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里的养生门道
茶,既平凡而又神奇之物。说它平凡,是因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它;说它神奇,是因为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古写作“荼”,虽然到了唐代才有茶字,但早在神农时期,茶及药用价值已被发现。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道亦应该是养生之道,饮茶即是食疗。我国的饮食治疗,有古老的医学文化背景,有“药食同源”之说。药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食物也能治疗疾病。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有其性、味、归经之分,都有保养和治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效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并提出“药补不如食补”的主张,从而证实了食疗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本草纲目》载:“藏器曰: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另外,书中还列出了许多以茶治疗各种疾病的验方。《随息居饮食谱》说茶:“微苦微甘性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说明茶主要有解渴、解毒、清热去火、消食、降脂减肥和提神的功效。茶还可以与其它中药或食物配伍治疗多种疾病,服法亦不拘于冲泡,可煎煮,还可做丸剂内服或烟熏或外敷,这在《本草纲目》及其它医书中都有记载。
但饮茶也是有宜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茶宜温饮或热饮,不宜冷饮。《本草纲目》载“藏器曰:饮之宜热,冷则聚痰。”
2、不宜多饮或饮浓茶。
3、不宜空腹饮,酒后饮,适宜饭后饮。《老老恒言》说茶能解渴,但多喝或喝浓茶也能致渴。而饭后饮之,可解肥浓。
4、不宜大渴后和酒后饮。《本草纲目》载“李鹏飞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
5、不适合寒性及血虚体质,因为茶属苦寒之品。《本草纲目》记载:“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此外,因为茶能解百毒,所以也能解药性,故喝中药时最好不要饮浓茶或把喝药和饮茶的时间错开几个小时。
茶有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等,品种繁多,但以上所说的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茶,或是狭义的茶。广义来讲,我们中医认为食物或中药,一种或几种通过一定的配伍,适当的剂量,用开水冲泡这种常用的泡茶方式加工然后饮用,或煎煮后频频代茶饮,这种或这些药(食)物就可以称作为药茶。
药茶具有良好的治疗或保健功效,疗效较茶叶更广。药茶中也可以有茶叶,一般绿茶为主。但大部分并不含有茶的成分。比如说苦丁茶可以降脂,夏枯草茶可以降压,西洋参茶可以益气生津,枸杞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等等。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国家级名中医徐志瑛老师的两款疗效显著的茶饮方:
1、罗汉果茶:罗汉果敲碎,皮肉混合,每天取八分之一个代茶叶泡水喝,可从早饮至晚,治疗慢性咽喉炎。
2、清轻茶:取决明子、苦丁茶、山楂、荷叶等适量,服法同前,用于高脂血症、肥胖或便秘。
养生来讲,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和辨体施养,提倡四季特点给予不同性质和品味的茶适时饮用,强调依据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辨体施茶。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人的体质类型,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其中一种健康,八种偏颇。偏颇体质是百病之因,通过选择适合体质的药茶,可以使人体达气血平和的健康状态。举例:
1、阴虚质:特征:形体瘦长。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干,眼干,皮肤干等,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易患阴虚燥热的病变,例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三叉神经痛、习惯性便秘、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或病后易表现阴亏症状。舌红少津少苔。推荐茶饮:西洋参茶:切片冲泡;铁皮石斛茶:煎汤代茶或多次反复冲泡,最后药渣咀嚼后再丢弃。
2、气郁质:特征:忧郁面貌,烦闷不乐,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多伴叹息,睡眠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易患郁症、不寐、惊恐等病症(即现代医学的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推荐茶饮:玫瑰花茶;二花参麦茶:厚朴花、佛手花、红茶各3克,党参、炒麦芽各6克。
茶文化和中医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两者互相渗透,密不可分,要做一名好中医,应该了解茶文化。建议茶文化课作为中医药大学的一门课程,最好是必修课程。建议茶人和中医人合作,优势互补,研究茶、开发茶,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昙草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