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见的古画欣赏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才学卓然,同时又是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一代奇女子。本图旨在突出李香君的才华与气质。画中李香君绣衣缃裙,正专心致志的捧读书卷。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画风近似改琦。 作者生平不详。
作者在自题中称此画是仿改琦笔意,画中仕女宽袖长服,手持帛巾,正回头顾望。人物的刻画虽近似改琦,但却少了几分灵润和变化,略显呆板,尤其头部。衣纹用笔粗放,以淡墨渲染,形成质理的变化。 作者生平不详。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防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仇英(约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 曾从周臣学画,天赋不凡,深得理法,设色、水墨、白描,无所不精,知名于时。尤擅作仕女,精工艳逸,端庄华贵,有“周防复起亦未能过”之评。与沈周、唐寅、文徵明被称为“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右军书扇图》、《修竹仕女图》、《人物故事 图》、《桃李园图》等。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唐寅(1470~l 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解元,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山水法李唐、刘松年兼及宋、元诸大家,融汇贯通,或细润秀雅,或苍劲活泼。兼工人物,尤擅表现婀娜娉婷的仕女,灵活素净。为明代“院体派”及“吴派”的健将。传世作品有《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妓图》、《临韩熙载夜宴图》等。
此图画诗人兼医家张卿子肖像。张卿子原名遂辰,字相期,号西农,祖籍江西,随父迁居浙江杭州。工诗文,董其昌、陈继儒称许为“奇才”。他又是位名医,后人把他编辑的伤寒论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图中张卿予身穿淡青色长袍,乌巾朱履,指甲修长,悠然捻须。仪表端雅,意态安详,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不愧是传神高手的精心佳作。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神形毕现后,再行敷彩,色调柔美;接着在耳朵等部位用较浓的赭色笔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艳而不俗,形神兼备的效果。此画作于曾鲸五十九岁时。全图裱边四周有清乾隆年间梁诗正、厉颚、丁敬、杭世骏等许多名人题咏。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着特点。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切合。用笔细劲流畅,设色清新淡雅。人物描绘略有夸张,上整细致,而环境却简括疏朗,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烦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唏发图》、《摘梅高士图》、《南生鲁四乐图》等。
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人物造型准确, 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此图人物造型取前人之画,但笔法更加细腻。图中绿蕉似伞盖,一女子坐于湖石之上读书,不知是有感于书中所写,抑或想起什么心事,正支颐沉思。此画色彩极其清丽,背景简洁,反衬着人物妩媚娴静的姿态。人物造型虽未脱改、费氏的美女模式,但已加入一些写实的笔法,人物的比例更趋合理准确。风格上清雅秀美,不着俗粉之意。
作者生平不详。
此图写李白醉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由内侍二人搀扶侍候的情景。图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五绺清须,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晕色,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十分传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 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履,色调灰暗。以服装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笔钩勒线条,设色富有层次。是作者于道光24年(1884)二月创作的名作。
图中款识可知此画是刘彦冲以其八兄为描绘对象绘出的。图中文人身着高冕宽服,抱膝而坐,正听一位歌女弹奏阮琴。阮音清扬,四处芳草如茵,梧桐枝叶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
竹,清幽异常。
图中人物用线细劲圆润,颇有古意,设色妍丽明快。草地以大面积花青渲染,以重色细笔根根绘出,间以浓淡的变化,形成雾动云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丽之意。整个背景有一种缥缈空灵的虚幻意味,衬托出人物笔墨的写实生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又反衬阮音的悠扬动听。虚实相辅,以有写无,形成脱俗越尘的艺术效果。(下图为局部)
刘彦冲(1807—1847),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江苏苏州。朱昂之弟子。工诗文,擅绘事,山水、人物花卉师古有深造。泼墨作小米云山,苍郁可观。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听阮图>>
.
