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云淡风清——从姚奠中的一首剥体诗谈起

(笔者与一百岁时的姚先生合影)

姚奠中先生是我敬佩的一位前辈,我也很喜欢他的诗歌,并从中得到不少人生启发。下面,就从一首剥体诗谈起吧。

鲁迅早年所写的《悼杨铨》很为姚奠中喜欢: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这首诗写在民权斗士杨铨(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之后,全诗充满了悲愤之情,却又大开大合,在生死之间,在花开花落之间,在一个人的悲痛与全民的悲痛中,暗含着一股豪情,一股决不低头的健儿本色。

“文革”中的一天,被关在牛棚中的姚奠中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由此写下《剥鲁迅诗牛棚寄慨》一诗:

纵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无端闭户听风雨,

寥廓江天入梦思。

这是一首剥体诗。所谓剥体诗,就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旧诗改动一些字句,或抒情,或言志,或嬉笑怒骂,展现新的效果。鲁迅生前便喜欢写剥体诗,例如《华盖集·咬文嚼字(三)》中便有曹植《七步诗》的剥体诗。曹植原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鲁迅则写“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只不过,鲁迅的这首剥体诗只是用在杂文中做讽刺之用,以打油诗的方式,起到效果即可。

而姚奠中的《剥鲁迅诗牛棚寄慨》,展现的是一位哲人在困境中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与哲人对天地人生之道的感悟相关,与哲人的胸襟以及内在的豪情紧密相连,故可与鲁迅原诗相媲美,而又呈现出另一种高远的境界。

“无端闭户听风雨,寥廓江天入梦思”,就是说,关押也好,批斗也罢,这不过是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我只要内心坦然,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所以,即便窄小的牛棚能关住我的身体,但我的梦思依然可以见到那寥廓的江天、那开阔无比的美好世界!

姚奠中之所以能如此豁达乐观?还因为他善于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待问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个人的许多磨难,只要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就能看开了。历史上那些开国功臣、历史伟人,他们有那么大的贡献,还受到了种种劫难,有的人付出了生命。自己就是一位普通的读书人,受些磨难,不算啥。再大的事情,从历史从宏观一看,就很平常了,所以就乐观了。”

花开花落,云淡风清。人生与社会、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岂不就是这样。真正想开了,再大的风雨也就能看淡一些,人生之路也就好走一些。

20世纪80年代,姚奠中写过一首《自警》诗:

识广胸怀阔,

静观气自平。

纷繁元历历,

化育赞生生。

这首诗体现了姚奠中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道出了他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把握。那就是:只有见识广,才可胸怀宽,才可以不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把患失患得的心理去掉。如此静观,气息自可平静。而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这又是何等令人振奋的气象!一个人很渺小,社会却纷繁复杂,很多时候个人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可是,一个人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合适,对自己而言,保持乐观保持操守很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