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二十五章精解及译文(下)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段经文: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这三句经文令人惊奇,怎么也想象不到老子用大作为道的第二称名,后面大有文章。古代人也许无法理解老子这三句经文,但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现代人觉得很熟悉,这不是宇宙在膨胀吗?我们很难跟上老子的思想,他看见了光明,我们没有。经文“大曰逝”,这里老子展示了道的动的形态,即大是至大无外,河上公说“高而无上,羅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
但不是静态的大,这个大是越来越大,好像是一个膨胀的宇宙。经文“逝曰远”,宇宙的边际离我们越来越远,是否是在加速“逃逸”?没有!老子用“远曰反”一句否定了人们的担忧。即使这个宇宙在膨胀,即使看起来像逃逸,但道没有离开,一直在返回。
我们无法理解老子实修实证的道的伟大玄妙境界,这远远超出了世人的耳目,也远远超出了世人的浅思维,甚至也超出了世人的深思维。也许只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头脑才能听懂老子在说什么。光速是一个极限速度,宇宙的奔逸不可能超越光速,但道的速度超越了光速。
老子为什么不担心道会远离而去,一去不复返呢?老子证悟道是大玄同体,正像阴和阳,不管如何奔逸,二者始终是玄同的,玄同是不可分离的,互缺的。道的奔逸与互缺是同时存在的。道在向外奔逸,但始终在互缺中。老子在第40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向外奔逸和向内返回因互缺玄同才可以设想,老子看见的道正是这样。
这一思想与“得一”思想结合在一起,老子离道越来越近了,老子看得惊呆了,出现了“心如死灰,身如槁木”的验相。老子用大来表达道,实在不可思议,不仅是伟大,而且无远弗届,无远复返,无处不在。
第五段经文: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一申人大)
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 (二申人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三申人大)
老子宣说的著名的“四大理论”。四元宇宙模型正式代替了古老的三元宇宙模型,这一宇宙模型的转变意义重大。第一是确立了最高准则,确立了第一因,人的心智因此有了依祜。第二是确立了人的特殊地位,人的身形的渺小与道的等价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就是事实。
更确切的说是宣说人大,这才是道德经最后要宣说的教义。老子要把不到2米,不到0.1吨的人,身形实在渺小的人转化与地等价,与天等价,最后与道等价,这就是转凡成圣的工夫。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齐物论)的惊人论断出于老子四大。
今天华人文化中的四大是印度的地水火风,这个四大更为响亮,但佛经翻译家正是依据老子四大的名词来翻译佛经的。印度四大又被称为四大种,种即种类。老子四大的高度是印度四大无法比拟的。老子以高度的概括性来宣说宇宙的四种伟大存在,目的何在?
天大地大是世人早就认可的,道大是老子道德经一直宣说的,只有人大才是第一次宣说的。换句话,四大理论就是为了证明一件事,即人是四种最伟大的存在之一。人可以与地并列,与天并列,甚至与不可思议的天地之母--道并列。
如果此段经文把四大简单并列看那就错了,老子把大作为道的第二尊名的时候,已经准备把宇宙中最伟大者之一--人介绍给各位。这才是老子此段甚至是此章的宗旨,也是道德经的宗旨。孔子心领神会,马上回应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有人能够弘扬道,所以人特别伟大。
人的伟大不是因为身体高大,而是因为能够弘道。老子和孔子在演奏一曲人的赞美诗。远古的甲骨文祭司频频点头。《说文》说“大”正是依照人来造字的,人加一就是大,再加一就是天,这个“一”代表天。甲骨文祭司早就把人与天平等的看待,大字是天人合一理论的最早文字学证据。老子用大作为第二称名,早就领会了甲骨文祭司的密意。
老子时代,甲骨文造字的伟大文化创造已经结束,我们今天已经没有造字能力了,只有组词的能力,而且组词能力也在大为衰减。我们不能再造字,也很难创造伟大的词组。这是文化的灾难,我们必须突破。
老子是甲骨文祭司的真正传人,虽然没有造字,但创造了很多伟大的词组,更重要的,老子活用了甲骨文字,使很多文字具有了今天非同寻常的意义,道、大、妙、玄、观、常、明、朴、精、真、一、无就是其中一部分,它们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这应该感谢老子这位华夏文明的大宗师。
