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说自己懂艺术

❀ ❀ ❀
2009年元旦刚过,我兴奋地踏上飞机,目的地米兰。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公司培训。正好赶上春节假期,让我得着机会~
同去的还有一位姑娘,培训一结束我马上拉她去了佛罗伦萨;一到佛罗伦萨,便一头扎进乌菲兹。
那时候的乌菲兹人真少啊,门口没有长队,馆里面也空荡荡。刚从海里诞生的维纳斯面前只有我们俩,可以长长久久地看着她,不用担心挡住后面的人。
然后去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随便排排队就进去了,米开朗琪罗刻画的圣母在橘色的灯光下闪着圣洁的光芒;接着去马德里,美术馆、金灿灿的王宫,看得眼花缭乱;最后是巴塞罗纳,带着虔诚的心去拜访高迪和毕加索……
那时候的我对艺术一无所知。
我就是常被人们提起的“小镇青年”,但很惭愧并非是“小镇做题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镇青年。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上的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与普通中学,毫无悬念接着上了很普通的大学,做了很普通的工作。
艺术距离我最近的时刻,大概就是小时候的暑期美术班吧。但同龄人都晓得,这种兴趣班的最大作用是——让孩子们在暑假有个去处,免得需要工作的家长们担心。我倒是很喜欢画画,老师们也会好心地安慰:嗯嗯,有天赋。我虽然普通,却也没有盲目自信。
虽然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有条件学习很多艺术,然而我也不是完全没得到过机会的。钢琴、小提琴这种奢侈的乐器当然跟我们小镇家庭毫无缘分,但老爸也曾斥巨资给买过电子琴。我的热度维持了三个月,后来也试过二胡等小型便宜乐器,实践证明我是个喜新厌旧的渣女。可惜那时候不需要考级来加分,不然大概我爸妈也会逼着我练习,今天的我就不至于身无一技之长,连去地铁竞争卖艺的资格都没有。
在大街上练个琴,既活跃了大街又满足了自己,多好
我想不起来第一次看到西方油画是什么时候了,也许在去意大利之前我就从没见过真品。所以,如果要我回忆如何对艺术有了兴趣,那还得从中国艺术的熏陶开始。
虽然小镇上什么也没有,但我很小就见过“大世面”!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吧,跟姥姥姥爷去京城,参观故宫。小孩子确实什么都不懂,但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来一些细节。
每个房间在我的记忆中都很旧,大概因为那些精美木雕上的漆都褪了颜色,还未被修复。大白天里也觉得屋子小且暗,却有一束日光打到桌子上的玉如意,将它圆润的光泽蒸发出来~
我一直记得这个画面,后来我去过许多许多次故宫,都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小孩子不懂得欣赏雕梁画栋、书法字画,但那洒满阳光、圆润剔透的玉如意,让她觉得很美,让她一直记得。
又是记不清缘由,忽然对徽州起了兴趣,甫上大学的“十一”假期就迫不及待去旅行。
徽州的建筑细节之精美就不必提了,还有水墨画挂满村子;古老的木雕大堂中,总会有几幅模糊的字画。
那个时候的游人和学生都不多,所有村子本身也是一幅美好的水墨画。
图片拍于2019年,跟记忆中倒也差不多
后来又喜欢上山西,在那里见到了不同于江南的美。
我第一次受到艺术的强烈震撼,是在山西大同的华严寺。
这座建于辽代的寺院,虽在后世历经数次战火,但依旧保持了辽代的艺术气质、以及真正的辽代塑像。
那是个天气很好的午后,我记得有蓝天白云和群鸟飞舞。寺里只有一位看院的老人,带我去那间布满壁画的大殿。
所谓瞠目结舌,就是我当时的写照。
我不是没见过壁画。几乎所有大小寺庙里都会有精美的壁画。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灰蒙蒙的、来自数百年前的画匠之手勾勒出的恢弘气质。
还有那辽代塑像,菩萨脸上同时有一股穿越而来的活泼与严肃。
从那以后,我对佛教壁画就很痴迷;后来又见识了意大利壁画,便一同痴迷。
2018年我又去了一次大同,十多年过去,华严寺有了很大变化,以至于我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出了偏差。但是壁画还在,塑像也还在,只是不允许近距离欣赏了。不过还是很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去走走,跟其它著名景点比,华严寺算很冷清了,并没几个游人。
