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过后,过继给九奶奶的哑女又回来了

文朋诗友

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像石磨一样离我们远去。过去,为了得到子嗣继承,免受“绝后”的歧视,有的人被过继给叔叔伯伯。女人为了解决不开怀的问题,有的人过继一个孩子作为“引路人”。被过继的人,很多人的生活是幸福的,养恩育恩同比山重比海深。也有的过继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过继之后,生活得风雨坎坷,成为沦落天涯之人。欣慰的是,哑女承载的命运已经成为过去。同为今生无常客,关爱浇灌幸福花。

王翠玲,河北唐山人,热爱写作,有多篇小说、散文上刊并获得各类等级奖励。

哑  女

河北唐山  王翠玲

在早,我们王家是大户人家。不是什么大财主,就是后人多些,光是叫奶奶的,由大奶奶一直能叫到九奶奶。但九奶奶这边却没有后人,到了五十多岁,九奶奶过继了一个哑女。哑女是哪里的人,我们小辈人无从知道。

哑女并不全哑,高兴了或着急了,也能咬出几个字来,比如“挑水”,因为她每天挑水的缘故吧。不光九奶奶让她挑,七婶和八叔也让她挑,甚至张家李家也会让她挑,有时候一天要挑两三次、十几次。

说起挑水,这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们王家院里有一口深水井。井口一搂多粗,四周镶着挂黑花的青石头。这石头一年四季都那么光滑,让许多人上去十分胆怯。石头边沿往井里倾斜不算,到了冬天,满石头的凉冰茬子,溜光溜光的,提水的时候必须小心了又小心。最好的办法,踩上石头后,脚尖先轻轻一放,后脚跟不可偏也不可移,更不可吓得颤栗。等一只水桶过了井沿儿,再一点点送下扁担,扁担和水桶一定要沿着井中心走。若手上没劲,赶上扁担一歪,或者摆水摆不匀,水桶就脱勾了。脱了勾,这水桶若飘浮着还好办,如果摆满了水,水桶则立马沉到井底,十有八九捞不上来。那年头穷,损失一只水桶,有人饭都咽不下去,要伤心难过好几天呢。

哑女挑水十拿十稳,从没有摔过跟头或掉水桶的事。她到了井口,大脚片一叉,扁担勾子一勾,一桶水,四流四满地直线上来。人们猜想过,她低头看那深的水泛着黑光时,指定想象不出蛇呀、水怪和耗子精之类的东西来。大人们所说的井“野”,她更没有听说过。这水桶往她肩头一担,一压二拉地走得欢实,为此,三妈给她缝过棉手套,二奶奶烀了白薯也拣给她一块。哑女吃得多,一碗一碗地总盛饭,直到九奶奶朝她斜眼睛时,才肯放下碗。放下碗就去后院看看水缸,如果有水,就不带扁担,而是趴着井沿傻笑,“咿呀咿呀”地招呼井里的蛤蟆。

一个十八大九的姑娘家,四脚八叉地趴井沿多磕碜啊。九奶奶刁着长烟袋,小脚撼动着一边走一边决定,找个媒婆把这丫头给嫁了。

但没容她找媒婆,天还未亮就地震了,房屋倒塌,马牛羊满街跑。人的哭喊声夹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声音。院子里的这口井先是窜水,窜一人多高,后是窜白沙子。白沙子一股股、一条条,窜到半空就转头扑向地面。等地震消停了,人们去看时,这白沙子踪迹不见,井口也封死了。

到了做饭时候,人们缓过神来,想起挑水,也想起了哑女,但是哑女和那股白沙一样,也不见了踪影。

“别看不会说,知道地震早跑了。”九奶奶看了檩底下、看了水缸和鸡窝,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哑女。

“也许是压死哪儿了。这孩子可怜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一桶一桶地给咱们挑水吃。”七爷、三叔、五婶,他们一边搜寻着,一边这么感慨着。

天快黑的时候,稀零零下着小雨。人们寻不到水,就接雨水做饭。雨水做出来的粥是土灰色的,吃到嘴里涩涩地麻舌头。有人哭了,哭家没了,也哭井水。那清凉凉甘甜的水会溅出水花花。水花有圆的瓣,长的叶,生来就跟值钱的银子一个模样。

开始,人们还会记起哑女“嘿哟嘿哟”地挑着水桶走路的样子,慢慢地,哑女就被人们淡忘了。

时间不长,人们重建家园,盖了简易房,虽说不宽绰,但不漏雨,又防震。最主要的是吃水方便了许多。肯花钱的人家打了压水井,只上下一压,“嗄叽”几下,水就出来了,无论早晚,什么时间都能压,方便得很。少数人家不打这压水井,照例从井里提水吃。井是国家给打的,井口小,井沿也没有镶光滑的石头,而是洒上碎石子,铸上灰,结实又好走,不用担心人掉下去,也没有水桶掉井那一说。