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的传世杰作之一。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 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传世作品《瑶宫秋扇图》、《于越先贤传》、《四红图》、《高士传》、《人物图》等。
九歌系列
1
2
5
6
7
8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此图描绘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进贡宝马的情景。人物、鞍马均以线条钩勒,细劲宛转,连绵流畅。马鞍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尤为精细。设色基本用平涂法,面部及衣纹稍加晕染,显出凹凸明暗,有立体感。全图仅画人马,不画背景环境,造型、敷色几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气息。(下图为局部)
任伯温,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士硅。松江(今属上海)人,任仁发之孙。擅画鞍马、人物,师承家法。
2
图中画佛教十六罗汉。罗汉或休闲纳凉,或观山赏梅,或诵读经文,或闭目静坐。人物衣纹柳叶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并用,笔法随意轻松,线条流畅。淡墨勾画,浓墨点睛,使画中罗汉表情生动,神态各异。背景树石用笔潦草,采用泼墨写意法。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 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马君详、马七等人,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1
此图绘东晋名士陶渊明,神情淡逸,手持空白诗卷,似在构思。笔法秀逸,主以白描勾画,只在发罩、肩牦、袖口处略加淡墨渲染。衣纹的线条舒畅、潇洒、飘逸,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画风继承了元代赵孟颊的白描手法,并更加细腻隽永。
王仲玉,生卒年不详,洪武中(1368一1398)以能画召至京师。擅长人物画,作品仅有《陶渊明像》传世。
此图作于明正统二年三月初一日,内阁大臣休假,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图中人物面貌具有肖像特征,形象生动,画法工细,衣纹线条准确、挺劲而秀逸,富有质感。界画画法工细,色调艳丽,位置布置得宜。画法源自李唐、刘松
年而又有所变化。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未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杏园雅集图》是他国内仅存的传世精品。
该图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问功臣赵普的故事。在这个雪夜,赵匡胤和赵普边饮酒边商定统一天下的大计。画中屋内三人, 当中穿龙袍正襟危坐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左边着便服拱手而坐者为赵普;右侧捧怀盘侍立的女子为赵普之妻。屋外白雪皑皑,寒鸦缩栖树上,门口四个侍卫,或呵手,或捂耳,更显得寒气袭人。该图布局平衡而概括,线条秀劲有力,设色精丽典雅,人物形象精确,厅堂界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则比较放纵。风格继承南宋“院体”而又有所变化,属于典型的明代宫廷 画风。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擅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为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 《刘海戏蟾图>>.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诗人以亲身经历,描写沦落江湖歌女的遭遇,来寄寓自己因人妒嫉而遭贬谪的愤懑心情。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上方自书行草<<琵琶行》全诗,画中不设背景,仅画诗人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怀抱琵琶,头绾高髻,身穿曳地长裙,身姿窈窕,面貌秀美,文静中稍显忧伤憔悴,似向诗人诉说不幸身世;诗人端坐于旁,双手抚膝,面部微微侧向歌女,大度雍容,意态温雅,似在倾听歌女诉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所呼应,笔法流畅,用意精道。突出表现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艺术感染力。
郭诩(1456~约1529),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致力于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抹,笔势形动,尤擅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传世作品有《人物草虫图》、《东山携妓图》、《琵琶行图》。
吴伟的人物画有粗笔写意和上笔白描两体。《武陵春图》属于工笔白描一体,流畅秀润,风神隽永。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惋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武陵春,一手支颐,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思绪中。背景只一具石案、一盆疏梅,案上是琴、书、笔、砚,衬出武陵春的才女气质。画面上寥寥三五陈设造成的清幽气氛,可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烘托出她的高尚情操和悲剧遭遇。吴伟在这幅画上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坚持真挚爱情的纯洁女性的深切同情,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画家的生活理想和民主精神。(下图为局部)
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号小仙,湖北武昌人。成化间为宫廷作画,官仁智殿待诏。弘治时孝宗晋授其为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章。人物宗吴道子,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势奔放。早年作白描,则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也擅山水,是明代中叶继戴进后“浙派”健将,从学者颇多,人称“江夏派”。传世作品有《铁笛图》、《崆峒问道图》、《武陵春图》等。
红拂女是隋朝权贵杨素的侍女,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拂而得名。李靖以布衣求见杨素,红拂女见他气度不凡,遂夜奔归李。这一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画中所绘正是李靖求见杨素场面。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仕女体态优美,生动传神。人物众多,神态各异。 尤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子求,号凤山,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擅仕女画,继仇英以名世。传世作品有《红拂图》、《人物山水图》。