我们回想前一章老子批评了天地人,单独赞美了道,天地不能与道相比,人不能与天地相比,因此更不能与道相比。前章对道的赞美无以复加,从事于道者可以横跨三界,救拔一切恶人(失者)。此章首先老子再次赞美道的至高无上,接着赞美道、天、地、人属于宇宙中最伟大者。老子上章不仅数落了人(而况於人乎!),而且数落了天地(天地尚不能久),独赞圣道,此章突然共赞四大。
里面的逻辑是什么?想表达什么?这是从现实地(俗谛)和究竟地(真谛)二地(谛)法来说的。上章从现实地说,道在本位,天地人都离开了本位,所以天地人三者都不完美。但此章从究竟地上说,道天地人是平等无二的,平等性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道天地人四者在现实地上确实不平等,天地人需要修行,向道靠拢。但在究竟地上,万法平等,四大平等。这样的观察只有老子能够做到。人如果在究竟地上也是不平等的,那人就见道无日了。“人亦大”中的“亦”大有玄机,“亦”表示出人意外。如果不表示出人意外,那就不用“亦”。此句重音正在“亦”上,这是老子此段要说的重点。
与前章对比,就知道老子要宣说此章“人亦大”的妙理,早已在上章埋伏,先贬斥,再高举。先说四者唯道独尊,再说四大平等。老子说法之妙,令人赞叹再三。第24章埋下的道天地人四者,转化第25章的四大。主题清晰,章节之间配合极妙,内在逻辑极强。老子是不会错用一个字的。
为了宣说“人亦大”和四大平等妙理,老子先布下唯道独尊的迷局,把天地人贬斥。再一百八十度反转,宣说四大平等,人与道平等。风起云涌,大起大落,于无声处听惊雷,文风实在惊人。从文句上看,“人亦大”是一申人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是二申人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三申人大。人为大是老子最秘密的教义,在儒家经典也有记载。《礼记》载:“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这句名言是老子传给孔子,孔子传给曾子,曾子传给乐正子,四代相传,可见是老子心法。《曾子养老第三》后世注释家往往忽视老子的心法。
经文: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此句经文用意十分明显,怕世人不相信人与道天地三大并列平等,老子才用如此语句,是二申人大。这个“域”值得重视,因为这里有一段公案。出土最早的楚简“老子”摘抄本是“国中有四大”,骗了不少学者。古文国与域可以部分通用,繁体國字口内就是域字。
古代国又与邦通用,但“域”不与“邦”相通。道德经中的“国”原来都是邦,因为避刘邦的讳而改为国。帛书道德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奇怪的是,只有这一处,楚简“老子”和帛书道德经都是国,而不是邦。真实太蹊跷了。老子原文就是王弼本的“域”,而国是伪造的。
伪造的时间最迟在楚简“老子”时代(公元前350年--前280年),这说明道德经第一时间就有伪造。目的就是为了把“人为大”的教义篡改为“王为大”的教义,但留下了“国”的造假痕迹。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是明显造假,如果说“国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那就可以迷惑很多人,好像顺理成章(王在国中当然大呀!)。按照文字惯例,应该是“邦中有四大”,而不应该是“國中有四大”。
这里故意混淆显而易见。域中是指宇宙中,而绝对不是指国(邦)中。邦中没有域中的意思,但域中可以模糊化为国中,国中再混同邦中。但此处的语境中,老子的域中显然是指宇宙中,而不是邦中。域、國、邦三字显露了簒经者的拙劣手法。
经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是三申人大。经文是要证明人为什么能够与道天地并列为四大。“人法地”,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人应该效法地的安静柔和。王弼注:“人不违地,乃得安全”,人效法地才有安全感。“地法天”,河上公注:“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是湛泊不动的,施恩与人而不求回报。万物依靠天而生长,但天没有收取一分一毫。
王弼注:“地不违天,乃得全载。”地不会违反天的法则,才能承载万物。“天法道”,河上公注:“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道无处不在,生养万物而不显形,清净不言,不会争功。但道以阴阳二气运行,万物就自然而然的成就了。王弼注:“天不违道,乃得全覆。”天遵循道的法则,才能够覆盖大地和万物。
