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未来而忧者愚,事已去而悔者蠢。为将来的事现在就开始忧虑,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念念不忘,烦恼不断,这是愚蠢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事不惧不恼不忧,这事如果是好事,笑着面对。如果不好,也要告诉自己,能解决吗?能,那就不必担心,不能解决,那就更不必担心忧虑了。

能解决,那就积极想办法,有办法了,不会再有忧虑;不能解决,那就勇敢面对,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许能逢凶化吉,也许并非想象中那么麻烦。

什么人最容易忧虑烦恼呢?

每个人都会烦恼,都会有忧虑,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和一个人的修养有关系,命学上并没有特殊的标志,当然也并非无迹可循。

印多为喜的人,读书多,喜沉静,看问题全面,一般的人生问题不会触动他。但是如果打破其安静,比如去参加一些社交应酬活动,可能就会心生不快,但是很快,他们就会把自己说服,忧虑不会太长。

五行偏枯的或者四柱多有刑冲克害者,一般好忧虑,特别是木多为忌,或者木受冲克变弱,都会有神经或精神上的问题,思虑多,心绪不宁,无中生有,庸人自扰。

官杀旺为忌,或者食伤旺为忌,都会体现二者的负面心性,敏感多疑、顾虑重重。

食伤多为忌的,官杀旺为忌的,多去找长辈商量,让长辈特别是母亲出出主意,多听听她的意见。

印旺为忌的,多找父亲聊聊,或能给你一些好的建议。

身弱财多者,多与朋友、同辈交往,让他们帮你分担苦恼。

地支刑冲多者,学会解冲。寅木被申冲,找个属猪的朋友谈谈心;巳火被亥冲,找个属虎的人聊聊。诸如此类。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智慧,懂得了这句话,又能明白命学道理,人生烦恼会锐减。

(0)

相关推荐

  • 《人性的优点》精华摘录

    ​Chapter 01 关于忧虑的基本事实 Section 01 活在当下 重点不是聚焦于模糊的未来,而是着手于清晰的当下. 耶稣的箴言"不要为明天忧虑",威廉·奥泽尔" ...

  • “我离婚了,你还愿意娶我吗”,前男友:当然不愿意,你太随便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弥尔顿说:"心灵有自己的天堂,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为例,拿破仑虽然拥有所有的荣耀,权利和财富,但却说 ...

  •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读书笔记

    第一篇 你要了解忧虑的来龙去脉 改变人生的24个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接受最差的情况 忧虑是长寿的大敌:"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第二篇 ...

  • 《人性的优点》┈2020

    借着春节假期的闲暇之余,看完了戴尔·卡耐基<人性的优点>这本书,书中告诉你如何摆脱忧虑的困扰,并指导你如何获得快乐,享受快乐的人生.在这本书中,卡耐基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消除错误的忧虑思想 ...

  • 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坦然接受最坏的结果,勇敢迎上去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有句话说,除了死亡,一切皆为擦伤.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句大白话: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坦然接受了最坏的结果,眼前的烦恼就不 ...

  • 如何解决忧虑,克服忧虑有哪些方法

    导语: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忧虑也不例外.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森林里有一棵活了四百年的老松树,这棵树长得很高大,要数十人才能合抱住,在当地很有名,当地人都视它为神木.这棵老松 ...

  • 识得妄心的当下,就是真心;物来则应,过后不留,就是开悟!

    要见到妙明真心,才能知道自性的实相,才能知道为什么说"如如不动",妄心不也是心的性能吗? <楞严经>不是有说吗?真心在何处?心性是不二的,要真正理解了不二的深义,才能知 ...

  • 交易,要以镜子为师,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交易,要以镜子为师,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以交易为生,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一生,都要时刻警醒,控制,修炼,而不能有任何的放纵,需要一生的修行来跟自己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懒惰,恐惧做,斗争. 以交易为 ...

  • 【第三十八期:散文专刊《庄子: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作者:滴水观音】

    < 物来则应 过去不留>            作者:滴水观音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出自<庄子>第七篇<应帝王>,它的意思是事情来了, ...

  • 读《庄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一)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就像日夜永恒的交替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二)人们获得生命,这是适时而得:失去生命,这是顺应变化.人们能够安心于适时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就是古人 ...

  • 有一种智慧: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 温暖李健 - 似水流年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什么是"涤除"呢? "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 洗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济语

    任何事情的发生 只要我们认为它是突发事件 它就是 我们要认为它是常态 它就只是常态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 去解决就好了 为何要有那么多的情绪和不淡定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 实际上都在提供一个契机 让我们可以从 ...

  • 心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则灭

    放下即是快乐,随缘就会心安. 放下,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人生的另一种坦荡,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放下是无为而有为,无欲而有欲. 放下就是岸,岸就在你脚下. 随缘不是随便,而是顺其自然, 不躁进.不过度. ...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为钱所恼,乃至他人的评价,生活的鸡毛蒜 ...

  • 庄子: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方为道心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01 人生应该秉持的最好状态是"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无论什么事情来到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无论是惊与喜,都不会过度的排斥:当这些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