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薏苡仁
1.《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
2.《名医别录》:'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4.《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5.《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6.《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7.《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8.《药品化义》:“主治脾虚泻,致成水肿,风湿盘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
9.《本草经集注》: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
10.《雷公炮制药性解》: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疗脚气,治肺痿,健脾胃。
11.《本草经解》: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糯米炒)
12.《本草备要》: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治水肿湿痹,香港脚疝气,泄痢热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色白入肺,微寒清热),治肺痿肺痛,咳吐脓血(以猪肺沾苡仁米服)。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风热筋急拘挛。
13.《本草撮要》:功专去寒湿筋挛,得麻黄杏仁治风湿周痹,得郁李仁治水肿喘急。以猪肺蘸末服,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多食薏仁,令人健饭,大便燥结。
14.《本草蒙筌》:专疗湿痹,且治肺痈。筋急拘挛,屈伸不便者最效;(此湿痹证。)咳嗽涕唾,脓血并出者极佳。(此肺痈证。)除筋骨邪入作疼,消皮肤水溢发肿。利肠胃,主渴消。久服益气轻身,多服开胃进食。但此药力和缓,凡用之时,须当倍于他药尔。
15.《本草新编》:疗湿痹有神,舒筋骨拘挛,止骨中疼痛,消肿胀,利小便,开胃气,亦治肺痈。但必须用至一、二两,始易有功,少亦须用五钱之外,否则,力薄味单耳。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耗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体者,最宜用之。
16.《本草易读》:利水泻湿,退热除淋。舒筋急拘挛,止咳唾脓血。治香港脚而除风,止消渴而杀虫。
17.《得配本草》:除筋骨中邪气不仁,(筋受寒则急,热则缩,湿则弛,寒热皆因于湿也。)利肠胃,消水肿。(合郁李仁更效。)治肺痿肺痈,开心气,并治香港脚、筋急、拘挛。(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弛。)利小便热淋。杀蛔。配附子,治周痹。配桔梗,治牙齿 痛。配麻黄、杏仁、甘草,治风湿身疼。佐败酱,化脓为水。蘸熟猪肺,治肺损咯血。
18.《药鉴》:主筋急拘挛,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肺痈脓血,干湿肺气。
19.《本草经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20.《本草正》:味淡甘,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
21.《顾松园医镜》:燥脾湿而理痹症拘挛(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补脾,兼淡能渗泄。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而中焦治,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血脉也。)祛肺热而治咳嗽(肺痈肺痈因肺热极所致)。止泄泻,消水肿(益脾除湿之功)。香港脚须用,痿 宜求(香港脚痿 ,皆属湿热)。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之品。
22.《医学入门》:除风湿,筋挛骨痛难伸屈,消肺利肠除肺痿,令人能食性不急。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甘油三油酸酯、α-单油酸甘油酯、α-单亚麻酯、薏苡素等,还含薏苡仁多糖。《中国药典》规定:含甘油三油酸酯(C5HO4),不得少于0.50%。麸炒薏苡仁不得少于0.40%。
2.作用:本品有调节胃肠道、抗肿瘤、降糖、镇痛、抑制溃疡、免疫调节、抗肥胖、抗癌等作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胸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3.报道:治疗扁平疣,以新收之薏苡仁与大米合作饭吃,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愈止。治疗23例,经服药7~16天,11例痊愈,6例效果不明,6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