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犬召唤真龙天子,赵匡胤与昌邑夏店“公婆庙”的故事
一日有位高僧路过,
惊叹这是天狗下凡。
只有真龙天子登门,
神犬才把主人召唤。
在我们老家,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
夏店街道有一个村叫庙头。
庙头村附近的慈云禅院(新建)
传说,这庙头村因一个公婆庙而得名。
公元956年的一个冬天,
正值五代十国战乱末期。
昌邑徐福乡方家井村西头,
(即今天的夏店街道庙头村)
住着一对恩爱的老夫妻。
这老两口儿无儿无女,
只有一条大黄狗,和他们相依为命。
大黄狗很奇怪,
从小到大没叫过一声,
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儿也都把它当笑话。
一日有位高僧路过,
惊叹这是天狗下凡。
只有真龙天子登门,
神犬才把主人召唤。
第二天黄昏,这大黄狗突然狂啸起来。
“汪汪汪,汪汪汪……”叫个不停
老两口相互搀扶着,
颤颤巍巍走出低矮的茅草屋,
柴扉外面,竟然来了一队人马。
为首一位彪形大汉,
虽然形容憔悴,脸上还有血迹,
但是英俊魁梧,相貌堂堂,
手握一根盘龙棍,绝非等闲之辈。
可能是连饿带冻的缘故,
这队人马已狼狈不堪。
老两口连忙把这大汉搀扶到屋里,
让众将士围炉取暖。
大汉一个趔趄,
晕倒在灶台边。
“如果不吃饭,他们可能都会饿死的”,
看着奄奄一息的大汉,老人心想。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怎么办?
一会,大汉渐渐苏醒了,
嘴唇翕动了一下,
从嗓子眼深处挤出一个字:“饭……”
可是,老两口儿已断炊两天了,
方家井能借的都借到了,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到哪里去找饭?
看到他们急得团团转,
大汉心里想:“老人肯定是揭不开锅了,
不能再难为他们了。”
接着,大汉艰难地站起来,执意要走。
老人心里明白,如果这些不速之客走了,
不被饿死,也会被冻死的。
情急之中,老两口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只见老婆婆转身到了外间屋,
不一会儿,
就听到灶间大锅里咕噜咕噜响了起来,
像是米饭煮沸的声音。
大汉躺在炕头上,听到灶间的声音,
脸上的愁容渐渐消失了。
大汉哪里知道,
老婆婆在锅里煮的竟是一只瓢,
为了证明家里有米,留住客人,
老婆婆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个计策,
她一边烧火煮水,
一边打发老汉到南面的马家庄借高粱米去了。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
“空瓢留住客,借米到南庄”的感人故事。
父亲说还有一个版本,
是婆婆找来一个空酒瓶,放在锅里烧,
酒瓶虽然没有酒了,
但是经开水一烫,酒香四溢。
酒瓶敲打锅底,咕咕咚咚作响,
闻到酒香,听到做饭声,
大汉焦躁的心平静了,
又饿又累的他昏睡了过去。
这就是“昌邑窜香”老酒瓶的故事由来。
老汉终于借来了高粱米,老婆马上腾锅烧饭,
一会功夫,一碗热气腾腾的高粱米饭,
伴着扑鼻的窜香酒香上桌了。
此时,大汉也醒了
狼吞虎咽的吃下了这一大碗高粱米饭,
顿觉口齿生香,意犹未尽,
这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美味啊!
将士们人人饱餐一顿,
个个骁勇善战,最终把南唐消灭了。
这位大汉就是后来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当赵匡胤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以后,
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
公元960年,周世宗柴荣去世的次年,
后周诸将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33岁的赵匡胤被拥立为帝,
8岁的柴宗训禅让,北宋开始。
兵不血刃就实现政权稳步过渡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迹。
赵匡胤取得天下以后,
山珍海味,佳肴美馔吃得厌烦,
食不甘味,
突然记起了在方子井村的那碗天下第一高粱米饭,
马上命令御厨制作。
可是换了四五个御厨(有说是连杀十名御厨),
总是做不出当年的味道。
只听下边一位厨师跪拜说:
万岁当年饥寒交迫,
吃啥也是分外香甜。
如今山珍海味尽享,
农家伙食怎会稀罕?
赵匡胤一听,在理啊!
龙颜大悦,一拍大腿,
马上对御厨升职加薪,
并命他即刻携带金银财宝,
到方字井村找公婆报恩。
可叹岁月无情,物是人非。
重礼刚入门庭,
老两口儿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为了纪念这两个好心的老人,
赵匡胤下令在老人的茅草屋旁边大兴土木,
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庙,命名为“公婆庙”,
接受百姓香火的供奉。
赵匡胤命人建的这座公婆庙与众不同,
守护庙门的不是狮子,而是大黄狗。
或许,
这是赵匡胤为报答当年大黄狗的救命之恩,
特意为之吧?
[繁体]廟 [繁体笔画]15 [五行]水
廟,尊先祖貌也。――《说文》。
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
庙,是用来祭祀先祖和神明的。
寺,是僧人聚集的地方。
庙后来延伸为“朝廷”,如庙堂。
夏店庙会上虔诚的拜佛人
在庙的周围,还修建了琵琶湾和玉石桥,
为便于人们参观瞻仰,还修建了九条大道。
民间至今流传着一句谚语
“公婆庙,九条道,琵琶湾,玉石桥。”
当时场面之恢宏壮观,可见一斑。
令人惋惜的是,文革期间,
这座千年古庙被“破四旧”拆除了,
玉石桥也荡然无存,
只有琵琶湾依然固我,
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流传千年、
知恩图报的美丽传说。
这正是:
昌邑夏店庙头村,
公婆庙里有奇闻,
宋朝皇帝赵匡胤,
不忘公婆救命恩。
为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家乡人点赞!
【后记】公元956年,是丙辰年(龙年), 后周显德三年,时年赵匡胤29岁。
春季奉周世宗命,第一次征伐南唐,于安徽六合以两千人击溃南唐齐王李景达二万兵马,杀敌五千,南唐军渡江争舟又溺死无数。此役,南唐精华丧失殆尽。
当年十月,赵匡胤因功被周世宗柴荣晋升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从此手握重兵,跻身于后周大将行列。
这个故事若发生在956年的冬天,应该是三次南唐战役的第二次之前。
文/金沐易经 转发请注明 微信ID:jinmufengshui
您当地还有哪些精彩的老故事、旧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