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四章
大家好,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五到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下面一起把原文读一下。
【原文】吹者不立,自视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这一章不长,分成三段。第一个,四字,“吹者不立“,是这一章的总标。就是在讲,自我吹嘘、言不符实,就不能真正的立身。而后面的四个,讲出了具体的。
比如说:自视不彰,什么都是要以自己的为准,自视很高,那么这样他就不会彰显自己。自见者不明,以自己的观点为准,什么都要自己,认为自己的见解才是对的,这样他就不会真正的明白。自伐者无功,自己夸耀,就不会有功业。自矜者不长,自己高傲自大,就不会长治久安。
下面的是第三层意思。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这些行为呢,对于道来讲,是多余的食物和身上的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欲的人不能这样。这里头,有几个点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字面的意思这么串讲下来,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怎么去深刻的理解它呢?
首先,这个“吹”,各个版本不一样,有的通行版呢,用的是那个“跂”字,就是一个足字旁一个支,但是这个“吹”字,这个吹,它本质上这个意思就是自我吹嘘,也就是言不符实,这样是不能立身。
我们讲过,在黄老的学说体系里头,在道法的这个学说体系里头,名实相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一定是非常重视你说的和你最后落实的,是能不能要严格一致。因此,这就是吹,我们现在的吹嘘吹牛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你肯定是夸大其词,你说的你并不能做到。因此,这里头明确的在讲,吹者不立。然后底下的这四重,都是举了具体的例子。自视,就是自己看自己。你自己的,自己显示出来的很高。
然后,自见者不明,这个自见,有两个理解。一个是现,见是古人的现,就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的很好,这样的不行。还有一个,见是指见解的意思,就是以自己的见解为准,这样也不行。这两个解释都对。第三个自伐者无功。代的本意是一个人拿着一支戈,所以它本身是击杀的意思。
这个击杀就有两个引申出来,一个是强调击杀的结果,那么这个就是功劳的意思,也引为控制等等。还有一个呢,就是强调击杀的这个过程,所以这个击杀就是自我夸耀的彰显的意思。这就是现在这个自伐,主要是取的是这个意思。所以自伐者它对应的是无功,因为伐本身强调的是这个攻击和这个结果,但是你自伐,你自我夸耀,你就很难有功绩。自矜。矜的本义,是一种像矛一样的武器,但是它没有刃,不能伤人,所以,这是一种礼器。
因此,矜的意思就有两个。一个是我用礼器来迎接贵客,那么对贵客是一种尊重敬爱,乃至怜爱的意思,因此它是一个对对方是一个爱的意思。第二个就是,持礼器的人,肯定是要自尊自重的人,因此它就有一个引申为骄傲自大的意思。
所以,他讲的是自矜者不长,就是在这里头是引申出来,骄傲自大,不能长治久安。这四种,对于“道”来讲,都是余食赘形。什么是余食赘形呢?余食,不是简单的多余的食物,他指的是人吃多了以后会反胃会吐,非要把那些多的食物吐出来,胃里清净了,人才舒服。所以余食就是吃多了以后吐出去的那些东西的意思,这些真的是很让人恶心的。赘形是指身体之外的那个附在身上的,所以它主要是赘的瘤子啊什么这些东西。
因此赘形就是,比如说人,如果身上脸上生了一大块赘肉,或者身上生了一大块赘瘤,这都是非常难受,也是别人看着很难受的。因此他说这种自视自见自伐自矜,这个对于道来讲,都是余食赘形,物或恶之,都是惹人厌恶的。故有欲者弗居。这个里头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有欲。有的版本把这个改成了有道,这个句意思就变了,应该是有欲者弗居。这里头大家一定要注意,老子讲的不是要去掉欲。道家,从来都不是禁欲的,而是节制欲望。
我们的欲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个人的吃喝玩乐、五官享受这种的,是私欲。还有一种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为了一些理想而做的,这个是善的一个欲望。老子从来都是鼓励善的欲望,而反对私欲的。所以没有欲,是不行的。没有欲,你就不会有作为了。只是要去私欲。这个欲,在佛法上也是一样的。
佛法上,虽然佛法是讲解脱讲无为,也是讲无为,但是他仍然是强调,你要有“善法欲”。为什么要立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如果没有这个誓愿,没有这个欲望,你就不会有作为了。只是你不要有私欲,不要为了自己吃喝玩乐、名利权情,被自己的欲望所左右。
所以这里头的欲,相当于我们现在要有理想的概念。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标,是这个。因此,前面的这些,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有志向的人,他是不会去做的。好,下面我们把这一章再一起读一遍。吹者不立,自视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大家明天见。
(来源:丹阳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