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谈枕边书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您最近读什么书?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语言,古典诗词读得比较多,比如说,老版本的《曹操诗选》,施蛰存的《唐诗百话》。施蛰存既是作家,又是学者,不光是擅长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做唐诗研究很出色,讲诗词赏析有严谨的考证,有微妙深刻的解析。
读《曹操诗选》,您有什么发现?
越读越觉得他了不起,越痛恨《三国演义》对他的歪曲。在三国时代,曹操靠他的力量收拾了天下乱局,他本身是大军事家,在我心目中是大文学家。他的诗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诗,没有人超过他。他是有人文情怀的人,他能充分感受人的宿命感,人的孤独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他是在秋天的意义上领会生命短促。他也在《蒿里行》中写战争对人的迫害,认为只有用战争才能结束这种局面。他的诗歌也有顽强的生命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活脱丰富多面的一个伟大的人。我读他的全部诗歌。不光是读,回到历史文本,读《三国志》,看他做了什么。我发现很多时候他的言行是一致的,他的大方向是为了天下苍生。
您强调读“全部诗歌”?
我酷爱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李白杜甫苏东坡……一本本读下来,而且读的是全集,这样知识不庞杂,而且系统。
您怎么看待阅读?枕边书是什么?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读书一是写作。不能一天没书。枕边书就希望短一点,轻松一点,读一点《佛经》《圣经》《古兰经》。很早就读,反复读。我不是宗教信徒,读是因为这些文本有吸引力。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写的东西是怀疑的,他们是带着巨大的坚信,文字朴素,但是很坚定,很有感染力。
有没有让您感到了不起的书?
我不觉得世界上有特别了不起的书。当我们认为一个东西了不起,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有膜拜的心理,不能企及。如果文学创作产生这种情形,认为永不能抵达,早就对写作失去信心了——各有各的好,没有哪本书是特别了不起的。
有什么书曾激发您的写作欲望吗?
经典作品可能对你来说新鲜、刺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作家的生活和经验是永远隔着的。你要想为什么这么写。他要处理他的经验、他的欲望、他的生活,我们不可能用他们的调子和方法处理我们的文学作品,可能也有新鲜感,最后还是隔。我们不能只是模仿,要非常圆熟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您的知识面很广,几乎称得上植物学家。您的书架上都有什么书?
我们的知识应该更丰富,不光只限于文学,要有历史学的、甚至科学的、以及最基本的奠定这些学科的基础的书。书架上也要留外国小说,至少两百本左右。
在您所有作品中,最钟爱的是哪一本?
我认真对待每一本书,都下了气力。《尘埃落定》《瞻对》《机村史诗》……每本书都是有前进的,只不过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审美趣味会决定一本书在社会上的营销和影响。
如果要在您的小说中选一本改编成电影,你会选哪一本?
《云中记》。我觉得它具备成为好电影的条件。但是我不觉得今天的中国电影界会重视。
《云中记》出版后获得很多大奖。
也算是好的回报。读者还是对高质量的东西有期待。我们总是一段时间有一段审美的风尚,恰好碰到潮头,就得到了一些鼓励,像《尘埃落定》。有些作品不在那个点儿上,错过也就错过了。
《攀登者》被改编成电影,您看了吗?之前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您会关注吗?
一般不看。自己写的作品一旦完成,就告别了。还有新的东西等着,如果老回到规定情景中,原来的气息就太多了。这恰恰是下一本书要摆脱的。每次写作必须是新的气息。每本书写完后我都要求自己必须赶紧从气息场域走出来。
如果您有机会见到心仪的作家,想和他对话吗?
作家的对话都在书里。最近我在读《巴黎评论》,采访者和作家交流都很深入,采访的人都很专业。作家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作品里都有,就看你读作品时能否读出来。
对于作家这个职业,更多的是从作品中阅读作家。语言建构艺术,是一个词一个词连接在一起时发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面对完整的作品,才能了然于心。
为什么选择写作?对作家来说难度有哪些?
如果我要从事别的工作,从政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话语系统,从事技术工作也会有一个套路。选择文学,不伤害我的自尊,这是可以靠个人能力达到的。我的写作也经常要处理敏感题材,尤其民族关系的《瞻对》,《机村史诗》也是。但对于作家来说,不应自我设置边界,要写什么,不能事先推测“不可以这么写”。
您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书有哪些?
小时候没看过书。唯一能看的就是《人民日报》,而且到达我们那个地方的,经常不是当天的报纸。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回到学校,正好很多书解禁。读的书有两种,一种是经典作品,像托尔斯泰的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的作品;一种就是中国古典文学。最终是要用中文——我不喜欢“汉语”这个词,我们最初写作是依从这种文字,最终是观念,然后是回到中文,解决表达问题。
那时候书少,有什么读什么,一是当代文学,一是西方文学。我更信任经典。我不喜欢某些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总说农村很苦,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并没有对中国更广泛的底层社会和乡村农民产生真正的理解和同情。农民吃的苦其实更多。读托尔斯泰的《复活》,会发现更具有人道主义,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时,能对底层有全面的了解,变成自己的精神洗礼。作家的胸襟和视野狭窄还是宽广,高下立见。我想更多地去读一点能够更全面理解社会的作品。读中国古典文学,是希望自己的语言能够保持雅正的传统。
您对儿子童年时候的阅读会给予指导吗?
我不太管。我把他放在我们家的小书香社会——任何房间都有书,好书。随时随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的阅读出现的问题是,很多成年人不读书,自己干庸俗的事情,强迫下一代读书。我们老指点孩子干什么,这个推荐那个推荐,最后终于把孩子搞烦了。阅读不在于有什么书单,在于家庭是不是有书香。我反对开书单。书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选书和自己的心境有关。
阅读会使孩子在同时代人中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一是可以增加对社会的理解,二是有效地和社会进行沟通,有比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写文章不是特殊行业,工程师也要表达自己的构想吧,得会说话,会书写,尤其是应用性书写。会说话会表达自然也会思考,复杂的思考也是凭借语言的基础。
(主持人:伊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