道大是道德经的主旨,是宇宙存在性、有序性、第一性的必然推理。没有道,宇宙的存在性、有序性、第一性都荡然无存。老子前面的证明已经完成了,现在要完成人大的证明,并同时完成天大地大的证明。某种意义上说,天大地大是世人早就接受的,即使老子不证明,也不会有人反对。
唯一要反驳是人大,人不仅与天地一般大,而且与道一般大,这才是需要证明。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大禹家天下以来的文化伤疤,揭示王大的当然性是不存在的。王大不是自然,而是争夺而来,本身是违反自然平等性的。老子的高下贵贱平等无二的思想根深蒂固,与王亦大正面冲突。
经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包含二重含义,一是证明四大平等的理由,二是指明学习向上的次第。只有遵循这个次第,逐级学习向上,人才能与道同在,回归道的本位。前章老子贬斥天地人,唯道独尊。现在老子指出了一条天地人的修行正途。天地还需修行,才能最终实现四大平等,人更需要修行,才能与道同行,完成转凡成圣的伟业。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已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已更胜)。老子此处用意在激发修道世人之大愿,可见曾子得到老子之骨。禅宗是顿超法门,人的根性有利钝,修行有顿渐。此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渐修法门,“希言自然”和“道法自然”是顿超法门。
第六段经文:
道法自然。
此句经文是《道德经》第一金句,传颂最广,无论根器利钝,念诵都有收获。此句经文习惯上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连读为一段,实际上是分为二段,老子说法的含义有重大转折。一,这句话引起了四大还是五大的争议。既然“道法自然”,自然也是一大,这样道德经就有“道天地人自然”五大,而不是四大,这与老子“域中有四大”明显矛盾。前人看出了这个矛盾,弄出一段笑话。就是唐李约《道德真经新注》断句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为四大和五大争议解套,但老子的经文原意变得浅薄了。
只要自然作为一大,怎么解读都是五大。自然不是一大,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法自然”是讲道的性体。道法自己,换句话说,即道不法什么,已经到极点了。王弼注:“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老子说到这里,语言用尽了,口中不愿再说了。或者说“那个”,发声而已,这叫言语道断。老子伸出一个手指(看,那个),在此打个手势而已。后世禅宗有一本经典《指月录》,禅宗的意境都会把语言用尽,最后没有语言了,只伸出手指,用肢体语言了。
人的浅思维到语言的极点,但人的深思维能够超越语言,看!那个!可惜弟子不会,老子说了一句“道法自然”,本来是不该说的,老子是嘴做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是小孩那里学来的。小孩调皮,嘴巴嘟出来,大人笑了。老子这里也是嘴巴嘟一下,那个!自然!自己!弟子记下来:道法自然!
老子是学小孩,嘴巴嘟一下,后世禅宗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天空的月亮。后世注释家就开始为四大五大搅破了头。这就是文字和意境的差距,就是浅思维和深思维的差距。不会的用语言文字,会的超越语言文字。不会的困于老病死,会的超越老病死。蝴蝶是会的,所以庄子迷上了蝴蝶。
二,道法自然,道一直是神秘的,一直是一个迷。现在,“自然”一词又带了另一个更大的神秘,一个更大的迷。老子宣讲到第25章,给出了道命名的理由,而且是勉强的理由,这是凸显道的不可思议。不管怎么说,弟子们对道有了更多的了解,领会,这是很好的收获。根据《列子》的传法规则,一般大宗师对于弟子是“三年不言”,三年内是不开示要妙的。这是对弟子的考验期,也是一种特殊的修行法门。
三年是一个关键期,孔子规定子女为父母去世的守孝期也是三年。子贡对孔子形同父子,替孔子送终守孝。子贡在孔子墓旁筑了一个小茅屋,就在这里守孝,而且是一共六年,就是二个守孝期,历史上绝无仅有。考察弟子三年,守孝三年,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根据的。
孔子说:”父在观其志,夫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三年可以改变人性最深刻的东西,三年不改那是真性情,交友也有三年的考察期。现在亲随老子的弟子经过了三年的考验期,也是三年的参悟期,如果没有收获,那就离开了老子,如果没有离开,老子可以宣说道的奥义。老子宣说第一章的时候,弟子们都经过了三年的考验期,悟道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
