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解宗徒”神会的误解
文/澄海
六祖惠能的弟子群中,最杰出的是永嘉,再来是怀让与行思,他们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与石头希迁,大开大阖香象踏河,大展“教外别传”的禅风,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发展的主流。另外一个人是神会。
神会原来是神秀的弟子,后来神秀被迎入皇宫谘参佛法,他就南下曹溪,拜惠能为师,那时候,他才十四岁,实在是奇人奇事,胆量气魄都是上上之选。宗密《圆觉大疏钞‧卷三下》:“神会先事神秀三年,秀奉敕进入,神会遂往岭南,谒惠能,时年十四。”(700年)
他依附六祖十三年,六祖逊世。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能和尚灭度后,北宗渐教大行,因成顿门弘法之障”,曹溪顿旨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炽盛于秦洛。神会乃于开元22年(734)在滑台大云寺定南北宗旨,天宝八年(749)在荷泽寺定南北宗旨。他为惠能的祖位锲而不舍,撼动了当时禅宗“南能北秀”的地位。期间他也受尽了迫害,若不是郭子仪的鼎力相助,恐难免牢狱之灾,甚至丧命。
这样铮铮的僧人,毅力强,胆量大,才能昂首阔步,生死以之。但是很多人却因为《坛经》里说他:“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简易地认为他与惠能禅道大义不同而不受重视,甚至漠视他的思想脉络。其实,文字记载,有时候是直接说明,有时候是借题发挥,六祖与神会的对答,焉知不是用来告诫弟子学法的态度呢?这可以从《坛经》另一段附记:“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看出。这条附记是后人加入的,很明显的赞扬他能够“大宏曹溪顿教”,如果神会不懂顿教,怎么能够铿锵有力为顿教法门出声呢?
钱穆先生对神会颇有研究,因此,前后写了:《神会与坛经(上)(下)》、《再论关于坛经真伪问题》、《略述有关六祖坛经真伪问题》、《读宗密原人论》及《评胡适与铃木大拙讨论禅》等篇,着力可谓用心。
关于南北争祖之事,钱先生从各种角度评论详细,不再赘言。我们不从此处着眼,也不必在此处着眼,因为那毕竟是禅宗内部的事,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当时北方笼罩着复杂的各种宗教,就佛教而言,就有博大精微的法相宗、华严宗崛起,同时秘密瑜伽的唐密也大为兴盛,北宗在北方也不是特别受到重视。
神会以祖位传承的问题突显出北渐南顿的不同,让禅宗跨过长江黄河,直接面对各种宗教与宗派的冲击与抗衡,也稳固了稍后马祖道一与石头希迁在江西、湖南的发展,不能不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后来,唐武宗毁佛,经典论籍被大量烧毁,幸亏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简易,反而成为以后佛教发展的主流,这可以从宗密圭峰的著述中看出端倪。这可能非神会或他人可以预测得到的。
况且,神会的举动是他人格完整的表现。从他一听神秀说:“他(惠能)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马上飞足南下拜谒惠能,而且在堂上表现不落俗套,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才是他能将南方新禅带进北方旧禅的能源。
我们似乎应该从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待历史事件,超脱个人为主的活动与论述,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真象,勇于为历史注入新血,将个人的主观向历史的客观汇流。
思想的发动者应该有他特有的文化素养与思想脉络,并且愿意终身发扬,而培养成坚毅执行的人格。六祖惠能是特出的人物,他敢站在楞伽旧禅的园地上栽种金刚新禅的新品种,并且隐忍了15年,再远赴最偏远的广东曹溪兴造丛林,一生朴实无华,不稍改弘扬新禅的信念。马祖道一也是一样的伟大,他敢摔开经典的束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将禅者瞬间带入全图像的世界,离开意识的干扰,在这里展开生命的另一种特殊的觉受世界。这段过程必须忍受很多的批评与轻视,但绝对撼动不了他对禅宗的热爱,才让禅宗奋得一片园地。
对人物或思想的评断或许避免不了主观,而做学问的方法或许客观才重要,应该避免主观的介入。但既属方法当然要接受公平的批判,凡公开宣扬的都是公众文化财产,要有雅量接纳,不然只能沦于神秘。既是神秘就不是普遍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