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传奇:锔锅匠“黄毛”(作者 徐善义)

锔锅匠“黄毛”

徐善义

黄毛是个锔锅匠,溜庄串户,锔锅锔盆,技艺娴熟,但最近两三年一直没见他溜庄过来。老家乡邻,谁家锅碗盆壶有点闪失,都是留着等黄毛到来锔。各家老人对家里老物件都是情深意切,即便有了瑕疵,那也是能用则用,舍不得丢弃。自然,有了黄毛,乡亲老人们省了不少心。

黄毛,到底是何许人也?其实,谈到黄毛,非名非姓,是乡亲们给他起的“绰号”。黄毛者,走街串巷锔盆锅,五十多岁,因其体格瘦小,头发微黄,于是乡亲们调侃称他叫“黄毛”。叫开了,他也就默认了。邻里乡亲,都是熟客,他好脾气,随便称呼但也是觉得亲切。黄毛姓啥,没谁问过他,自然就是不得而知。黄毛锔锅锔缸锔碗,那是有了名的。在我的印象里,他老家是铜山天庙,农闲时经常在老家的村子里遇到他。骑着一辆大架老式自行车,加粗车条。锔锅缸盆的家伙什放置在车后座两侧,看着就很重,都是铁器物,啥个各式钯锔、钯钉,锤子,铁砧垫板等等。特别是他的那把金钢钻,木质弓形拉子,手柄都是磨得锃亮,可见有年头了。黄毛曾说,他干这手艺有三十多年了,他爹传给他的。走南闯北,行走乡里,挣点小钱,也算是吃百家饭的行当。黄毛手艺特别棒,那可是有口皆碑。乡亲们都认可他,家里锅碗瓢盆有个闪失,都是留着等他溜村时修整。期间,也有别的锔锅匠来过,都是技不如他。于是,乡亲们也都是留着活儿等他来做。黄毛一来村,从不吆喝,倒是那个锔锅盆的有节奏的敲击声,清脆,悦耳,熟悉,亲切。黄毛来了!消息自是不胫而走。立马,黄毛的面前都是放置了太多的锅,壶,缸,碗啥的。各色材质的都有。黄毛也是来者不拒,一件件锔着,包你满意,无可挑剔。当然,工钱也是特别合理,小小活儿,有的他是不收钱的,倒是主人觉得不好意思了。黄毛不计较,称着以后有活再一块算,物主人笑着答谢。到了饭点,都是忙着给他拿来煎饼,盛碗稀饭送来。黄毛也不拒绝,随便吃一口垫补着肚子,也算是度过了饭时,接着干活儿倒是认真。

黄毛家有三个娃,两女一男。听他说,都是学习认真的省心孩子。我熟识他时,已经工作了。他听说我是教师,对我很是恭敬,称我作先生。倒是叫那时年轻的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每次遇到他干活,他都会和我拉拉如何教导孩子的话题,他的问题和想法特别朴实,特别实在,又是那么的实际。我也是不厌其烦得有求必应,当然,都是自己的肤浅观点,倒是他觉得我讲的在理。因而,黄毛对我是毕恭毕敬的,在我母亲面前也是夸个不停。说我是教育“专家”,是个好先生。我有时问他,你这手艺估计得失传了。嗯,年轻人谁还学这玩意,不养老不养小的营生。再说,以后破锅破缸啥的也都不再用了,老年人倒还在乎着节俭着,年轻人谁还在乎买个新的用啊,我这个手艺以后也没多大需要的了。黄毛没有任何留恋得说着这些,真诚,朴实,无憾。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活,咱得适应社会,无需就得淘汰,对吧?黄毛如是说。

好几年没见到黄毛了,天庙那边亲戚有的传言说他歇业了,有的说他身体不好咋的,其实挺想他的,不知道他的境况到底如何。那熟悉的锔锅声再也听不到了,村子里也没有了那熟悉的身影。黄毛,你过得还好么?乡亲们都是时常念叨你,我家的瓷面盆留着等你来锔,盼你再来……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主编微信号:xjz1956

(0)

相关推荐

  • 乡土散文:消失的锔锅匠

    那消失的锔锅匠呦 记得小时候,常有走街串巷,挑着挑子,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锔锅匠,从这村子再到下一个村子.那条担在肩上的竹扁担,一路颤悠悠地回应着那长长的吆喝声:"锔――锅――锔――缸哟――锔 ...

  • 【“回首旧时光,放歌新时代”征文058】远去的补锅匠

    邵东市人民欢迎你 [旧时光品牌故事] 世上最快的事,莫过于时光的流逝.然而在似水流年.清吟浅唱中,必然有一段记忆,一种回味,在飘忽的岁月里流韵,恰如花开,明媚过后,成为永远,让你一次又一次感动和温暖, ...

  • 《锔缸匠》

    喜欢他的文章,就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他吧.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一条不足200米的小街上度过的,它的名字叫增福堂街.街巷虽然不长,却是有很多个过道.胡同,里面住着很多住家户,他们和睦相处,相互照顾,我住 ...

