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去哪里?13.崇仁古镇
崇仁古镇在浙江嵊州之西10多公里,背倚五龙山,原名杏花村。
可能是杏花村太多了吧?牧童随便一指,容易跑偏。
900多年前,裘氏迁来此地,因崇尚仁义,改其名为崇仁。
至于裘氏来历,有2种说法。
一说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裘氏先祖从绍兴云门迁居到崇仁长善溪东八角井旁。
一说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
玉山公祠的墙上贴着《裘氏宗谱》:“先祖裘睿(西晋大司马)于晋建兴四年(316)随晋元帝南渡,隐居婺州(今金华)。子裘尚(晋黄门侍郎)于义熙中(405-418)(徙至)会稽(今绍兴)云门,……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号‘义门’,以励风俗。”。并有记载:“宋庆历年间,裘氏第二十二世裘永昂(宋赠左宣教郎)入赘崇仁(商氏),为崇仁第一世祖。”
那么,第一种说法是对的,只是未说“入赘”,婉言“迁居”。
第二种说法也许是从第二世祖算起?因为裘永昂的第3个儿子当了大官,官至太子太傅,一品,连朱熹也题词称赞他。
扯远了。
看图。
褪去了昔日的繁华和喧嚣,
古镇静了下来,
慢了下来。
慢吞吞地打牌,
笃悠悠地闲逛。
助动车是老街最快的交通工具。
久违的手工编织。
边织边卖,
也不吆喝。
寻常人家门口,
也有华丽的牛腿。
上百年的砖瓦,
随便堆堆。
考究的墙饰。
“慎修思永”,告诫人们为长治久安而谨慎修行。
“破旧立新”,文革的标语流传至今?
古镇就像一个博物馆,什么年代的标记都有。
看看这家门上挂着什么?
“照妖镜”,破对面风水。
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水斗,整块石料凿成。
水泥做的水斗,水泥做的搓衣板。
石头做的柱础,别的地方当古董,这里叠在一起随便放放。
整块石料做的“防盗窗”,这要花多少功夫?
试试看,牢度不比铝合金的差。
以前只有门闩,后来加了锁。
这种锁,年代要早一些。
一把锁不够,再加一把锁。
这门环,不像老的,像是仿古的。
老的门环,有自然的锈蚀,有自然的包浆。
右边的门环经常使用,和左边的就不一样。
崇仁祥四祖祠,现在是崇仁镇七八村老年活动室。
马头墙也有变化。
古砖,水泥墙,黄鱼车,都是时代的产物。
车变了,路没有变。
门旧了,门框没有变。
圆洞门的下端是一整块石头雕出来的,怪不得那么多年不变形。
赤膊戴斗笠的大汉。
这不是拍电视剧,就是小镇的原住民、原生态。
赫赫有名的五联台门。
既独立成院,又有过街楼相连。
“分户合族,聚只一家”。
通往玉山公祠的路,叫玉山公路。
不要以为祠在公路边。
不是公路,是玉山公之路。
伟镇庙,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今天是重修后第一天开张。
戏台顶上的雕塑很精彩。
左边是单枪赵子龙。
右边手持丈八蛇矛的是猛张飞。
关公在哪里?
牛腿上雕的狮子很秀气,只是有些残缺了。
对于破损的文物,如何修补?一直有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与其补得不伦不类,不如保持现状,让其呈现残缺美。
一种认为,应该趁老人还在,老工艺未失传,赶快修补,恢复原状。
镇上在修建余庆堂,我看新雕的牛腿工艺水平也很高,决非粗制滥造之物。
高手在民间啊!
一路上没看到门当,在余庆堂看到了。
镇口的石亭。
崇仁镇保存至今的茶亭或路亭有14个,老台门有154座。
水塘叫太平菱塘。
是啊,老百姓谁不盼望太平?
崇仁古镇兴于宋代,盛于明清。抗日战争时,杭州、绍兴相继沦陷,崇仁幸免于难。当时商贩云集,商号林立,经济繁荣,生意兴隆,一度成为“浙东小上海”。
再见了,马头墙!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