,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电池供应商之列。

比亚迪的电池将被用于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台上生产的高性能豪华电动汽车,该平台的首批全新车型预计将于2021年底推出。

此外,知情人士表示,奥迪和比亚迪还探讨了深化合作的可能性,包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或入股比亚迪的电池部门,但目前还不清楚谈判取得多大进展。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奥迪与比亚迪的谈判已进入高级阶段。同时,比亚迪也正与其他汽车制造商讨论电池供应协议,不能保证与奥迪最终达成协议。

对此报道,奥迪发言人称,该公司正在与几家电池供应商进行谈判,尚未做出决定。比亚迪一位发言人则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具体的信息需要披露。

大众有意收购国轩高科的消息还未有定论,其旗下豪华车品牌奥迪与比亚迪的强强联手又传出风声。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大众的出手丝毫不给其他车企犹豫的时间。

大众的“下一个篮子”

或许是鉴于特斯拉与松下之间此前略显紧张的供应关系,越来越多的车企不愿意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今年2月份,外媒称,大众将与SKI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美国建设一家电池工厂。可惜双方合作意愿尚未达成,大众一直以来的电池供应商发话了,要求大众立刻停止与SKI合作建厂的计划,否则可能立即停止向大众供应动力电池。

为保证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不断粮,大众在百般不情愿之下答应了LG的这一要求。

爱情的小火花有了,拦是拦不住的。4月11日,路透社爆料称,大众将与SKI的合作转移到了中国,双方计划与中国的一家合作伙伴共同在国内建立一家电池工厂,以保证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有足够的电池供应。

与SKI的合作问题暂告一段落,今年5月,大众与三星SDI在产量与交付时间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SDI此前向大众承诺,每年将为其提供超过20GWh的电池产量,但现在供应量仅为5GWh。

这一连串的麻烦使得大众头疼不已,于是其只能想办法不断扩大电池供应渠道。

当前,奥迪在华销售的Q2L-tron中使用的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据起点锂电大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已与一汽、上汽、北汽、广汽、吉利、东风、沃尔沃等20余家车企达成了深度合作。

如此看来,与奥迪一同瓜分宁德时代电池产能的竞争对手也太多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事不宜迟。

比亚迪电池的尴尬与破局

作为中国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第二大电池供应商,事实上,比亚迪在面对第二个身份的时候略显尴尬。虽名为第二大电池供应商,电池却只供应到了自家车上。

以此前与丰田的合作为例,双方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反观丰田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稳定供给和发展进化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还将在电池的新技术开发,以及电池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开始进行广泛探讨。

仅从三方透露出的文字信息来看,明显丰田把更多关于动力电池上的美好期望寄托在了宁德时代身上,与比亚迪合作造成是首要任务,研发电池则略显次要。

8月初,比亚迪发布了7月份(产)销量快报,1--7月起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增长超70%。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比亚迪无疑是优秀的,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身份却一直没有得到肯定。

有整车企认为,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不仅意味着为它的电池打了免费的广告,还相当于直接送钱给竞争对手。

即使撇开这种相对狭隘的想法不谈,仍然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算整车厂有意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但或多或少都会担心其买到的电池与比亚迪自用不完全一样。”

再说,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哪怕不能自己掌握,也万万不能落在竞争对手手里。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公司去年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说:“当iPhone出来的时候短短几年,诺基亚就轰然倒塌。诺基亚的倒下,不是它的品质问题,也不是它的管理问题,其实它的管理很先进,品质也很精湛诺基亚的倒下,在于它的战略方向出了问题,在于它的封闭。

由于电池只供自家车使用的相对封闭体系,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渐失。

比亚迪副总裁何龙曾表示:“客户需要一家独立的、财务透明的供应商。比亚迪想要对外供应电池,就需要成立独立的公司。”

据8月21日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其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44.53亿元,同比降低1.61%。

并不可观的营收,使得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独立迫在眉睫。

小结

新能源领域的战争日渐白热化,巨头间的你来我往更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但能够肯定的有两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车企巨头对于动力电池的抢夺也更加重视。

对于比亚迪来说,此次与奥迪的谈判,部分程度上意味着其动力电池正在开始被市场接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