  • 《焗锅焗碗焗大缸——故乡纪事084》

    "焗"这个字在北方用在染发行业多一些,在南方用于食物的还有盐焗鸡.盐焗蛋等做法. 我曾亲自试制过盐焗鸡,将一直生鸡洗干净,在空腹腔内放几片生姜片,然后将鸡脚和鸡腿弯折插入鸡腹中,外 ...

  • 吴江农村的工匠们

    作者:陈友良 谈到农村的手艺人,木匠.泥水匠,至今是热门.特别是泥水匠,要建房少了他们可不成.也有一些手艺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早已淡出了这一行列,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了可供后人追忆的远去 ...

  • 徐茂||砚城民间老手艺

    砚城民间老手艺 文/徐茂 01 女性美容,中国古书解读为"美其表,愚蠢目".如此解读,颇耐咀嚼.把外表美容一下,可以愚弄蠢笨的眼睛.说直白些就是:女人整得漂亮点,男人的眼睛就傻了! ...

  • 繁星 | 支锅匠喜子

    插队那日,到公社里接我们的就是喜子.他将我们四个人的背包一根桑木扁担挑了,一上一下晃悠着,走在长长的灌溉渠乡间小路上,稳稳当当,居然不换肩,不歇脚,显得十分轻松.他乐呵呵地说,今天捞了个肥差,半天不到 ...

  • 马腾驰//钉锅

    钉                  锅(散文) ·马腾驰 "钉锅!钉一一锅一一来!"小时候,在老家大张寨,村街上常常响起钉锅匠的吆喝声. 那吆喝声中,前边"钉锅&quo ...

  • 这些快消失的上海老手艺

    小智 魅力上海 上海人的精致是出了名的.在旧上海,一身西装和锃亮的皮鞋是上流人士的标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穿皮鞋人的越来越多,做和皮鞋相关行当的人也多了起来,当中就包括擦鞋手艺和 ...

  • 百姓列传:集镇上的鞋匠老人(作者 徐善义)

    集镇上的鞋匠老人 徐善义 一只运动鞋侧面开胶了,舍不得扔了,夏季穿着怪舒服,于是我想到了去小区市场找个鞋匠粘缝一下. 鞋匠这营生,农村庄里已是很少见的了,以前有些溜村串巷,砸个鞋掌子,粘缝鞋边开胶缝, ...

  • 怀旧风物:闲话老物件(作者 徐善义)

    老物件重现江湖!捻线坨子.鞋拔子.针锥.棉拔子.算盘,这些物件的留存,昭示着沧桑.时代印记.年轮和百姓故事,都是满满的回忆.就像一组时代之谜,需得仰视岁月星空,猜度民间喜怒哀乐.真正拥有它们的,恐怕都 ...

  • 乡情风物:又是一季槐花香(作者 徐善义)

    又是一个不约而至的季节,槐花盛放,槐香袅袅,淡香弥漫的温情老家此刻早就走进了我的心里. 那院外的两株老洋槐树,一株大的,粗壮:一株小的,细挺.它们早就不安分于这夏初的阳光,恣意绽放了这满树的洋槐花了. ...

  • 乡村纪事:苦乐劳作蒜乡人(作者 徐善义)

    小满时节,蒜乡人又开启了一季的忙蒜节奏.忙蒜很辛苦,特别劳累人,但寄予着希望和美好的收获.一季蒜的收入几乎是蒜乡人一年最多的也是最为期盼的收入预算了.蒜乡人对土地的情感最深厚,也是最期待.即便在这个多 ...

  • 心弦一阕:拥抱父亲(作者 徐善义)

    从小时起,我就特别敬畏父亲.也许是有"严父慈母"一说,但我有记忆时,父亲就一直对我很严厉.平日里,板着脸,很少看到父亲笑过,后来我上了学,父亲对我的要求更是严厉.无论是学习上,还是 ...

  • 西窗剪烛:温情初夏皆美好(作者 徐善义)

    春是绿的萌芽,夏是绿的勃发.夏的颜色不逊于春,葱郁写满在这个夏的脸上.没有诗的含蓄,有的是平实.恬淡.素雅的田园情趣.夏的热情,在农家生活气息里总是彰显着一派欣欣然的景致. 银杏果成,滑圆饱满,充满青 ...

  • 热影快评:致敬,《你好,李焕英》!(作者 徐善义)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特别火.我没有完整看过,但电影展示的情感特别叫人扎心,泪点太多.语言上的倾情表白赋予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不造作,特朴实,普通人的本性,至真至纯的人性闪光点熠熠 ...

  • 乡情风俗:蒸年馍(作者 徐善义)

    年似乎更近了,娘又开始了忙年的节奏. 蒸馒头用的笼头,已是老物件,破旧不堪,于是娘自己动手补编,甚是完美.本来打算去镇集市买个,但这玩意是手工编物,娘说价格有点高,没舍得买.家里原来用的这个再修补一下 ...

  • 乡野风情:春的气息 生命美好(作者 徐善义)

    冬天的节奏就是快,一进入腊月,春节更是加速度地奔驰而来.漫步田野,大地辽阔,灰白.绿意相间.喜欢静立,喜欢沉思,冬草枯叶皆为风景.立春已过,一切都氤氲春的气息. 芦苇,久于冬日缠绵.风干的姿态,在煦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