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清代科举制度的描写

科举制度是中国隋朝开始实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为维持中国的“文治传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前,主要通过荐举贵族子弟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开始用笔试的方式来选拔地方人才,以此加强地方官制和中央集权。

唐代以后众多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踏上立身扬名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逸话,唐传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宋代以后科举制度的地位更加巩固,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的基本模式,唐传奇以来有众多的中国小说描述通过科举考试立身扬名的过程。

《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的代表小说,通过主人公贾宝玉展现对向往荣华富贵的立身扬名方式的批判,与历代小说相比这是比较独特的地方——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展现主人公立身扬名的过程往往比较顺利

《红楼梦》则批判和否定了通过科举考试而立身扬名的过程,突出表现了主人公要求摆脱儒教社会的压迫,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观。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主人公,反对科举制度,被刻画成批判儒家立身扬名道路的代表。

贾宝玉一开始就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这与他自己已经享受荣华富贵当然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他天生就不热衷于此。他极度蔑视那些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贾雨村一流。贾宝玉认为他们是“禄蠹”,也就是领着国家的俸禄一心扎进仕途的虫子。

因此他也没有了努力准备科举考试的理由。虽然日后贾宝玉也被迫参加科举考试,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他却在科举考试后直接遁入了空门。

《红楼梦》中对追求立身扬名写的最露骨的人物就是贾雨村。在小说第一回贾雨村和甄士隐同时登场,但是甄士隐很快就悟到人生无常,最后在道士的指引下出家,相反贾雨村费尽心机踏上立身扬名的道路。他为求官职不择手段,对上也是阿谀奉承。结果贾雨村因贪污而被革职,递籍为民时才领悟到官场的虚妄世界。

中国的小说作者大部分都是中层士人,是科举落第或不能应试的士人。明末以后,中国的小说作者们开始以自由的思想来描写人生和社会,甚至对男女爱情也以自由的手笔进行描写,以至当时自由恋爱盛行。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大部分自由恋爱,私订终身。甚至中国的白话小说在通俗的日常生活描写方面更加露骨,对性的描写比较多。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先是立身扬名最后感悟“人生如梦”,恐怕也是一定程度上作者的写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