老子一直闭口不言,这是贯彻“希言自然”的原则。弟子现在所处的学习状态是对道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心情也开朗了许多,个个神清气爽。到第25章,这样又经过了三年。弟子们一直坚持,而且信心越来越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和弟子在道场越来越沉默了,很少提到道这个称名。即使提到,也是精神振作。
道法自然一出,代表老子的修行课程又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前面二次提到了自然,第十七章“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个自然还是普通义,是开显自然的特殊义的预热。第二次老子说自然是在上章,老子说“希言自然”。弟子们对自然一词再次温习,但没有注意到老子的声调发生了变化。现在说“道法自然”,嘴巴嘟了一下,或者用手一指,配合肢体语言,声音很轻,轻的几乎听不到。
但弟子们听到了,如雷贯耳。庄子形容“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发动如天地者乎!”老子入定中,身体纹丝不动,气息也无,但弟子感觉到一条龙出现了,虽然没有声音,但比打雷还要惊人,好像天摇地动。佛经中说佛说《楞严经》时,出现六种震动。这是心灵的震颤。“道法自然”这就是这样一句话,老子的真言,一定要注意老子的嘴巴和手势。
当然,世人是看不到的,因为世人只能看到老子的身体的动,看不到老子的心动。这不是凡心之动,而是真心之动。世人看不见老子的凡心动,更看不见老子的真心动。经过六年,老子才宣说“道法自然”的真言。经文还指示弟子,道性是如如不动的,学道也是如如不动的,学到了如如不动就悟道了。一心不乱,一念不起,排斥任何凡心凡情,让真我(道我)自己呈现出来。,“道法自然”是修心法要。
河上公听懂了,所以说老子是“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无话可说,言语道断,配合嘴巴手势。“致虚极,守静笃”,此时针掉在地上也比雷声还响。老子的语言枯竭了,世人的语言枯竭了,老子的语言是从世人那里继承过来的。圣人和俗人都有语言枯竭的时候,老子用“道法自然”的真言来结束。严格来讲,《道德经》到此也就不必要讲了,该完满结束了。老子传法已经圆满,无话可说了。再说近似于废话。河上公的注让学人明白“道法自然”这句真言是“封刀”之言。语言继续不下去了。
三,自然开启了道的新生命,“道法自然”开启了道的新生命,因为修道就是修自性,修自己的真心,那颗亘古不变,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本心(自古及今,其名不去--21C)。修道就是找回丢失已久的道我,河上公说的“道性”。后世弘扬了自然,没有弘扬道性。佛教弘扬了佛性,众生虽然顽劣污浊,但众生与佛无二。佛经说“生佛不二”,又说“生、佛、心”三无差别。生佛不二就是因为佛性长存,故生佛不二。
生、佛、心三无差别,就是生佛不二的根源在于一心,这颗真心找到了,众生就成佛了,这是佛教的思想。但我们看老子“道法自然”的封刀真言,就是最后法语,就是回归本性,回归自性,这是慧能禅师悟道的觉受。慧能对师父弘忍说出悟道当下的体会:“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坛经行由品),五祖弘忍点头印可。
老子一句“道法自然”,点燃了多少颗绝望的心。道就在身边,道就是自己,道就是自己的真心,道就是自己的自性。自然者,自己本性然。这是孔子“道不远人”的更为经典的表述。“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儒家和道家似乎没有那么遥远,儒道的对立被老子和庄子的“刺耳”语言“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圣人不死,大道不止”骗过了,误走人生多少年。
当陆九渊说:“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的时候,不知念诵了“道法自然”的真言多少遍。今天人们把老子的“道法自然”误以为是道效法第五大“自然”,而这个自然就是外界的物质世界(neture),物质宇宙,那是天大的误解。外界是世界,外在的宇宙是玄同的,物质概念应该接纳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应该用弦的思维代替点的思维。
死点是不存在的,玄态才是真实。自然无疑不是死点,而是玄态(玄同体),心就是玄态的最好证明,所以“道法自然”,法自己的那个真心。道与心的隔阂打通了。弟子们欢喜踊跃,六年的修道没有白费。
