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境界|蒋山青的抽象水墨画
蒋山青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基础且不断努力创新实践,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并在法英美和意大利等欧美地区受到关注的当代水墨画家,他的作品抛弃了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模仿,仅以艺术最基本的元语言——线条和色彩直面世界,在中国画体系里强化了时代性,在笔墨上更着力东方趣味及抽离物象建立当代精神特质而呈现的一种优雅特点。
毋庸置疑,他的个人努力为中国水墨画现代性样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传统而又现代的面貌,无论东方西方都能接受到一种既熟悉又崭新的艺术魅力。观者徜徉在这些作品面前,获得自然而丰满的视觉体验。
蒋山青:又名蒋启韶,1961年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浙江海宁,现居北京。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温琴佐·桑福先生(国际著名策展人、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威尼斯双年展和北京双年展策展人)称为“水墨现代派的标志”,其作品被伊恩·罗伯逊先生(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商业研究专业负责人、艺术市场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专家、艺术商业首脑),称为“当今最好的水墨画”。作品被比尔盖茨、池田大作等国际著名收藏家和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渐入佳境的蒋山青无论在生活艺术还是艺术生活都浸入了自由境界。艺术和生活没有严格界限,生活的经验不过是艺术经验的大背景。
作品就是人的存在的敞开状态,他的新的水墨作品标志著又一次不露声色的转型,从不重复自己的他也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了纸质媒介,沉浸在创作乐趣中的山青每有新画册面世,都是新收获的一次呈现而受到圈内关注。
对媒介的娴熟把握、对工具的自由驰骋、高度抽象的视觉张力极其令人惊叹,气质愈发高雅,空间感觉愈发大气,骨子里却是地地道道的东方神韵。蒋山青不断创新的作品正书写著自我成长的历史。
艺术家需要一种秉赋,一种真诚,需要对艺术史的理解和对工具娴熟的把握,发现媒介并创造性地组合。技术层面上保持笔墨的规范与这种语言系统的开放性之间是一对矛盾。
水墨艺术的现代变革,不仅是艺术形态学意义上的变化,更应该是现代文化精神的全面革新,这种革新首先依赖於艺术家的当代意识的觉醒,语言学的转向是绘画语言的重要里程。重要的不是图画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是图式的个体选择,而是将绘画的实体转移於自身。绘画拒绝成为手段, 绘画就是媒介的创造。对绘画的欣赏也就是对媒介的欣赏,图画的表现方式转化为了媒介的表达方式。
规范化的笔墨语言曾经是山青驾轻就熟的语言,而另辟新径的实践需要付出十倍不止的努力。而今,他总能随心所欲地调配不同质地的媒介,自制了不少非传统的”工具”,只要是可以传达不同的文化机理,手段不择。
蒋山青同时颠覆了传统笔墨的表现范畴.他反复摆弄於个人符号和元素之间,那些具有生命力的曲线直线复杂而又充满灵韵的对比、黑白虚实在有无之间,直至它们呈现为亦真亦幻的空间效果为止。
线条的运用因消融了“内容”,承载著时间痕迹的线换来了变化空间, 有序无序的线、舒缓徐疾、顾盼留驻看似有些妖和暧昧, 那些似是而非的“枯藤”生动得仿佛会呼吸,却是对意义的多样性的补充和内心的痕迹展露, 更是生命迹化的独特灵性所折射出的智慧之光。
在一些较为满幅又单纯的水墨中,我们欣赏到蒋山青那种”去中心化”而具复调的、如同音乐般明快节奏的作品。形式无论方圆,每一寸空间均在显现异质共存的同等价值, 绘画被消融於块面状的单纯的肌理。缠绵的曲线与肯定有力的直线彼此交织。作品传递出不可复制的生命信息。
事实上,也只有生命才能感动其他生命。线条作为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它需要艺术家有一种潜意识的、深层次的直觉,更需要艺术家的天性和审美体悟。无论是朦胧情感,激荡情绪的书写、还是展示自性本相的直指人心、让有限的生命能够有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安顿。为实现生命的外化,笔笔都须具有悲悯心怀,体现著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照。
山青兄将水墨这一中国独特的媒介深入於自主自律性的研究,逸出传统范式却保持著中国水墨的精气神。他的成功意味著, 文本不再被与现实等同,水墨作为媒介,不再作为现实幻象或心中丘壑的手段,而是展现自身。水墨就是水墨,它是一种修炼,一种关於艺术家的生存技术的修炼。
(摘自作者作品集《墨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