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30亿,看完电影,我却没有哭

2月12日,正月初一,和家人去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

选择这部电影时也没多想,演员里有贾玲、张小斐和沈腾,准是个喜剧,过年不就要图个喜庆吗?他俩的喜剧我都看过,头天春晚贾玲和张小斐的小品还让我笑得直不起腰来。

看了下剧情简介,根据同名小品和贾玲自身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女儿贾晓玲因母亲李焕英突遭意外,痛悔之下,穿越到母亲年轻时的八十年代,与母亲成为闺蜜,试图帮助母亲改变命运,结果却很意外……

大概情节知道了,仍留有悬念,而且回到80年代的场景,可以让我们乃至公公婆婆也感到亲切。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这是一部口碑与票房俱佳的影片。

《你好,李焕英》在影院的排片排在第二,但2月15日它的单日票房已经超过排片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成为单日票房冠军,2月18日,《你好,李焕英》上映7天累计票房突破30亿,成为了中国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亿的影片。贾玲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女导演。

口碑也是炸裂,猫眼评分9.5,淘票票评分9.3,就连一向苛刻的豆瓣,评分也从8.1升至8.2,到目前为止仍稳定在这个水平,是春节档电影豆瓣评分唯一突破8分的电影,这个评分更远超《唐人街探案3》。

因为春节影院太火爆(这是否也预示了这部电影的火爆?当然也与春节人们休闲方式的选择及上一年疫情原因有关吧),提前一小时买的票,我还是只买到了加座,电影开场时还没坐好,观影体验受到影响,但它仍然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看完电影《你好,李焕英》后我笑了,但没有哭,只是感觉内心被一点一点触动。

我觉得《你好,李焕英》很温暖,温暖中有悲伤,我被它暖到了,但没有被伤到。只是感觉有点意外,死亡曾是我最大的恐惧与悲伤,这部电影的开篇在笑料之后马上就用它给了我们致命一击,我却没有被击倒。

1

我想泪点一向不高且偏低的自己没有哭,可能一个是因为加座观影体验受到影响(看了剧情简介可能也有影响),另一个是因为《你好,李焕英》其实并没有很让人瞬间泪目的场景,让很多人感动的反转,就是晓玲看着裤子上破洞被缝成的动物形状,突然想到少女时的妈妈还不会缝衣服那一幕,但说来惭愧,我当时居然没太看懂。

而且因为这之前晓玲准备告别80年代穿越回现实中来了,那场景很像电影就要剧终了,影院也变得有些嘈杂,门口不时有人进出,后面的也没太细看。

只看着晓玲奔跑着大哭,回忆起与妈妈相处的一幕幕,这些点滴的回忆都是很温情的,它没有让我落泪,但它和影片中其他的情节场景一样,都在一点一点地触动着我的内心,它给我的感觉是温情而不煽情。

毫无疑问,《你好,李焕英》是部温暖的电影。女儿想让母亲高兴,母亲则想让女儿更高兴,这样的母女深情,无法不让人感到温暖。

电影开篇是一个升学宴,晓玲考取大学的消息让母亲喜笑颜开,但结果却发现是晓玲弄的一个假的成人高考录取通知书,大庭广众之下,太好笑了,也太难堪了。

事后,母亲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你说你这成人高考还弄个假的。晓玲低着头说自己没出息,母亲转身对她:谁说你没出息了?接着两人畅谈起了美好的未来,坐在破自行车后面的晓玲说以后要买汽车还要敞篷的给妈妈,妈妈一脸的幸福模样……

这样的母亲,我们可能无法做到,但我们无法不感到温暖。

2

当然这温暖中有悲伤。

这之后就迎来了飞来横祸,开心地笑着的母亲被车撞了,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生命垂危,趴在病床边的晓玲痛悔不已:

“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但紧接着,晓玲就穿越到了热火朝天的80年代,遇见了年轻时的母亲。

那时的母亲年轻漂亮,爱穿白衬衣和裙子,是全厂瞩目的人物,大家都叫她英子。

晓玲和母亲成了闺蜜,她帮着母亲买到了厂里第一台电视机,帮母亲组织参加了当年放弃的排球比赛,她还极力撮合母亲去和厂长儿子谈恋爱——虽然那并不是晓玲的父亲,虽然她很伤心,一遍一遍用天要下雨的场景和他人之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来表达,其实这悲伤远比此深重,因为这意味着晓玲自己无法来到这个世界。

因为晓玲希望母亲英子能更幸福,嫁个条件更好的丈夫,生个优秀的学霸女儿。甚至,当英子告诉晓玲她已偷偷和贾文田(晓玲父亲)领证时,晓玲居然气急败坏地撕坏了结婚证。

要知道,这可是她父母的结婚证啊。

可见,晓玲是多么希望母亲能更幸福!这份真情无法不让人感到温暖。

3

而更令人感到温暖的是母亲英子的那句回话:

“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你咋就不信呢”。

听到这句话时当时也闪过一丝疑虑:年纪轻轻的李焕英怎么就敢说这辈子很幸福?

后面由缝衣服的技术揭示其实是人到中年弥留之际的李焕英穿越过来了(只是她的年龄和外表变年轻了,不像晓玲什么都没变地穿越过去了,这样才可能和母亲成为闺蜜。),才恍然大悟,晓玲改变母亲命运的愿望之所以没能实现,不只是历史命运的不可更改和时光岁月的有去无回,更是一位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无悔

这的确让人很感动。但在当时,我被这句话打动,却是因为年轻的李焕英当时面对爱情婚姻做出的选择,因为她对幸福的理解。

对于这段感情,李焕英没有做什么解释,只是说和贾文田偷偷处了三年了。

接着在一条浪漫小道上,李焕英悠闲地走着,在她身后,晓玲的父亲贾文田终于出现了,他推着一辆自行车,手里拿着一朵不起眼的小花,追上了李焕英。

晓玲问怎么一直没看到过他,他说他们不在一个车间,平时接触也不多,问他是哪个车间的,他说他是烧锅炉的。

烧锅炉的和厂子儿子之间的差距似乎有点大,李焕英选择了前者,她居然还说很幸福,这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理智甚至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看到李焕英和贾文田并肩远去的身影,你不觉得他们幸福吗?晓玲此时已释然,并且感到天地辽阔和阳光满地、绿草如茵的喜悦,母亲既然已经幸福,她也该回去了。

4

何谓幸福?

