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
周五凌晨,朋友推了一篇王阳明心学的文章给我,
今天我就从白天一直研究到现在,
我对心学的最初印象,
是高中,当时爱看小说,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了王阳明
于是去翻阅他的《传习录》。
可是才高中的我,又怎么能读懂,那些字语背后的道理。
今天这篇文章,就说说今天的理解和原文的解析,
写文章最好是线性的,从1到2到3,但是往往真理性的东西,它不是线性的,它是发散的,而且是非连续的,这要求读者要建立通感,整体的去理解文章的意思,所以这篇文章,大家好好多看几遍。
先说说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
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学的核心奥义,就在于四个字「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既不是,知了就要去做,也不是说做了就代表知了,又或者说不做就是不知,也不是定义为不知结果做了也相当于不知。
它的真正含义是:知行一体。
即知和行是一回事。那所谓的知是什么?
按王阳明的说法,知,就是良心。
那良心是什么?
就是本性,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性格。
王阳明所谓的良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了解体悟自己的悟知性格,也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
这个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本性。
本性会受到后天的实践例如环境或者知识例如他人的教说,发生改变,比如有的人小时候沉默寡言,长大后活泼开朗,与其说这是一种改变,不如说是一种包装,包裹,整容整形都可以。随意理解。
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质。
当你探求自身性格以后,就能针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做精准的回应。
这个时候能阻拦你的还有什么呢?各种分析有何用呢?相当于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风险厌恶者,自然会去做低吸。还分析个啥?不了解自己是个风险厌恶者时候,去分析低吸,就等于是双向分析。双向分析最后就是莫名其妙的行动,自己却是不清楚的,但行动却还是会严格的根据本性发生作用。
这就是知行含义的真正奥义。有行必有知,有知必有行。
到了这里,它的深刻性就出来了,这揭示的是知与行的必然性,合一就是必然性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你会想你这么说不是性格决定论嘛。老生常谈,而且如果像你这么说我知道自己是个风险厌恶者,那我还做啥交易,你这不又是宿命论嘛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知道自己是个风险厌恶者?你又如何知道别人是个风险厌恶者?
一群互不知道底牌的人坐在一起打牌。纵然通过几千年的时间,知道了4比3大,那又如何呢?一群互不知底牌的人打牌,就是瞎打罢了,自然先一步学习或者通过实践知道4比3大的人很有优势,但那又如何呢?
所以王阳明悟出知行合一。通过行了解知,通过知了解行。
你们懂吗?悟到的那个人,就是知道自己底牌的人。牛不牛,屌不屌,炸不炸?好了,奥义都告诉你了。
问,如何做,才能知道自己是个风险厌恶者?
心学的最核心,是指出了,知与行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让知和行成为一个东西。如果理解了这点,你就能明白你所有的行为仿佛都被某种东西限定了一样,也就是我举得那个例子,所谓底牌。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紧接着你就自然的迫切的想知道究竟自己的底牌是什么,哲学家想知道的是整个人类有共同的底牌,而人类又产生于自然,因此搞清楚了这个底牌,世界之底牌也就呼之欲出。这个思路我相信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我举得底牌例子,恰恰说明了,即便对所有人进行了底牌限定,那么在不知底牌的情况下,这个世界依然可以呈现偶然性,丰富性,因为大家都要通过不断的出牌,才能知道事实的结果。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出牌,自己的这张底牌才能逐渐清晰,显于自身。
在这种出牌的过程当中,有人打出一个王,无往不利,于是每每打牌的时候就先出王。这样的人显然是不完整的。有人不以世俗的输赢来限定自己,不断出牌,最终了解了完整的自己。这样的人我们也能知道是明显不同于一般人的。那些习惯出自己熟知牌路的人,我们发现他们就像死去的灵魂一样,了无新意。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年人,他们都可以预测他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而不有丝毫怀疑。但一个孩子,我们总是很难去预测他的行为。因为他总是不断出牌
牌出的多的了,就有人会写总结,告诉别人如何出牌,这样又限定了一帮人在固定的范围内出牌,人生的丰富性和偶然性就是这么来的。但是你注意到了,这不代表你的牌是无限的,即便是有限的,依然可以营造出现在这样的丰富世界。
我多讲讲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知行合一的重点,也就是它所揭示的必然性。
你做什么,取决于你的知,你的知,取决于你做什么。
老祖先说,莫要看其言,且看其行。是这个道理的简单注解。
啰嗦了一大堆,算是对上文做一个小总结。下面说真正的问题:也就是底牌如何得知的问题,也就是要致良知。
首先,如果你接受了知行的必然性。你就知道你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必然性。
那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必然性?