全册共十二幅,此选人物二幅。之一为仕女倚柳远思;之二为青琅万竿之琼畔,仕女漫步凝眺。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称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远的胸怀。此图册具有明代中期绘画风格特点。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王冕(1187~1359),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年穷困,白日为人牧牛,晚上即就寺中长明灯下读书,终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擅画墨梅、竹石。墨梅师法宋扬无咎,传世作品有《南枝早春图》、《墨梅图》等。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烦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严谨,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独成一格。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平安磬石图》、《古木竹石图》、《拳石新篁图》。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下图为局部)
此卷描绘明代扬州著名休园的四季景色,全卷共十二段。通过树木、花草、禽鸟季节的特征,表现了四季不同的园林景色。其间楼台亭阁、屋宇、舟桥用“界画”法,严谨工整,合于法度; 点景人物的身份、安置、动态、神情皆与环境统一。笔法秀丽清新,设色艳而不俗。兹选二段:一、第四段春景。乔木丛生,桃红柳绿,碧池荡漾,掩映厅堂,曲尺长廊连接一轩, 内坐长者展卷沉思。景色秀美,多以青绿表现融融春意。二、第五段夏景。临水平台的三楹亲堂,面对荷池曲桥,高树垂荫。厅内有身穿宽袍者,正襟危坐,沉静凝神,状似休园主人;旁坐宾客,临栏远眺。人物脸部用赭石烘染,肌肉起伏,形象生动传神。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此图人物造型似取材于另一幅宋代作品《饮茶图》,作者已不可考。
王诜(1037—约1093),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官附马都尉,定州观察使。嗜书画,其山水近规李成,远习王维。亦擅用青绿重色,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 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绣栊晓镜图》。
图画维摩诘侧身倚坐榻上,似正与文殊菩萨进行论辩。旁 逸流畅的美感,衣纹皆由劲利流畅的铁线描绘出,只在衣边、发边站立一个天女。当为对幅之一(另一幅应是文殊菩萨)。画面无 缕等处用墨渲染。画面清雅、秀润,突出了人物脱俗不凡的气质。款,旧题为李公麟画。此图白描功力精湛,作品于严谨中又具飘 不失为一幅传世白描精品。
“阆苑”乃神仙住的地方,作者将其描绘为茫茫大海中一片宁静的仙岛。水天浩瀚,波浪环抱,礁岸崎岖,松柏挺立,竹林间白云缭绕,岸边珊瑚琅歼。女仙将在树下举行盛会。此画十分工细,多用双钩填色法。人物的组织形式已趋繁密。作者笔下的女仙、女侍体态比较纤弱,衣纹较圆软繁密,行笔尚有唐人之凝重,但爽利不及。竹用双钩、树用钩勒、短皴、点染,石用钩勒、晕染,较少用皴,更适合仙境的表现。(下图为局部)
阮郜,生卒年不详,历史上对他记载极少。《宣和画谱》和《图绘宝鉴》都只说他“入仕为太庙斋郎”。传世作品为《阆苑女仙图》。
局部
此图为北齐杨子华创稿、唐阎立本再稿,画北齐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命樊逊、高乾和等十一人共同刊校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故事。画卷上人物分为三组,第二组即居中一组是全卷的中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有安坐校勘的年长者执笔审读,有侍立执卷的年轻人恭请批示,还有的仿佛在专注思考。用笔纤细,刻画精致,有张有驰,生动逼真。作者吸收了顾恺之、张僧繇等前代画家的长处,技艺精湛,在当时被称为“画圣”,成为名重一时的御用画家。其原作早佚,该画虽为宋代摹本,但人物、技法尤存北齐风范,可使人想见画作原貌。
(下图为局部)
杨子华(约515—约586),北齐画家。武成帝时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帝甚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阎立本评云:“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惟子华于!”,杨子华尚在长安永福寺作壁画。传世作品有《北齐校书图》。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人物衣褶用“高古游丝描”绘出,线条流畅,圆滑宛转,以淡彩晕染人物面部、手部富有立体质感,人物造型准确。所衬背景点染粗疏,更加反衬出人物清逸飘洒的学者风范和出尘脱俗的清高品质。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北周末隋初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画马入神。与董伯仁齐名。亦上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传世作品有《游春图》、《授经图》。
“十八学士”是唐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 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后世多以此为画题。此幅名为《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却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品评画卷,四学士神情风度皆不同,连僮仆也各有姿态。用笔工整,描画细致,有院体之风。桌椅栏杆也写实逼真,突出大同质感,推测此画作者也是界画高手。
此画中绘一高士翘足高卧于榻上,袒胸露怀,超然洒脱。人物刻画细致,用线圆润细劲,设色极具古雅之意,腰带、鞋履、衣衫边褶、榻沿、案几,色彩呼应统一,整个画面有一种沉静、安逸的韵味。
此图与天官图和水官图的想象性场景不同,更具有现实生活的色彩。图中地官乘坐白马,侍从前呼后拥,俨然似朝廷官员出巡。背景的画法, 受北宋郭熙和李成的影响。画面下端是钟馗,身着红衣,面目可怖,身后有两名形象狰狞的鬼卒,牵着一只猴和一个鬼,想必是献礼之物。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钱选(约1239—1299),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譬川翁,家有习懒斋,因号习懒翁,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南宋亡,自谓“耻作黄金奴”,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隐于绘事,以终其身。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人物师李公麟,花木、翎毛师法赵昌,青绿山水师法赵千里,喜作折枝花木,笔致柔劲,着色清丽,有装饰味,传世作品有《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浮玉山居图》、《扶醉图》等。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笔法细利削劲,晕染有致,虽略似画家的 <<消夏图》,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纹及木石器物法与《消夏图》颇异,且文献著录中不见此画,故是否为刘氏所作尚存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