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杨花是什么?翻开《辞源》,杨花解释为柳絮,并以庾信《春赋》中“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的诗句为例句。在植物学中,杨树、柳树同属杨柳科,杨树叶阔大,柳树叶狭长,非常好辨认。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杨、柳无论分开或是合用,指的都是柳树。《说文解字》中说,“杨,蒲柳也”,“柳,小杨也”。《玉篇木部》也说“杨,杨柳也”。自与柳结缘,杨花以其独有的姿态和魅力,承载了诗人们对春天的无尽情谊。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从初春的杨柳青青,到暮春的杨花漫漫,而今杨花飞尽,柳条也被送别的人折光了,我思念的人怎么还不回来?自诗经中“昔我往以,杨柳依依”开始,以柳寄情,折柳送人成为古人送别时最常见的行为。这首隋朝的《送别》,已无法考证是何人所写,但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看着眼前泊无定的杨花,听着子规啼叫“不如归去”,想着好友要去的地方路远难行,满腹愁情无法言说,恨不能与君同去。后来,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回应关心他的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知他们惦记我,请告诉他们,我的心仍然纯粹,清如玉壶冰。这就是知己之间的惺惺相惜,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的深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知道春天就要逝去,有人感伤,也有人奋进。在韩愈笔下,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就要归去,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奇斗艳,就连无色无味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希望能留住春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有没有“才思”都不要紧,要紧的是珍惜光阴,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独特的美。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堪称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似花还似非花”,诗人只用这一句就抓住了杨花独特之处。看似无情的人,思念只在心中,去梦中寻找心爱的人,又被黄莺叫醒。杨花飞尽,雨后不见遗踪,只剩下一池浮萍。最后用“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收尾,虚实相见,情景交融,堪称咏杨花之绝唱。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贵翻案。他人都用杨花感叹聚散无期的离愁,吴融却去用它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抱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钗之口吟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句,更是将杨花的意象升华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之中,使杨花在文学中的形象更为生动丰满。
南宋·佚名 《垂柳飞絮图》
“桃红柳绿春意浓”,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描绘春天的画作总少不了河边的杨柳。东晋顾恺之在《洛神图赋》中就画了洛水河畔杨柳青青,曹植与洛神在此相逢。但专门画柳絮杨花的作品不多,南宋的《垂柳飞絮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图右侧四枝柳条低垂,柳絮用白粉信笔点出,似雪花飞舞,透露无限春意。
明·周臣《闲看儿童捉柳花》
要说谁最喜爱杨花,那非顽童莫属,追逐杨花是他们最爱的春日游戏。白居易在《杨柳枝前有别杨柳枝》中说“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写到“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明代画家周臣和仇英均以此为题,作儿童捉柳花图,画中茅屋竹舍,小童嬉戏打闹,先生驻足赏柳,其乐融融。
明·仇英《捉柳花图》
杨花似雪,春也即将远去,既然留春不住,就看春风自在杨花。幸运如我辈,无需凭借东风,只要靠自己的一双手,就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