上文我讲了,是性格或者说本性,导致了这个必然。如果你相信了这个。你首先发生的第一个改变就是:我是通过行为来测自己的本性。
这个改变极其重要,我把它称为心学的第一个方法论。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良心在行动中展示其自身。这是一个道理。
当你知道这么去做的时候,你就能明白,塑造,改变,这都是浮云虚妄的。做事,是为了测试,挑战也是为了测试。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测试是客观的呢?那自然就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以后,发现行,那么我就有此性格。如果发现不行,则说明我无此性格。
如果用交易来说(这只是一个很细微的例子)
我做分歧低吸交易,我经常这么做,事实也证明,凡是分歧低吸的交易大多数都是赚钱的交易,每次做我都敢上仓位,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风险厌恶者,才做低吸,因为这个行的测试,让我了解到,我做的都是火中取栗的玩法,这才是我的真实性格。
除了行动,也就是做事测性格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有的,知行知行,行的方法我们说完了,接下来说知的。
知行合一的必然性,让人有一种迫切的,无法阻止的,想要知道,究竟统领我们行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何以能决定我们的一举一动。
要知道这个,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长期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极其必要的。因为,思想是无法观察的,我思考我的思考,并不存在这样的说法,而行动是可以观察的,而且是必须要观察的,观察自我的行动是第一步。注意,不是说做了完了坐在家里反思,思考,这不叫观察,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思考观察。
举个例子:以前低吸想着点火,点火想着打板,打板又想着低吸。现在则是低吸就想着低吸,点火就想着点火,打板就想着打板。
这就是观察。
做一个事情,就想着一个事情,这是基本功。所以这种认知方法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个事情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求真知与实践求知路径一样的话,那不是扯淡么。
这样就是为什么在写作这种形式上,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想的东西,写出来,会发现截然不同,这是观察行动得到真知的最直观的例子。
通过行为去测自己的本性,和通过知本身去探求自己的本性。以上的例子我已说明路径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观察自己的行为是两者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你有思想。思想是非常繁杂的,你可以试试闭眼一分钟,脑子里有多少想法出来,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行动,哪个是真知?搞不清楚嘛。可是今天你在这篇文章里了解了知行合一的终极奥义,你就知道了你的行必然是你的真知,因此你就知道你的行动是穿越了你的思想的,直达你思想背后的本性。这个时候是最好体会本性的时候,但是本性并不是一个行动就可以体会到的,必须很多个行动,而且需要不同程度的行动才能抵达真正的本性,也就是真正的知。
通过观察行动,达到一种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的地步。别以为这个事情很简单。许多人别说控制自己的思想,他在想什么他都意识不到。一些浮躁而又低智的人,总是不断的行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说奇怪的话,打奇怪的电话,甚至坐一下都不愿意,这种人我们屡见不鲜。我们通常说这种人无法专注啊,浮躁啊,浮夸啊等等。但根本原因就是他完全无法观察自己的思想,他或许有时候会坐下来思考一下,想想自己做的事情,但是转瞬即逝。
观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开化的第一步,也是所谓悟道的第一步。每个读这篇文章的人并且能有所收获的人,我相信都有这样的人生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仿佛成为一个局外人可以观察自身。
这个时刻是作为一个人,人生的真正开端。
本来想多写几个交易上的感悟,对知行合一的实际运用。
但如果只拿交易去理解知行合一,真是拉低这个心学的层次。
故而不谈。
大家先好好悟一下这篇文章吧!
下周谈王阳明的四句教,
等我理解透了,再结合我的理解分享给各位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