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的解读2

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1、:是日定:这

2、问其姓氏,金陵人:判断动词,

3、:是日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4、湖中焉得有此人:还,音gèng

5、:上下一白:白色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7、:见余喜:非常

8、强饮三白而别:

9、住西湖:,指作者

10、江干上下十里间: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作业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中 “独”字如何理解?

答:“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2、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0)

相关推荐

  •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超全整理

    九上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专题复习 一.字词小结 (一)一词多义 是    是日更定(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湖中焉 ...

  • 解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曾被高中语文读本收录,后来又被人教社编入初中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可见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是值得鉴赏品味的. "崇祯&q ...

  • 《湖心亭看雪》详解

    <湖心亭看雪>详解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层意: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作铺垫.)是(这)日 ...

  • 《湖心亭看雪》的解读1

    <湖心亭看雪>的解读1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

  •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1

    内容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脱离具体语境.片面解读,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本文仅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来说明课堂教学中的误读现象. 解读必须尊重作者.尊重作品,要做到目中有人 ...

  •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2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2  "船"与"舟"的区别  解读:"'余拿一小舟'这里不用'船'而用'舟',是因为'船'给人一种很庞大很 ...

  • 课堂教学《湖心亭看雪》的正误解读3

    这里"强"的解释直接影响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单说"强"解释为"勉强"也说得通,但这样就与后面的"三大白"相抵触了.还是 ...

  • 胡盼:顺理成章的不正常后《湖心亭看雪》教后记

    事出反常必有"妖". 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律,都会按发展的规律进行着,如若反常,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表达或想法.用文字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文章写作更是如此.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

  • 胡盼:超我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教后

    眼中之景是实景,心中之景乃悟景,超我之景源自精神. 今天,跟学生一起学习了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欣赏了文中的美景,随着张岱一起游览了他笔下的湖心亭的夜景,感受了他笔下的雪.也带着学生一 ...

  • 第61期 | 《湖心亭看雪》,具有顶级美感的文字

    相较而言,<荷塘月色>差之不可以道里计.何得此说?因为<湖心亭看雪>是有顶级美感的文字. 我们来看骆玉明对<湖心亭看雪>的评点: 张岱笔下的西湖,只有白色的雪同白色 ...

  • 从寒冷才赏识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1

    从寒冷才赏识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1 中国最冷的地方在哪里?自南向北开始算起,最先不提供暖气的地方便是. 北方的冷,在暖气的相助下,那冰冷,那风雪,竟甚至演变成为一处地方风景了--人总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