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贤:在西安为华县大葱讨回公道的经过

《流年光影》第三辑: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我为农民诉真情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任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为了保障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记得连续多年省上给华县下达着一项特殊任务,每年冬季要向西安市供应400万公斤的大葱,向宝鸡、咸阳、铜川各供应50万公斤。尤其是春节前的物资供应,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县赤水大葱 自华县志

由于我分管着商业、供销、物价、税务、工商等部门工作,给西安市供应大葱之事自然由我负责。华县大葱很受西安市民喜欢,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县上成立了大葱生产调运办公室。为了减少中转环节,我采用了由县蔬菜公司承接供货任务,并与农民对接供应数量,西安市蔬菜公司组织运输车辆,直接到田间地头过秤收购。在层层落实责任的情况下,我县每年都能完成下达的任务。在此期间省农业部门已命名华县为“大葱生产基地”。
有一年省政府在省人民大厦召开了物资供求协调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政府办公室、省商业、供销、西安市政府、商业、供销及西安市辖区有关方面的领导,有供货任务的各区县领导,宣传媒体等有关单位的同志,常务副省长徐山林出席会议。我和县蔬菜公司经理史解放代表华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安排了经验介绍,也安排了有关物资供应意见和建议的发言。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西安市参会同志的发言几乎都对华县大葱供应有意见,他们几乎是千篇一律、不约而同,我似乎成了被批评的中心、被指责的重点。有的人语言还比较温婉,有的人语言却尖刻刺耳,有的人到了仇视程度。我认真听着每位同志的发言,他们批评指责的核心是:华县大葱带有泥土,个别葱捆中有夹带泥块、砖块现象。他们的发言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这是一次省政府关爱民生的重要会议,供货的态度也是对民生的态度,我不能坐视不管损坏华县百姓的商誉。
我做出决断,借机会让会议工作人员向徐山林副省长呈送了一张纸条,表明我要发言向大家说明一些情况。徐省长接到纸条后,给我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让我走上发言席位,我首先向大家表示了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接着向所有参会者介绍老百姓从大葱选种、育秧、移栽、培土、施肥、灌溉到出葱的全部过程。告诉大家简单的一根大葱,有着极其严格的作务技术和华县农民艰辛的劳动付出,从育秧开始就是复杂和难以掌握的劳动过程。大葱籽种特别小,种子撒在地里不能覆土,覆土多了会压着葱芽不能出土,但又不能没有土,没有土得不到营养发不了芽,只能是把种子撒在疏松的土里后,用双脚踏实,让种子与土壤紧密黏合,保持数日。如果这期间没有水,种子发不了芽,农民得用洒水壶天天向地面洒水,出苗后还要密切关注,避免太阳暴晒。稍有不慎,幼苗会被太阳晒死,这样的过程大约要持续半月之久后才能进入下段管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县赤水大葱 自华县志

再说华县大葱,也称孤葱,全国少有,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史。葱身高,葱白长、味香浓。肉质脆、甜而辣、营养丰富又耐储存。这是华县农民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劳动创造,麦收后农民头顶烈日,要在地里一锨一锨挖开一尺多深的沟,再把长大的葱秧从苗床里挖出来,经挑选后一根一根等距离的摆进沟里,再施肥覆土浇水。随着大葱秧苗的不断长高,农民还要多次给大葱施肥培土浇水。只有把葱身埋在土里,葱身才会长成葱白,培一次土,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大葱才会长得又大又香,从移栽到出葱,要经过多次的培土、施肥和浇水,才能形成长长的葱白。
华县大葱美名远扬,光靠赤水地域的产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四面八方的需求,产地已扩展到东阳、高塘、大明等沿山塬区的黏土地带。出葱季节,多属寒冬,沿山地带,气温本身偏低,土地受冻而坚硬,要挖葱必须提前灌溉浇水,又不能等受太阳日晒而干裂,要在保持土壤有湿度松软合适的时候趁机挖葱,可以这么说,大葱就是从泥土地里挖出来的,没有泥土是不可能的。挖葱时老百姓把自己家的木板凳带到地里,凳面着地,4条腿朝上,前边人一掀一掀地把葱从松软的粘土里挖出来,后面人把挖出来的大葱一把一把地捡起来放进凳子腿的空间里,再一捆一捆地捆起来,把捆好的大葱放在地上,再挪凳子向前,就这样一步一走操作向前,形成葱捆。操作过程农民顾不得一根一根的去清除泥土,加之葱白脆弱,清除泥土是最容易造成大葱被折断,老百姓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从这些劳作过程看出,葱根上带泥土绝对不是农民故意的。
冬天里昼短夜长,老百姓起早摸黑、早出晚归、在天寒地冻的沿山脚下辛苦劳动实属不易。城里人嫌天冷都躲在家里,闭门不出。而他们往往是整天不回家,喝开水吃冷馍。我亲眼见到过许多百姓出葱的过程,他们全家老小从早到晚在田间不停地干活,把大葱从地里挖出来、捆好、再一捆一捆抱出地,装上架子车拉到过秤的地方,再过秤装车。他们把折断的大葱留给自己吃,把好葱送给西安人。
他们身上沾满泥土,手上有冻裂的血口。看着他们疲劳辛苦的样子让人心酸同情。因为大葱是现挖现拉,这些情况,西安市拉葱的大车司机师傅们是最清楚不过的。他们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买大葱、吃大葱的人看到了这种场景,看到辛苦勤劳的华县人种出了又大又香的大葱,是不会有埋怨情绪而会夸奖和赞美他们的。
大家指出的葱捆里面有土块、砖块,这绝对是极其个别的现象。也许是老百姓想增加重量多卖点钱,想把每斤葱两毛钱的价格提高一些,想多卖钱是百姓的期盼,但加砖块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是我们应该认真纠正的问题。
接着我依据前面发言中,向有挑衅话语的外县领导表明态度:刚才xx县领导的发言我听得很明白,我向大家再次介绍,xx县有白菜、莲藕的我们华县都有,xx县没有的,我们华县还有,比如华县山药、芦笋、莲藕是九眼的,而且泉水莲藕相当多,他们没有,我们有。我向大家保证今天的发言是真实的,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吃华县的大葱和蔬菜,品尝华县蔬菜的美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县莲藕 自华县志

经过一番诚意的解释之后,参会人员对情况表示理解,我的发言受到了大家的鼓掌欢迎,消除了怨气。徐山林副省长对大家说:华县郭玉贤同志把情况讲得很清楚,说明她的工作还是很扎实到位的,农民同志很辛苦,大家都要理解,有问题坚决改正就是好事情,华县是西安市大葱供应大户,西安人也喜欢华县大葱,大家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做好市民的生活供应保障。
会议结束后西安市的几位同志与我亲切交谈,表示要相互沟通、加强联系,做到供求双满意。
我很高兴自己得到了这样的好机会,在全省关乎民生问题大会上,我替勤劳朴实善良的华县百姓讲真情说实话,消除误解,讨回了公道。这之后的大葱收购价也提到每斤两毛四分钱。
我也很感谢时任华县蔬菜公司经理的史解放同志,他经常协同我下农村,去田间了解情况掌握实情,才使我在这次大会上用真凭实据,真情实感,给华县大葱正名,让所有外地人消除了误解。
2020年6月摘抄整理原工作日记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流年光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