经文争议:此章的经文争议很大,第五段经文的关键句“人亦大”被篡改为“王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被篡改为“国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而王弼本又成为“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二个“人”被篡改为“王”,楚简和帛书都是“国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不仅把人篡改为王,而且同时把“域中”篡改为“国中”。这样的组合式篡改显然是有目的,是为了混淆。清奚侗说“古之尊王者妄改之”。幸赖唐傅奕和宋范应元古本保留“人亦大”原文,老子平等无二思想得以一贯。前人已经提供很多论证证据。这里再提供七点。一,前章已经叙说主题是“道天地人”的关系,此章进一步贯彻“道天地人”的主题。二,人大是老子此章的核心思想。三,楚简和帛书把“域中”篡改为“国中”,正是篡改而混淆思维的痕迹。老子的国原来都是邦,避刘邦讳而改为国。唯一此处用“国中”而不用“邦中”,正是邦与域不能混淆,国与域可以部分混淆的原因,是为篡改人亦大为王亦大而作的调整。域、国、邦之间掉包混淆十分明显。四,“亦”字用法特殊,正是表示出人意料。后文“域中”句也是特别强调,如果是“王亦大”,这根本无必要如此强调,王大本来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国中)。五,人为大是老子的心法。儒家经典《礼记·曾子养孝》记载:“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为大”是老子传给孔子,孔子传给曾子,曾子传给乐正子的核心思想。六,古代早就有天地人并列为三的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黄帝内经》中华医理的核心思想)远古时代就有了。中国古代从未有天地王思想和天王合一思想。七,甲骨文造字,人加一横为大,再加一横为天,人、大、天造字学思想完全一致(一代表天)。这一思想极其古老。老子只是论证人大(与道并列为大)来阐明《道德经》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通过修道修德来完善人性。河上公直说道性,与佛教的佛性学说完全一致,正是根源于老子人与道并列为大的思想。此争议涉及老子道家宗旨和中华思想史,应该是博士论文的主题,再次略说,补充前代研究家未涉及的几个内证。
散文诗意译文:
修行者啊!
我来宣说宇宙的由来。
在不可说不可说的混沌中,
古代证悟者实证了那么“一物”,
它比天地还要古老,
天地没有诞生的时刻,
它已经存在了。
这“一物”是混成的一物,
混成代表不可思议的妙。
它可显为牛,
又可显为马,
它可显为大,
又可显为小。
它可显形,又可以不显形,
它可显为徼,又可显为妙,
它可显为有,又可显为无,
它可显为异,又可显为同,
它可显为物,又可显为心。
它是物,是象,是无象,
我的语言已经用尽,
但它的妙没有穷尽。
寂静无声,
又如同无形的虚空,
它独立存在,没有可以匹敌,
它如如不动,
八万大劫不生不灭,
在如如不动中运行而无止息,
因为静与动而相不足以描绘它的神秘,
因为静和动都是凡夫的语言,
确实超越语言,超越动静,
你看见它静,其实它是动的,
你看见它动,其实它是静的,
不是我语言混乱,
而是它不可思议的妙,
不遵循世人的徼的逻辑,
它在无休无止的运行,
无处不在。
它是天地的母亲,
因为天地因它而生。
我不知道它的名,
勉强把它称为“道”,
因为道是万物的由来,
是鸟头部的导航,
鸟正是依靠头部的“道”而飞行无碍,
永不迷航。
我怕世人不理解它,
又给它起了一个“字”,
它的字是“大”。
世人喜欢大,崇拜大,所以我这样称呼。
道体的大,是会飞向远方的大,
它不断远去,没有终点,
超过一个又一个边际。
当我无法捕捉道体的时候,
道体却就在我身边,
我不知道道体不知什么时候返回来了。
因为刚才我的肉眼明明看见它
彻底消失在无尽的远方。
我知道这是道的神力,
这是道的妙。
我还要告诉修行者,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宇宙间有四大神物,人是其中一大神物。
道是妙的,天是妙的,
地是妙的,人是最妙的,
所以我把道、天、地、人称为四大神物。
你们还是不知道其中的妙理,
我告诉你们,
因为人是效法地的,
地是效法天的,
天是效法道的,
人、地、天、道虽然显现为四者,
其实都是道的化身,
与道无二无别,
四大就是一大,
一大化现为四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你们问我道效法什么?
道不效法什么,
或者说之效法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道性。
道性显现出来就是道和,
你们身上都携带道性,
所以你们天性是和。
认识你们的本性吧,
返回你们的本性吧,
你们的本性就是道,
道就是和,
人和,地和,天和,道和,
这就是我实证的“道法自然”。
(道德经散文诗是意译,以求义理贯通,文句不一一对应,唯有以心印心,会契证悟者心法为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