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马、大同婆姨、西湖船娘...
泰山尼姑是明清时期四大地区特产,但也是封建社会的女性悲剧。
所谓扬州瘦马是明清时期扬州一带特有的卖给富人做女宠的称呼,一些人专门从贫苦人家收买一些女孩或者通过拐带一些年纪幼小的女孩,然后将她们包装起来,并加以多年的技能培训,然后将其再卖给扬州富有的盐商做女宠。
其实这扬州瘦马并非扬州一带所独有,早在元明之际就已经在江南地区所流行,到了清朝达到了巅峰,这主要在于清朝时期扬州盐商们富可敌国,出手壕气,所以扬州一带这门生意非常火爆,故意扬州瘦马称呼就流传开来。
而扬州瘦马还有一个特点就在于瘦,别看清朝时期扬州盐商们大腹便便,但他们却都非常推崇以瘦为美的审美观,非常喜欢像赵飞燕那般体轻能为掌上舞的女子,既然消费者有需求,那么这些专门培养扬州瘦马的这些人自然专门根据这些富贾盐商们的喜好挑选自幼就体型瘦弱的女孩加以培养。
也由于这些富贾盐商们的特殊爱好,所以在培训这些女孩时会故意控制她们的体型,如果本身身材就瘦弱的女孩还好些,要是体态丰盈的女孩则会受到严格管控,不给饭吃,通过节食来控制她们的体型。
可以说扬州瘦马这门生意在当时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负责去挑选收购或者拐带女孩的人,收回来之后又有专门对她们进行专业培训的人,而且还有专门的培训地方,他们把一定数量的女孩聚在一起,再根据个人资质划定等级,也就注定了这些女孩未来的售价,然后再根据资质进行定向专业培养。
资质非常高的女孩会被培养成完美型才女,会对她们进行吹拉弹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以及一些贵族玩的游戏进行培训,还有形体保持和美容化妆等技能。作为资质最高的女孩,自然最终也会被卖出一个高价,通常她们还都会被卖到数千两白银以上。
资质稍差一些女孩会被培养成文秘助理型人才,主要会对她们进行社交应酬和管家记账等方面的商务培训,当然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也都是要学习的,这类型的女孩最终通常都会被卖到数百两白银或高者上千两白银。
资质最差的女孩则会被培养成贤妻良母家庭主妇型人才,她们主要学习女红、煎炒烹炸和一些家务活的技能,她们不会去学习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甚至连基本的识字都不会教她们,主要就是按照家庭主妇去培训的。这类型的女孩最终售价相对比前两者低一些。
那些富贾盐商其实有的将她们买回去做妾侍,有的则是背着嫡妻将她们圈养在家外面,还有的则是就为了图一时之快,之后就将其专卖或赠送他人,如果没有被富贾盐商们选中买走的则更惨了,她们会被卖入风月场所,从此沦落风尘。扬州瘦马中最好的结局就是能被富贾盐商买回家中做个妾侍然后生下一儿半女,这样她们也会被这些富贾盐商家中承认,后半生也有了依靠。
婆姨是陕北、山西一带对妇女的称呼,本身都是称呼自己妻子,但在清代时期到大同要是说婆姨,那可就是蔑称了,如果说扬州瘦马是专门为了有钱的富商名流培养女宠,那么大同婆姨则是开门做生意的风尘女子。
扬州瘦马以瘦为美,而大同婆姨则是以丰盈为美,大同婆姨也是像扬州瘦马一样从小收来的女孩进行媚功培训,让她们从小就精通床帏之道,然后等大了之后就让她们开门做风尘生意,成了老鸨子们的摇钱树。
西湖船娘则是从唐朝时期就流行起来,她们相对文化素质更高一些,西湖花船之上,一曲觅知音。虽然她们也是沦落风尘,在风月场中讨生活,但其中不乏色艺双全却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在历史上演绎出了很多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也因此西湖船娘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更高一些,这一行业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从唐宋时期一直流传到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让西湖船娘退出了历史舞台。
泰山尼姑是泰山地区兴起于乾隆中后期的风尘生意,这段历史是在清末时期的趣闻笔记《清稗类钞》中有详细记载。
据《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期,泰山脚下有一尼姑庵,最初这是正规的尼姑庵,后来被一位居心不正的尼姑主持所把控,她为了香火钱刻意结交一些富商名流,为了让这些富商名流掏腰包,她故意让一些30岁以下姿色秀丽的尼姑与这些富商名流们单独去静室互相深入“交流”佛法。
这些年轻俊美的尼姑既有出家人的庄重,又有风尘女子的妩媚,因此深得富商名流的喜爱,也因此尼姑庵的“香火”日常火爆。
久而久之,泰山一带的其他风月场所听闻了这些尼姑来抢生意,而且还这么火爆,于是这些风月场所纷纷效仿尼姑庵,把自家门庭改为尼姑庵样式,而原来的那些风尘女子则全换成尼姑装束,结果后来那位居心不正的主持尼姑被官府抓了起来,尼姑庵风气也日益变好,但这个主持尼姑带来的坏影响却无法消除,从此泰山一带的风月生意都变成了带有尼姑特色的生意了,反而累坏了泰山一带正经皈依佛门的尼姑名声。
扬州瘦马、大同婆姨、西湖船娘、泰山尼姑这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糟粕,主要让女性以取悦富商名流为主要目的,其实质就是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是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