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卑微的高贵

永葆卑微的高贵

文/涅阳三水

1

虽然我一再说不再写散文,也不再读散文,但是这本书到手的时候,我却不能不读。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同事,是和我一起行走在写作路上的伙伴。

这部散文作品集,一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名为诗意的青苔,第二辑名为摇曳的烛光,第三辑名为悠远的箫声,第四辑名为时光的拓片。

其实这些作品,这么多年来在他的博客中,在他的公众号里,陆陆续续都阅读过,今天作为一本书捧起来,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本十万字的散文集,告诉我了,什么叫坚持,什么叫生活,什么叫诗意,什么叫打捞。

2

第一辑“诗意的青苔”里,让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生活纪实,《种莲者说》、《荷塘边,遇到纯粹的自己》、《卖藕记》这些文章,都让我看到他在田间劳作的身影。

同样是一位农人,但是郭成志却让我感受到,作为文人存在的农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就像他自己在文中所说:“纸张是我的泥塘,笔墨我的藕种。人世间的劳作都是一种修行,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摆弄文字的所谓文化人,郭成志为什么要去整饬那一方荷塘呢?

他在《卖藕记》中回答了我的疑惑:“为了构筑一个让灵魂安稳之境,举债16万余元修建了一方荷塘,种了三亩多莲藕。”

有了这一处荷塘,郭成志就有了很多不一样的身份:在博客里,他叫郭成志;在微信里,他叫茶客;在学校,他是教书匠;在荷塘边,他是种莲者;在集市上,他是一个卖藕人。

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忽然间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身份的存在,都是在向世人证明,郭成志这个人存在着,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世人昭告:只要纯粹地活着,即使卑微,也是一份卑微的高贵;写下的文字只要纯粹,即便是苍白的,也是一份苍白的高贵。

的确,郭成志用他自己的姿态向世人宣告着一种高贵的定义:只要是纯粹的,就是高贵的,不管是纯粹地活着,还是纯粹地写作。

3

第二辑“摇曳的烛光”应该是一个阅读札记吧。

这里边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作品:殷德杰的《无弦》,王俊义的《岑寂的村庄季风》,吴相渝的《请在路上把我叫醒》和《白茫茫的新年》,李永普的诗,王东照的《玉乡纪事》等。

从这些名字当中来看,作品都出自于身边的文朋诗友,出于一种担当,或者说是一种道义,阅读之后书写感悟,作为对文朋诗友的一种酬谢。

在这一辑当中,我最欣赏的莫过于和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的篇章《长满青苔的日子》,这篇文章当中,郭成志提到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抚梦而歌》的面世过程:“思绪发霉的日子,我愿意从书中采集一束阳光;文思枯竭的时候,我总是在书中挖一眼清泉。”

作为一名老师,平时的日子是极为枯燥的,怎样才能从这种枯燥的一成不变的日子当中解脱出来呢?

郭成志选择进行了诗意的阅读和诗意的书写。白天的工作忙碌和喧嚣结束了,从黄昏开始,时间完全是属于自己的,这一段时光可以用来安享。

阅读和书写是我们看待世界的途径和方式,虽然身处一个封闭的小地方,但是灵魂的触角,生命的根须,却通过阅读伸向了几千年以前,吸收了先辈们无穷无尽的能量之后,衍化而出了自己的诗意,这也是他两部作品诞生的源泉所在。

读到这里,我想说,郭成志在工作之余的日子是纯粹的,阅读是纯粹的,书写更是纯粹的,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是让人起敬的。

4

第三辑“悠远的箫声”,是郭成志老师留下的行走痕迹。

在这个专辑里涉及到了菩提寺、彭公祠、沈园、宝天曼、银树沟,涉及到了卢医古庙、泸州、鳌园寺、开封、张家界、太极峡、鹿门寺等。

那些远远近近的行走中,每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都一一不落地进入了郭成志的视野当中。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浓郁的人文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起余秋雨来——因为,在这些字里行间,灵魂果然是相通的。

就像郭成志在张家界的黄龙洞中所说:时光既是一条明河,也是一条暗河,从黄龙洞的前世出发,我们就可以回溯到人类的童年,回溯到时间的源头。

那么,换一种说法,郭成志是在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时光是一条明河也是一条暗河,从文字的阅读中出发吧,我们就可以回溯到人类的童年,回溯到时间的源头。

能够回到人类的童年,回到时间的源头去,我想,这样的灵魂,必定是纯粹的。

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纯粹一点儿,就开始行走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

5

读到最后一辑“时光的拓片”,忽然间就脸红气喘起来。

读着郭成志一年一年的叙事,想着自己这一年一年走过来的路,这样一对比,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在2013年的叙事当中,郭成志这样说:“我从来不敢认为自己是作家,一直称自己写下的文字只是文字而不敢称之为作品。”

的确,每个人码出来的汉字,自己都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对自己文字的界定,也都有着不一样的准则。

他在2015年的叙事中说:“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都是一粒微不足道的草籽。然而即便是一株野草,在春天来临之时也会有很多灿烂的期盼,每一个盛开的期盼都有一朵明丽的花儿。”是啊,我们都是一株野草,我们都在文字当中怒放,我们都踏着脚下的泥土在行走,那么我们该留下怎样的痕迹,证明我们来到这世界上一遭呢?

郭成志在他的作品后记当中说:“我是一个撞了南墙也不愿回头的人,尴尬就尴尬吧,为了把素心折叠起来,把清梦折叠起来,把时光折叠起来,把记忆折叠起来,折叠成《长满青苔的日子》。”

郭成志的这一份折叠,把自己在世间行走的模式折叠出来了,把自己来世间一遭的价值和意义折叠出来了,也把他对亲人对世事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折叠出来了。

6

读完这本十万字的散文集,对郭成志的印象又加深了几分。

他让我感受到一个生命的纯粹,让我感受到一颗灵魂的高贵,更让我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意义。

在以后的日子当中,希望我的文朋诗友郭成志能够进一步沉下心来,去接触,去阅读更多的更好的经典作品,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刻、深邃起来。

走过的路代表了昨天的足迹,明天的路需要有更多的行动去开启,去践行,只有这样明天的足迹才会更加闪亮,更加深刻,更加值得回味。

正如郭成志所说,即便行走在泥土当中,即便是一株不起眼的野花野草,也要努力地开放,即便是卑微到极致,也要竭力保持卑微的高贵——如此送给郭成志,希望他把这份卑微的高贵一直秉持下去,这是他生命闪亮的轨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