谁知道呢,这可恶的秋天居然飘起了小雪,小雪里居然走来了哑女。

三奶奶见了哑女,坐在地上哭开了。

看看三奶,看看只有一铺火炕的简易房,七婶、八叔和三姑奶埋怨几句哑女,一个个转身散开了。

“你跑哪儿去了也应该说一声啊,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愣闯这么一出,搁哪心里也受不了。”

哑女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也不知道他们再说什么。她拉了拉九奶奶,九奶奶不起来。她比比划划地找院子里的水井,转了一圈,看到的是三奶奶灰色的眼睛。

02

读编往来

喜阳阳有奖征文启事

END

七月读写工作室

《新书签》编辑团队

(0)

相关推荐

  • 散文||家乡的老井

    家乡的老井 大人与老井 春天的一个上午,我在家里无事,忽然听到从村中传出鞭炮声,心想:今天村里既没有谁家娶媳妇,也没有哪家盖新房--无缘无故的,怎么响起炮声呢?出于好奇,便迈步朝炮声方向走去. 走过几 ...

  • 白浪随笔:村西头那口老井

    村西头那口老井 文/白浪 从我记事开始,村西头那口老井就是全村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一年四季,村里人喝水都靠着这口井. 井是哪一年打的,谁来打的,用什么工具打的,已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记得,井位于村西头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民间故事:一辆马车接走九奶奶,回来后儿孙询问,她摇头不敢说

    很久以前,城郊的乡村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接生婆,人称九奶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还在当接生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附近的三十岁以下的人,十之八九是九奶奶接生的,就连城里的不少富贵人家,都找 ...

  • 金毛跟着乡下奶奶去串门,回来时竟用袋子“偷”了一只狗宝宝!

    年年柳色关注2021-06-24 17:51现在很多农村家里都养狗狗,除了中华田园犬外就数金毛最受欢迎了.因为金毛很乖很暖心,是爷爷奶奶们的不二之选.这个奶奶家里就养了一只金毛,还每天遛着它去村子里串 ...

  • 孩子去奶奶家不想回来,发回来7天的饭菜照片,网友:想奶奶了

    每年的暑假,孩子都要去奶奶家住一段时间.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一是老人想孙子,二是孩子也喜欢去,儿子也说奶奶家比较自由,无拘无束,奶奶天天给做好吃的,比妈妈做的好吃. 说实话我个人是有懒,做饭不是 ...

  • 当代诗坛:春分过后 很多已故的人 又像是回来过节

    春分过后(外三首) 文/求索(河北) 春分过后 很多已故的人 又像是回来过节 这时 墓地或陵园 仿佛冷清了许多 墓碑与墓碑之间 似乎也在拉长距离 荒草更像是封堵了所有的路 只是 几声鸟雀的叫声 退至邃 ...

  • 认死理、脾气犟,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星座,其实还挺可爱的!

    点击上面超准心理测试读心术   免费订阅 想必许多朋友,都曾遇到过犟脾气的人,表面看,他们做人木讷,容易认死理,自己决定下来的事情,绝对不会改变,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势头:甚至,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 ...

  • ​【征文】爷爷奶奶民国九年海原大地震见闻​ || 作者 霍宗岱

    爷爷奶奶民国九年海原大地震见闻 作者    |    霍宗岱 爷爷说,晚饭刚过,曾祖父母坐在炕上闲聊,他倒躺着,突然一声巨响,感觉从东方来,随后房子剧烈颠簸抖动,好像簸箕簸粮食似的跳跃,才明白地震了, ...

  • 曾瑞丨幸好在地震之前去看了神奇的九寨

    ◆ ◆ ◆ 文丨曾瑞 作者的话:九寨地震,景区毁损严重,五花海的水流失殆尽,诺日朗瀑布轰然坍塌,原本清澈浑如碧玉的水,多半已经浑浊不堪,实在可惜.在此,唯有向灾区人祈福,希望不久的将来,能重见九寨的神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三十九) 对付颈椎病和近视这些现代病小招就能搞定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三十九)对付颈椎病和近视这些现代病小招就能搞定 中医讲治未病,就是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些可以保证人的健康,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可以体会到的.现在的颈椎病人为什么那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453) 再说几个参考常用方 祝各位天天都健康(九) 作者:曾乐

    作者:曾乐   甘麦大枣汤-失眠   睡眠粥,不能叫失眠粥,不能喝了睡不着,就叫睡眠粥吧.甘麦大枣汤:甘草粉.小麦.大枣,再加30g酸枣仁,酸枣仁切丝煮成水再加到稀饭里面,不然稀饭没办法喝,酸枣仁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