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甚至争论不休,而幸福这个词则更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说都会关心的一个词,就像“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说的

”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

我当然无法定义幸福也无意于此,但我想起了最近读的一本书《学会幸福》,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在绪论中谈到了三种幸福观,即功效主义、道德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最有影响,也更合乎常识,陈教授认为孔子的幸福观也与此接近。

“按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健康、财富、地位、安全、宽松的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德性,总之,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些好东西,我们都要。好生活,人之所欲也,德性,亦人之所欲也。而在所有这些东西里,亚里士多德把美德放在首位。”

简单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包括世俗的好生活和美德,但美德最重要。为什么把美德放在首位?因为它最少受到外在命运的影响。

“健康、财富、德性,这些东西共同构成幸福。不过,在这些东西里,德性占据一个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德性最内在地属于一个人,最少受到运气的影响,是人身上最难被剥夺的东西。”

李焕英并非不希望拥有更好的生活,她所向往的幸福也是包括所有好东西的。

贾文田虽然只是个烧锅炉的,但也是工人,那个年代工人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而且他还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在那个年代也是财富的象征。

而且李焕英已经和贾文田相恋了三年,从道德的角度她也能做出这个朴实而坚定的选择。

并且,我认为德性应该不只指道德,而应包括非物质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爱。

李焕英和贾文田之间有真挚的爱,而这种爱也许无法完全脱离物质基础——就像所有的意识都无法完全脱离物质一样——但是相对于财富、地位等身外之物,“爱”也更内在地属于一个人,最难被剥夺,这样的幸福自然更牢靠。

李焕英并非不想选择一个条件更好的爱人,她只是选择了更加牢靠的幸福。

5

当晓玲对年轻时的李焕英说起她未来的女儿无比优秀,从小是学霸,长大能赚大钱时,李焕英笑着回了句:“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这句话也打动了我。

这个希望看起来很平常,简直太平常了,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呀,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健康快乐?父母们对子女的期望远比这个多,但就在这多得多的期望中,健康快乐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却常常被遗忘了。

请注意,李焕英说的是只要这个就行了。

这就不容易做到了,现代人的欲望总是很多,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当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几乎所有父母的渴望。

我以为,这正是李焕英的智慧所在,也再次印证了她对幸福的理解。

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来说,健康快乐相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说,也更内在地属于一个人,更少受到运气的影响,这样的幸福当然更牢靠。

其实,李焕英并非不希望女儿有出息,她就经常对晓玲说:“你什么时候给我长点脸?”,听到晓玲考上艺校时高兴得拍手,在升学宴上与王琴也”比娃“——这和我们所有父母的期待一样,但她明白依赖内在的“德性”,才有更牢靠更持久的幸福。

6

陈教授反对道德主义的幸福观,但他也同时指出,

“唯道德论不像它一上来听起来那么武断,而是诉诸我们对无常命运的深深恐惧。”

选择内在的“德性”可以帮助我们对抗命运的无常。

我想起因跳舞视频成为“网红”的那对浙江农村夫妇。他们一直在为生活打拼,当终于有了些小积蓄准备开间小店时,丈夫突遇车祸,虽捡回一条命,但变得沉默甚至抑郁,妻子用舞蹈重新点燃了丈夫的生活热情,走出了阴霾。

他们的舞蹈其实就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相互之间真挚的爱,这种内在的“德性”帮助他们与无常的命运抗争,网友们纷纷点赞,感叹:看到了幸福最平凡的样子!

影片中晓玲刚对妈妈说出自己美好的憧憬,妈妈就遭遇了横祸。

现实生活中,18岁的贾玲刚考入大学一个月,妈妈就意外去世。

命运的无常给晓玲,给这部温暖的影片带来了悲伤,而且是巨大的悲伤。

妈妈相信当时一无所有的晓玲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同时妈妈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这些都给了晓玲前进的动力,这些也成就了这部献给母亲的《你好,李焕英》。

影片结尾时晓玲开着敞篷车载着母亲有说有笑——这是开篇晓玲对妈妈的承诺,但就在晓玲说出这梦想后,妈妈就遭遇了车祸,这在开篇就已点明,晓玲开着开着坐在身边的妈妈就不见了——虽然让人无法不悲伤,但因为已知也变得可以承受。

其实这个场景从隐喻角度来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已知的必然。

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与父母的分别,也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就像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无法改变这种必然,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常,但就像西班牙哲学家、作家乌纳穆诺所说的,生命也许是一个悲剧,但我们必须抗拒,否则它将成为不可改变的运数。

我们抗拒,至少可以将这悲剧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可以让它变成喜剧。

爱,是抗拒的最有力武器,唯有爱,才有可能战胜死亡,战胜离别!

电影《你好,李焕英》笑中带泪,温暖中有悲伤,或者说《你好,李焕英》泪中带笑,悲伤中有温暖,最终用温暖战胜了悲伤。

我被它暖到了,但没有被伤到。

李焕英说:“ 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祝愿所有的母亲都能说出这句话,也祝愿我们每个人。


新的一年里,愿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喜欢今天的文字,愿你们点个【赞】+【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