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咽炎咽痛医案案例

1.王某,女,37岁。慢性咽炎20年,咽部发紧,口鼻干燥,夜间尤甚。上肢发凉如冰,足亦发凉,乏力,眠差。舌淡胖润有痕,脉滑软寸弱。屡服滋阴泻火之药,迁延至今。潜阳封髓丹加味治之:

附子15 g,砂仁25 g,龟板10 g,黄柏10 g,肉桂10 g,桂枝10 g,僵蚕10 g,茯苓30 g,泽泻15 g,桔梗10 g,木蝴蝶15 g,炙甘草10 g。

7剂后,口鼻干燥显减,咽紧缓解,上肢发凉减至手指,睡眠转佳,效不更方,守方调理3周,痊愈。

按:咽喉之证,须分阴阳。本例慢性咽炎曾服大量清凉之品,病势不减。参之舌、脉,显然与邪热上犯之咽炎有别。少阴经脉循于咽喉,故咽喉之疾属少阴者屡见不鲜。

此例喉痹日久已20年,少阴寒化之证突出,因以潜阳引归之法治疗。

曾记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治一咽喉肿痛患者,病已月余,抗生素、牛黄解毒片类已服半月,咽痛丝毫未减。诊见扁桃体肿大,满布脓点。口甚苦,舌淡边有齿印,脉沉细弱。察舌按脉,一派阴寒之象。视为龙火沸腾(即郑氏所谓真气上浮)所致,理应温潜。但顾及口甚苦一症,乃以小柴胡汤合潜阳丹,自以为必效无疑。5剂后仍无点滴之效。再诊舌脉仍是一派虚寒,毅然剔除小柴胡汤,纯用温热之剂,以潜阳丹加味治之:附子、砂仁、龟板、炙甘草、桔梗、熟地。其中附子60 g,炙甘草24 g。5剂后,咽痛消失,脓点不见,扁桃体亦明显缩小(《思考中医》)。

此例咽痛,已从舌脉判为阳虚真气上浮,显出见识。只因“顾及口甚苦一症”,参以小柴胡汤,结果影响药效。后“毅然剔除小柴胡汤,纯用温热之剂”,终获良效。其实以笔者看法,此例口苦,亦是真气上浮表现,而非少阳郁热。

2.赵某,男,34岁。咽痛10余天,服过蒲公英类制剂未效。发热37.6℃,畏冷,有汗,口和,咽部稍红,平素大便偏溏。舌淡赤胖润,脉弦滑寸弱尺旺。经云:“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风寒闭束少阴经络不通,本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里双解,因其有汗,姑用潜阳封髓丹合桂枝汤试之:

附子15g,细辛5g,龟甲5g,黄柏5g,桔梗10g,蜂房15g,桂枝15g,白芍15g,茯苓30g,薏苡仁50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7剂。

复诊:咽痛、发热消失,前方去细辛加黄芪30g,白术30g,5剂善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