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6章译文/原文:如何知足修证到量?却走马以粪的本意?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十六章

常足章\斥贪欲章

第一段: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第二段: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第三段: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第四段: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第46章译文

道行在天下,万民安定的时代,

马自由自在的撒粪肥田,

道被人践踏,混战四起的时代,

母马也身披戎装,

久久不能还家,

不得不在祭神的郊坛产下马驹。

天下罪恶莫大于勾魂的欲望,

天下最惨烈的祸患就是不知足,

天下罪过莫大于渴望得到。

所以知足心修到足量,

心灵时时刻刻都有满足感。

(一口清水也会感到无比满足。)

(有得而足是常不足)

(无得而足才是常足)

(这是得与亡的妙理)

题解:反战是道德经的慈悲思想的主要部分,30、31二章都是反战章,宣讲反战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道德经是济世救人的经典,传播德善的文化信念,反战是德善的重要体现。战争最为惨烈,血流成河,是对人类文明的扼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但自从人类显形以来,“争性”就随显形而起,人类文明始终笼罩在战争乌云之中。“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1章)。望着战场上的阵亡者,大宗师嚎啕大哭。

战争四起是天下无道的主要标志,战争的根源在于私天下的侯王贪得无厌。侯王的贪心是世人贪心的集中爆发,可见每个人的贪心都比大海还大,欲壑难填。消除人心的贪欲才是有道者的重大使命。但消灭贪欲是最难的,没有妙法是不可能完成的。其他学派对贪欲的态度扭扭捏捏,只有老子的态度最为坚决。“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几乎是集中炮火轰击世人的贪欲。

如何对治呢?只有修知足心修到足量(“知足之足”),才可以让心灵时时刻刻具有满足感,这样才能消除贪欲,然后才能消除战争。前文宣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者才会保持自己的尊严,不会遭受羞辱。这里是进一步宣讲“知足心修正到足量”,这样才不会退转,所以说“常足矣”。世人也会听从教诲,开始修知足心,但难以修正到量。大宗师洞察世人的心流,一丝一毫都不会逃过法眼,所以提出“修正到足量”的问题。

上章已经证得清静大寂灭定,对贪欲的危害必须斩草除根,修正到足量就是斩草除根。只有证得清静大寂灭定的证悟者才实证这一教法是可以实现的。常足是无条件的,时时刻刻的,任何艰苦条件都不能损害的。有得而足是常不足,无得而足才是常足,这是得与亡的妙理。

得清静则天下大定,失清静则天下大乱。天下有道、天下无道在于本心清静之得失。

经文分歧:

“罪莫大于可欲”,王弼本无此句,据河本、严遵本、帛书本补。

“却”有驾车娴熟,潇洒自如的含义,即“车却万方”(《庄经·田子方》)的“却”,驾车高手能够让六马二十四蹄准确落点,分毫不差(《列子》)。“却”是进、退、侧、奔的驾技高超表演。一般注释为退回来,不确。

“郊”是郊坛圣所,祭祀上天的祭坛。一般注释为“郊外”,未的当。“是为配天,古之极也”(68章)就是讲祭天的仪式。郊坛圣所是祈祷和平福祉的地方,现在成为战场的临时避难所,老子哀之。

“可欲”暗指色欲,河注:好淫色也。第三章说“不见可欲,而心不乱”,义理相同。有注释家认为“可欲”不通,改为“多欲”、“甚欲”(楚简本),不确。“可”有勾魂之意,即特别强烈的情感。

“知足之足”,“之”为动词(如川谷之于江海),是指知足修证到足量。此修法是证得清静大寂灭定后向世人宣讲的,若未证得清静大寂灭定则无法修证此法。一般解释为“知足的满足感”,意平。老子用词极为精辟,甚至用双关语。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46章:知足之足,常足矣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一部分: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有道,万民安定,马自由自在的撒粪肥田 ...

  • 罪,莫大于可欲, 咎,莫大于欲得, 祸,莫大于不知足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乐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符合道,战马用来运粪种田 ...

  •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谁说的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是老子所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 ...

  • 道德经44章译文/原文:如何破名利身三贪?知足的沉思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章 ...

  • 道德经72章译文/原文:什么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七十二章 劝畏天威章 ...

  • 道德经第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一章(道经) 第一段: ...

  • 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章 第一段:天下皆知 ...

  • 道德经第九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九章 (功成身退章) ...

  • 道德经37章译文/原文:道力无边,清静自定。道常无为无不为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十七章 道力无边章\ ...

  • 道德经40章译文/原文:如何证明有生于无?何为无生偈?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章 第 ...

  • 道德经42章译文/原文:道如何四化四显?朝三暮四的潜台词?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十二章 道下化为物章 ...

  • 道德经47章译文/原文:不出户,不窥牖?离物入空证道的巧诀?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十七章 契悟天道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