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底蕴是心灵的土壤——谈“全面发展的人”之三
人文底蕴是心灵的土壤
——谈“全面发展的人”之三
刘向军
人文底蕴积淀的深浅,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人文底蕴改变了一个人生命的长短,赋予了生命新的时间尺度。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但因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却又获得了足够的充实和丰盈。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说决定生命质量的不仅仅是寿命的长短,更有人文底蕴积淀的深浅。
虽然人文底蕴是文化基础之一,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里,人文底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意义依然胜于科学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更多地是指向于人内心的精神状态,而科学精神更多地指向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来说,前者显然更为重要。
人文底蕴的要素之一是人文积淀。
什么是人文积淀?通俗地来说,与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迎来送往、谈天说地密切相关的所有知识、礼节、民俗、规矩、故事等都是人文积淀。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或者一套文化体系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积淀下来的渗透和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基因就是文化积淀。
作为中国文化积淀的源头,儒学文化无疑是其集大成者。由仁义礼智信为发端,衍生出后世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学、哲学。当然,不止于此,儒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本身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无论是先期的诸子百家,还是后来异域传来的宗教文化,在文化的冲撞和交融中,与儒学一起共同积淀成中国的文化底蕴。
就学校教育而言,人文积淀的学习绝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记诵,而是对历史人物的文化复活,精神复活,更是当下在自我实践中的复活。通过书本上的学习、熏陶,生活上的实践、习得,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才能够真正积淀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才能使个体成为有人文底蕴的人。
人文底蕴的第二个要素是人文情怀。
什么是人文情怀?所谓的人文情怀,主要的就是对传统的文史哲的热爱、学习、理解和接受,并从而演绎为对当下的社会、自然、他人和生命关爱、历史关爱、美学关爱。
人文情怀不能凭空而来,它是人文积淀和人文实践的自然产物,它表现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情趣、格调和境界。
拥有人文情怀的人一定更加容易认可和欣赏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定更加容易在日常的生活中活出生活的精彩,一定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感受。
人文底蕴的第三个要素是审美情趣。
什么是审美情趣呢?审美情趣就是一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调和趣味。
富有审美情趣的人一定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有一颗审美的心灵。这样的人更容易认识到天地万物存在的合理性,更容易感知到天地万物演绎的精彩性,更容易把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相融在一起。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审美情趣或表现为“慢慢走,欣赏吧”的那一份悠然,或表现为寄情山水的那一份恬静,或表现为陶醉于琴棋书画的那一份优雅,或表现为打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那一份兴致。
有人文积淀,有人文情怀,有审美情趣,自然就可以说是一个有人文底蕴的人。谁是这样的人呢?面带微笑、谈古论今、站在学生面前的老师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挽着裤脚、背着锄头耕耘在田地间、站在历史深处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每一个走向厂矿车间、码头岗哨的中学生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人文底蕴是心灵的土壤,人文底蕴是生命的底色。有限的学校教育未必能够给学生多少人文底蕴,但是,学校教育必须给学生指点丰厚人文底蕴的方向、途径和意义。
一个会自主发展的学生,就能够在一生中不断地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生命的质量。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