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修行要带三分病”?少有人知却直击人性
人为什么要修行?
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轮回,草木一秋。我们从有记忆开始便不断接触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熏陶,人文、地理、哲学等种种教育,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修行,也是区别于低能动物的一个标准。
食色性也。大多数人都遵循着动物的本能,没有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与心三者和谐统一的一个概念,所以需要不断修行,以达到相对和谐自然的层次。
那么又有古语说“修行要带三分病,”又是为什么?
因为太健康了,难免生起自大和放纵,而不懂得要修行;反之,如果病得太厉害了,则肉体不能堪任修行,一切也是徒然。
因此在病与不病之间,「三分」真是恰恰好!而且“三分病”能使人了解是生死无常,从而使人谦虚,使人放下很多沉重的包袱,使人有机会反省检讨一生的打算。
诚如古德说的“修行要带三分病”,适当的生病,会让我们更懂得谦卑与反省。
了解世事无常
人的一生很短暂,都不想花费时间躺在病床上,人没有病的时候,一直忙碌工作挣钱,因为知道,生活无处不需要钱,赚钱是我们人生的头等大事。
但生老病死这个问题并不是想回避就能回避得了的,人往往一生病,才会和“无常”碰面。到那时,人们才会把生死问题放到第一位。
使人谦虚
就像人说:没有人会与你感同身受。人往往只会记得自己亲身感受过的事情。跑步的人不懂残疾人的悲哀。有些人取得一点成就后开始目空一切,高高在上。
当真正的死亡降临,你才发现任何事情都没有了意义,你能带走的,只有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回头想想一切豁然开朗,自己也就不过如此。
这时候,想不谦虚都不行了。
发人深省
人只有在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故事我们看的不少了,当跌到谷底或生病时,才会想:我该不该这样做?这样做还有意义吗?
就像劫后余生的幸运,除了自己什么都不重要了。
俗语代代相传,跟更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俗语是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生产生活,通过观察摸索出来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并且谨记于心,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