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朋唤友四处求,点赞评优何时休--面试真题(84)
历史真题解析和打卡训练入口在菜单栏。成功源于积累、更源于坚持!有问题可以留言,择优解答。
为了更好的选拔干部,某政府推出将干部的政绩通过网上评选这个方式进行公示,通过点赞的方式进行测评,但是引起了很多的干部不满,同时引起了不同的声音,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先说一件趣闻吧。
几年前,正是各种网络点赞盛行的时候。某市举办了一个大型电视问政活动,十几个县市区一把手上台接受群众问政,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微信点赞排名。某个区长非常重视,为了不落人后,吩咐主任去想办法。主任召集了宣传部、团委、妇联、教育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最终决定内部动员和群众发动一起抓,并强调了要注意宣传口径,决不能出现强行摊派任务、引起舆论炒作的事。而且还定下了杀手锏,让大数据管理局技术人员联系网上某专业投票机构,在截止时间前,如果票数落后,就去买上几千票。
事情的结局很有戏剧性,当时其他县市区领导并没有重视此事,结果该区票数遥遥领先,举办方为了平衡,不得不把该区票数大幅删除,即便如此,最后主持人念票的时候,现场还是哄堂大笑,个中原因请大家自品。
看懂了这个事例,自然也就懂了这个题目。这种拉票测评的方式,并不能真实的体现干部的政绩,比拼的是人脉、面子乃至财力,消费的是干部自身的人情关系,甚至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翻云覆雨。如此数字政绩,岂不是贻笑大方?如此评价体系,岂不令干部群众心寒?倘若以此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那些实干苦干、不善钻营的干部恐怕永无出头之日,这无疑也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作秀的成分大于实际意义。
至于题目的答法,我认为可以多样化,既可以从影响层面去深挖,比如这种方式无法体现政绩、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会影响政府公信力,然后说说对策;也可以从影响、原因、对策三个方面去畅谈;还可以从利弊层面辩证分析。至于究竟哪种好,那就是王八瞅绿豆,看谁对眼的事情了。
我个人选择从影响层面深入挖掘,宁可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是个坑,然后对原因层面简单阐述,来体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干部评价体系日益多样化,通过网络点赞测评干部政绩,便于群众及时、广泛的参与,但初衷固然是好的,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
第一,我认为这种方式无法体现干部政绩。政绩评价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互联网点赞,很容易在执行层面变质。如果不能克服技术缺陷,存在刷票、重复投票、购买票数等问题,评选就可能变成人脉和运作能力的较量,导致最终比拼的不是工作实绩,而是谁的人脉广、面子大、票子多,这样充满水分的政绩考评,不但有违公平,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自然容易引发群众议论。
第二,我认为这种方式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那些勤恳做事、苦干实干的“老黄牛”式干部,在这种测评体系下毫无优势,反而那些善于钻营、弄虚作假的干部如鱼得水。最终会挫伤一些干部的干事积极性,甚至引导干部产生“做多不如说多,说多不如拉票”的歪风、虚风,对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造成严重打击。
第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盲目跟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评价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存在形式主义作风,认为这种形式比较新颖,最终成了面子工程。
第四,我认为要真正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网络点赞选拔干部的做法不宜提倡,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要求,优化程序,精准选人,从严监督,从群众的口碑中考察干部的实绩,从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了解干部的作风,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对于干部自身来说,把工作做到家,取信于民,无需拉票谋赞,群众也会发自肺腑地叫好、点赞。
说在文后:
我们一直有心无心的在问自己,人应该为什么而活?诚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俗世间,我们都有扯不断的羁绊,完全为自己而活很难。但活着的方法有一千种一万种,很多人却选择为了他人关注、期盼而活。打开朋友圈,吹面而来晒照风,晒跑步、晒旅游、晒吃喝,好一派精致人生的气象!而实际上,有多少人拼命购买各种健身卡,就为了装个样子,偶尔去一下;有多少人四处旅游,就是为了拍个照,发发朋友圈让人点赞。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取悦别人?懂生活,懂人生,真的这么需要别人的认同吗?
东坡诗云:试问岭南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