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忘又忘不掉,怎么办?
很多人都有初恋情结,有人念念不忘,更有抱憾终身的,认为错失的生命中最美好的姻缘。但事实却更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有人说这叫吃着锅里的看着盆里的,这么说没啥不对,不过也有更科学的说法,这叫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这个效应说得是相对于已经完成的事儿来说,无论结局如何,都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以致久久不能忘怀。
蔡戈尼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做22件特别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啊,从55倒数到17啊等等,需要花费的时间长度都差不多。但是在这些工作里,只允许他们完成一半,另一半会派人中途去打断他们。每个人的工作里,哪些能做完,哪些不能做完都是随机排列的。实验结束之后,在这些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再让他们回想刚刚都做了什么。结果发现,在没完成的工作里,他们能想起来68%,而已完成的只能想起来43%。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天生就对未完成的事更敏感。所以初恋也是一样。第一次恋爱就能白头偕老的几率太低了,大多数人的初恋都是未完成的,不成功的,所以才会深深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其实不单是初恋,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也充满了蔡式效应。比如说,你听歌的时候,中途被打断了,脑海里就会一直回响这首歌的旋律,或者别人唱了一首歌的上半句,你就希望他把下半句唱完,不然旋律就会一直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朵虫”;再有,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当中,如果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还没完成的任务清单,你会发现,你很难专心做眼前的事,因为思维总是忍不住在没完成的这些事中间跳来跳去。大脑会不断地提醒你,还有这件事、那件事和那件事还没有做完。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蔡氏效应。
那蔡氏效应有没有破解方案呢?当然有。方案就是不要只记下没完成的事件,而是确定好下一步要做什么,只有下一步就够了,截至日期和进度都不需要。比如说,你的目标是要写封邮件,那下一步动作就是坐下来,打开电脑;目标是要去拜访一位客户,下一个动作就是拿出电话预约时间。这个原理就在于,人的大脑是分为有意脑和无意脑的,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意思。你忘不了那件没完成的事,是因为你的无意脑一直在催你的有意脑制定一个解决方案,好去实施。那如果你有了具体计划了,无意脑就不会再来烦有意脑了,你也就不会控制不了地一直想这件事了。
所以说,忘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完成它,或者至少明确你要怎么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