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山石城考古新发现:石峁人的墓地

“考古中国”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课题。2019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获准立项,寨山石城被列入重点遗址。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寨山石城系统考古成为“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陕西片区的主要工作内容。
府谷寨山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处于陕、晋、蒙三省交界处,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保德县相望,北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相邻,西与鄂尔多斯接壤。寨山遗址位于石峁遗址东北约60公里处,处在黄河一级支流石马川中游,在其南岸的黄土梁峁上,石马川由此向东南约25公里汇入黄河。
遗址范围
寨山石城发现并初步确认于2015年,是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府谷县田家寨镇政府对寨山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初步认定寨山遗址包含一处重要的龙山时代石城聚落,城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寨山城墙以砂岩石块砌筑,断续分布,依山就势,平面略呈南北向椭圆形,其中南部和东部墙体保存较好,走向清晰,地表高度2~4米、宽1~2米。值得注意的是,城内北部庙墕地点发现的“高台基址”,似与石峁皇城台性质相类,可能为寨山石城的“核心区域”。城内调查还发现较多的白灰面房址、袋状窖穴、竖穴土坑墓等遗迹,暗示着寨山石城的聚落区划和功能分区。
庙墕地点远眺
2019H4典型陶器
居址:白灰面土窑洞
有鉴于寨山石城与石峁遗址在文化内涵上的紧密关系,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课题预研究为重要契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府谷县文管办于2016年对寨山石城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清理了南部城墙外立面,清理长度约60米,发现两座保存较好的马面,初步了解到寨山城墙的年代、结构和砌筑方式。同时,试掘庙墕地点时还发现了一座较大的竖穴土坑墓,虽被盗扰,但壁龛内的随葬器物组合完整、器类典型,为找寻寨山龙山时代(石峁文化)墓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截至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为东西向,根据葬具、壁龛及殉人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有殉人,共3座。墓主葬于木棺内,仰身直肢,身上一般随葬3至4件玉器。殉人位于墓主左侧棺外,初步鉴定均为女性,侧身面向墓主,身上可见劈砍迹象。墓主与殉人身上均涂有朱砂,身下有白色铺垫物。墓主右侧墓壁上有一半月形壁龛,龛内一般放置5件带石盖陶器,陶器组合常见喇叭口瓶、斝、深腹盆、小罐或壶,另有1至2件细石刃。此类墓葬规模最大,面积约10平米。
2020M4
2020M4壁龛及随葬器物
2020M4墓主口部玉器
2020M4右手部玉器

2019M2

2019M3及壁龛
二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无殉人,共4座。单人葬,墓主均仰身直肢,壁龛位于墓主左侧墓壁上,龛内放置猪下颌骨,多者10件,少者1件,初步鉴定为家猪。此类墓葬规模次之,面积6~7平米。
2020M12
三类墓有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单人葬,墓主均仰身直肢。此类墓葬规模较小,面积2~6平米。
场圪垯2020M1
四类墓无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侧身屈肢两类,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此类墓葬规模最小,面积2平米左右。
2020M1
另外,墓葬周边发现的“灰坑葬人”现象,或与墓地祭祀或葬仪有关,值得进一步关注。
墓葬周边的“灰坑葬”
上述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等级区分明显,四类墓葬当分别代表了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尤其是一类墓,规模较大、随葬丰富、结构复杂,可与陶寺文化大型墓葬相比。另外,墓葬发现的女性殉葬、随身葬玉、半月形壁龛、组合稳定的带盖陶器等现象,体现了浓重的、极具特色的石峁文化墓葬特征,甚至影响到齐家文化大型墓葬的葬制葬俗。
从目前发现来看,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征,遍布石峁文化主要分布范围,石城规模差异突出,从数千平米到400万平米都有发现,体现了石峁王国内部的聚落等级分化,寨山石城当属石峁都邑下的次级(抑或三级)中心聚落,同时也是石马川流域的中心聚落。
本次寨山考古的最大收获是石峁文化大型墓地的首次全面揭露,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该墓地的发掘,弥补了石峁遗址大型墓地被严重盗掘的重大缺憾,与以往朱开沟、新华、神圪垯梁以及石峁等遗址的“零星”发现一同构建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框架和典型特征,为丰富石峁文化和研究石峁政体(石峁王国)提供了宝贵的墓葬考古材料。同时,以寨山新发现为代表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也是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的重要考古学材料,体现了4000年前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国家形态下的丧葬礼制和等级意识,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发展的模式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墓葬材料。

编辑:王沛、杨安琪
审核:曹龙
转载自:考古陕西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来源: 考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