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半履带发展史(苏联篇)

接续前文的半履带式车辆介绍,此篇将以“苏军”的视角对半履带车辆发展史进行介绍。

和高度发达的坦克装甲不用,苏联的半履带发展经常可谓是“把能踩的坑全踩了,就跌不到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然后说起苏联的半履带车辆,大家可能少有了解,因为它们在战争中几乎没有用到,大部分设计也只生产了个位数。

他们的半履带车辆一直以来没怎么搞起来,在制造设计过程中问题多,直到最后也没有列装部队,而是被迫选择卡车和坦克运送士兵,坦克挂人的梗也是出在此处。

不过虽然苏军没有列装,但是在战争中以苏联的物尽其用的战术优点,造出来民用半履带车辆是都用上了,甚至包括以前沙俄留下来的,但是肯定也没有几台。

下面我梳理了一下苏联的半履带军用发展过程,用下述图片进行概括。

如上图所示,在上世纪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也就是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不间断的技术封锁、新旧替换、大轻洗等等的难题和困境。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造成了当时苏联技术与产能的严重不足。

为此,苏联想要在豪强林立、摩擦不断的欧洲大陆取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将大部分产能都用于战斗装甲量产。所以就连每次设计好新的半履带车辆型号都只有几台样车试生产。

如此往复,加之被拖入苏德的战争泥潭,追求实用性的苏联直接大批量使用坦克或者卡车承当运兵、牵引任务,以替代半履带军用APC(辅助车辆)的定位,就这样一直到了战后半履带车辆的优势迅速衰弱。

在最开始,苏联进入二十年代末期,这个时期法国已经完成了几轮民用半履带车辆的生产定型,甚至都已经用上好久了。

而此时的苏联的GAZ(嘎斯)公司才刚刚通过经济危机的美国,搞到了福特公司甩卖的福特-AA图纸以及生产线,这让苏联的汽车产业一下拉垮变得能看了。

嘎斯工厂也借着这股顺风用NAMI-2和福特-AA(嘎斯-AA)融合,制造出了苏联第一台民用NATI3半履带“货运汽车”,这就是苏联的半履带车辆起点!

又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嘎斯工厂以嘎斯-aa汽车为基底设计出了苏联第一台NATI3型半履带“越野卡车”。

对比上下图改进前改进后,可以看到车辆主要的区别只在于后车底盘的部分,并且底盘结构非常松散,就是一个粗浅的框架。

这款车辆被作为嘎斯半履带的前期型号,被送往苏联审定部门进行性能测试,此次一共送取了四台样车。

后经过审定部门进行的测试,发现该型车由运载速度过慢,所以拒绝通过。

于是次年嘎斯工厂又在NATI-3型的基础更换了M1型发动机,将功率提高到了50马,改名为NATI-V-3半履带越野车;并且了参加1935年莫斯科的“阿尔汉格尔思克越野赛”。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结果一跑更过不了审定了,经过这场比赛后,审定部门认为该车虽然有较好的越野性能,并且结构可靠,不过速度还是不能支撑战时运动,又被打包退了回来。

这几次失败让嘎斯工厂有些心灰意冷,它们放缓了改进半履带运输车的改良,直到两年之后的1938年才又设计出了一款GAZ-60半履带卡车,结果还是没过…

可以看到这几款型号外观上的区别少之又少,主要改动的部位是底盘和发动机,虽然我没太看出来。

不过总之嘎斯的设计算是彻底凉凉了,除了一些量产被批往民用市场。

1938年,zis“吉斯”工厂也加入了半履带车辆的开发,并设计出了ZIS-v-11半履带汽车。

吉斯和嘎斯设计的车可以明显看出有较大不同,吉斯的初期型后边的负重轮感觉就像是将负重轮履带生搬硬套进卡车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以降低一些速度的代价换了一些越野性能。

下面就看不到嘎斯了,好兄弟轮着来,接下来都是吉斯工厂的产品。

1941年,吉斯工厂新建文件夹。以吉斯-5货车(原型租凭法案美国US6卡车)为基础重新设计了一款NATI-ZIS-52半履带运输牵引卡车。

上图中新设计的整车使用的履带与原版吉斯有所改动,该款牵引车只能牵引一些轻型的物资,坦克牵不了哦(坦克几十吨)。

1942年,这一年苏联被巴巴罗萨计划拖入苏德战争的泥潭,一切物资资源都要像战斗武器倾斜,所以大部分开发计划被转为更实用的改造计划。

而吉斯工厂则继续自己的改良计划,开发出了新的zis-42汽车。并在zis-42的基础上改进出了军用战斗型运输车TB-42-4APC)。

不过这款装甲并未大量生产,由于前置的旋转炮塔位置十分尴尬,挤占驾驶员的行动位置,并且高度不够,让操作人员十分难受。后方的装甲防护也不够硬,容易当靶子被重点照顾,所以还是未能让部队满意。

这一年还有一款改进自BA-64的雪地半履带车,具改进可以理解为下图的前轮换雪橇后面换履带。

这种装甲由于完全抛弃了轮式布局,所以局限性过高,在加上薄装甲、低火力、开的慢,简直就是送分的,所以被审定直接被打回放弃。

下面是一些TB-42的魔改型,每款都没生产过几辆!

读过上期的小伙伴肯定知道,虽然我们叫半履带车是叫整车,但其实它的本体不过下面那个底,上面随便怎么魔改的都有,而TB-42又是苏联最接近成功的一款APC,所以吉斯为它设计了许多的多功能车族。

上图这款通信车改动了旋转炮塔,将炮塔去掉出口位置右移,让副驾驶可以操控外置机枪,并且增加信息传输天线。

这一款应该是用于防空的,车身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只有头顶上的四联高机,用来扫射舔地战机以及平射。

应该是几架DSHK在枪架上,这会zpu还没出生 ,DK又太老了。

这款将主炮装载在车上,看上去火炮口径还行,炮塔转向能力好像也没有,配合提身的机动性,应该是作为反坦克歼击车的定位车辆。

救护车!!!

这款拉的是噶秋莎火箭炮,侧视图看上去就两根,其实是两排…

前文提到,由于新式悬挂和技术的影响导致功能重合的半履带车辆被替代,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慢的衰弱过程,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快。

所以在这期间苏联在战后技术飞腾的五六十年代研制出了不算落伍“Qbject 19”半履带装甲。

和苏军一直想拥有的半履带APC不同,这是一款IFV步战车,它拥有液压升降的四队负重轮,既不降低机动性,还能提升复杂地形通过率!尾部还配有两个排水管,提升浅泽地区打行动力!

好吧,其实上面都是假发,它是挺拉的,不论是对标美军的M60装甲还是自己的T-62马力直接拉闸一半…

没拉!本来的标题是美英苏,到后面就只剩下一个了,我可真行…

我一定尽快补上(๑·ั็ω·็ั๑)

最后求个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