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谭奚言的“身上”与“嘴里”

报载余叔岩大谈宫商徵羽,逾日,《凌霄汉阁剧谈》中讽其慎言,不特深有见地,亦君子爱人之意也。

唱戏讲究“身上”与“嘴里”。叔岩所谈之音韵问题,关系“嘴里”者也。本来早年伶人享名,不但“嘴里”好,“身上”亦须好,两者初不可偏废也。降至今日,若同时以“身上”“嘴里”两者为严格之准绳而评价各名伶,则无论其为生旦净丑,真不敢说能有几人够资格值一评骘。

姑以须生为例,就“身上”言,马连良靠背不行,只好算半个袍带老生;谭富英则袍带靠背两无是处,台步之坏无以复加;奚啸伯更谈不到“身上”两字,大概本人尚不知对于所谓“身上”应下相当功夫。享名最盛之三须生,以“身上”言不过如是而已。

余叔岩练功照片

抛开“身上”不谈而专论“嘴里”。马连良有天赋缺陷,咬字不真,尖团混淆,是诚无可奈何之事;但若就运用嗓子而言,此人却是绝顶聪明,善于自蔽其短。谭富英有绝好歌喉,而咬字功夫则极有限。口白之疾徐顿挫最欠讲求,近已成名更是处处随便,几乎每况愈下。

唱工上谭富英昔以快板见长,干板垛字,至少可当“清脆”两字,但近来此一特点似乎亦有相当退步。奚啸伯嗓子不坏,“嘴里”特糟。明是学马而不自承其为学马,结果马之长处未得,而马之短处加甚。满嘴“咿呀呵哪”,媚声媚气。马之倒字太半是天赋所限不得不然,奚之倒字则是故意学来,变本加厉。近来亦受成名之累,自以为是乱用“腔”,硬念字,再求益恐不易矣!三人就“嘴里”论,马连良虽确有天生缺陷,以笔者个人所见,似乎尚远驾谭奚之上也。

奚啸伯之《汾河湾》

既谈“身上”与“嘴里”,尚有一人不能不一论及,即言菊朋是也。先说“身上”。言菊朋虽同是票友出身,但却与奚啸伯不可同日而语。若偶然提出一两出戏,例如《问樵闹府》、《定军山》之类,菊朋确曾受王长林、钱金福辈之指点,其“身上”讲究且较马连良、谭富英为“地道”。不过唱戏不能仅就一两出下断语,所谓“身上”之讲究根本上非有“幼工”不可。票友出身既无“幼工”可言,以较马谭,终是相形见绌也。再说“嘴里”。菊朋自居甚高,马谭以至叔岩似皆不在眼内。平心而论,菊朋“嘴里”确有专长,与野狐参禅者流不同。唯天下事过犹不及,菊朋往往专意砌制字音,失去天然音韵之美。自嗓败以后,更滥用此一得之长,于疾徐吞吐之间任意砌造,听者徒见其拗捏吃力,反而不得其美。今日之言菊朋虽仍以“旧谭派”自居,其实久已非驴非马。所谓菊朋“嘴里”如何如何者,前十余年之言菊朋也。“言腔”“言调”之言菊朋,其“嘴里”可以不谈,吾人但应原谅当事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而已!

言菊朋便装照片

“本领”是一事,“运气”是一事,而“成名”又是一事。在今日之须生中,有一人焉,以“身上”及“嘴里”而论,笔者认为应在马谭奚三人之上,至少不弱于此三人者,则杨宝森是也。可惜此人“运气”不佳,其成就反不如马谭奚三人之一帆风顺。然艺不亏人,杨宝森终非池中物也。姑为预言,且拭目待之。(《立言画刊》1940年第87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