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 | 女娲伏羲,人类文明的始祖

一、女娲作笙簧

《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

最早的笙簧用途是用来测大地的阴气(《黄帝内经》中讲,阳为天,为无形之气。阴为地,为有形之浊阴,是气化生的有形之物。古人将有形的大地归为阴,测量大地的阴气;将太阳归为阳,测量太阳的阳气。),把长度不一的竹管深埋地下,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发出不同的钟吕之声(充乐)。以验证节气,指导农耕生产。(参见《管子之地员》

以笙簧测量地之阴气的消息过程,夏至后立秋日,埋在地下的笙管发出萧杀之气的“商”音(地二生火),预示秋天要来临(天七成之);立夏日,地发“徵”音(地四生金),夏至即将来临(天九成之);立冬日,地发“羽”音,地六成之(水),立春日,地发“角”音,地八成之(木)这时地的阴气最足,万物始生。长夏地发“宫”音,为十为土为中。(“宫、商、角、羽、徵”即是我们常说的五音)

我们华夏这个祖先女娲太牛了,不仅发明河图十,制定太阳历法预测太阳的阳气变化规律(上知天文),而且懂得制造笙簧乐器测定地的阴气生发过程(下知地理)。以此指导华夏族农耕生产,不愧为华夏之母,养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子孙。

二、阴阳二气生杀万物,合于天道的华夏天文阴阳历法

女娲太阳历法:

1、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通过测量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太阳的阳气),即可以测出每年的冬至日(日照时间最短的日子)和夏至日(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春分和秋分日,日出日落的时间为六个时辰,白昼时间相等。这就是一年的四季(极)。在河图上用数一三七九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2、以笙簧测量地之阴气的消息过程,在河图上以二四六八之数表示立秋、立夏、立冬、立春。

3、地球的北半球是冬短夏长,夏日大地吸收太阳的能量(气),而成午(五)之数。夏长出的这个数就是“五”,以五之数补夏之长。这是女娲以“五色石”补天之数的起源。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万物为何生生不息,就是地球上的万物年复一年,不停息吸收盗取太阳释放的能量,死后变为土(五)。我们现在烧的煤炭,就是树木死后转化的能量(土);石油就是大海中微生物死后转变成的能量(土)。地球上的生物通过春夏秋冬四季吸收太阳的气(能量),演绎万物生、长、成、亡的过程,最终转化为土。华夏古人用阴阳五行来描述这一过程,是科学。只是后来缺乏实践基础的文人,把科学误解为玄学,特别是不懂天文地理的后儒们独尊儒学,华夏文化越来越偏离大道和正道。

三、伏羲八卦

伏羲得河图洛书而制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的乾卦,表示阳气从冬至到夏至生长的六个月,依照天时来指导农事。

01

初九,潜龙,勿用。

冬至日后一阳生,天象里的苍龙(苍龙七宿的大火星)还未出现(潜龙),冬耕翻地(勿用)。勿的金文就是翻地的图像。

02

九二,见龙在田。

立春日,天象里的苍龙(苍龙七宿的大火星)在东方出现了。掌管农事的官员出现了(利见大人),指导民众准备播种。

03

九三,终日乾乾。

春分季节,白天不停播种劳作,晚上也惦记明天的农事,抓紧春播。很辛苦。

04

九四,或躍在渊。

立夏时节,如果雨水不好,需要到渊里去引水浇灌。

05

九五,飞龙在天。

苍龙(苍龙七宿的大火星)出现在南方的天空上,夏至日到来了。掌管农事的官员出现了,看看庄稼的结实的情况。

06

九六,亢龙有悔。

苍龙(苍龙七宿的大火星)慢慢消失在西方,立秋时节,收割季节快到了。

这是一幅古代先民们在“冬耕、春播、夏灌、秋收”的美丽图画。

四、女娲伏羲,开创华夏天文数学之源,人类文明之先祖

《春秋运斗枢》云:“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女娲伏羲开创天文历法后,只有懂天文地理的人,才能尊之为皇。

“皇”的甲骨文是一盏灯,象征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盏明灯,指引人类从朦胧混沌世界中走向灿烂光明的指路明灯。

“皇”与甲骨文“皇”

战国中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对“女娲”传说的发问,今可解乎?

尚天之道为天帝,女娲制日历测地理,因而尊为女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