有朋友也许听闻过他们的壁画修复大工程,怎么说呢,我认为艺术是需要被保护和修复的,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与能力,一定要谨慎行事。
殿内自然不能拍照,门口这些被人忽视的褪色木雕也很值得被欣赏:
我没有学过任何有关艺术理论的专业课程,我也连最基本的水彩画都画不出来。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极度迷恋意大利,每年都要去还没去过的教堂、看还未得见的壁画。我如饥似渴般贪恋那些终其一生也欣赏不完的美,但我不敢说我懂艺术。
或者,让我们换一种问法,怎样才算是懂艺术呢?
能一口气讲出艺术的各种派别及相关特征、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或者一眼看出某个艺术作品的作者、及他想做的表达?
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是懂艺术,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每个人都懂艺术。在我看来,感受艺术就像呼吸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你看到一幅画,第一反应肯定是感性的判断,美或不美、让你感觉是舒服、震撼,或者不适、疑惑。第二反应才会是——这是谁的作品。有时这两种反应似乎是同时出现的,你一眼就看出是谁的手笔,与此同时你的心里对这幅画也有了自己的好感判断。
很多人说,我不去美术馆是因看不懂,浪费时间。
如果人没有天生对美的追求,我们怎么会在博物馆看到那么多精美的文物。
苏美人的“DIOR包”, 距今有四千多年
米诺斯人的金饰,距今三千五百多年
麦积山石窟造像,距今一千多年
张掖大佛寺快消失的图画,距今约五百年
天水明朝民居,距今约四百年
在这个实用主义的时代,欣赏艺术仿佛真的很浪费时间。虽然我们经常说,欣赏艺术是陶冶情操,是对灵魂的抚慰。但网络生活中及时的快乐那么容易得到、又那么多,对着一幅画伤神岂非是自寻烦恼?
我不知道这样讲会不会得罪人,我的真实感受是,当我看多了亘古不朽的美,有些画面实在入不了眼。
题外话:这十年来旅游业的发展真是迅速。那年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我们两个穷打工人挨家挨门问酒店价格,对比完挑一间最便宜的。也因为是冬天淡季,我记得罗马火车站出来一排酒店,老板们都站在门口拉客,一个个西装笔挺跟我们就10欧、5欧讨价还价。巴塞罗纳住的小酒店在大教堂附近,走路到高迪的巴特罗之家只要十五分钟,到港口只需十分钟。给我们一间顶楼的屋子,硕大的露台上可以看到整个巴塞罗纳。我们只花了45欧。
当然这样的好事再也不会有,那间我们在佛罗伦萨住过的40欧小店,2016年我再去,140欧都住不了!

❀ ❀ ❀ ❀ ❀ ❀ ❀

最近我准备做关于英国历史与欧洲艺术的线上讲座,先推出一期免费试听版,主题为:从萨顿胡文物,看英国的“黑暗时代”
1939年二战前夕,在英格兰东部的萨顿胡,一座船型墓葬被发掘出来……
今年Netflix很火的电影《发掘》(The Dig)将萨顿胡推到更多人的面前,想来在旅行恢复后,这款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会迎来更多人的关注。
而其实,萨顿胡头盔一直是英国人最感兴趣的文物,萨顿胡也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土墓葬,因为它们来自公元6世纪,那个在英国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的“黑暗时代”。
推广海报,欢迎扩散
免费试听seminar举行的时间:
4月22日(周四)
20:00 - 21:00 (北京时间) /13:00 - 14:00 (伦敦时间)
4月24日(周六)
19:30 - 20:30 (北京时间) /12:30 - 13:30 (伦敦时间)
4月29日(周四)
20:00 - 21:00 (北京时间) /13:00 - 14:00 (伦敦时间)
5月1日(周六)
19:30 - 20:30 (北京时间) /12:30 - 13:30 (伦敦时间)
每场限30位名额,请通过以下方式报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