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古今丛谈》 ——岳麓山史话(三)
湖南省湖湘文化 1周前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遐迩,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景区历史名胜古迹和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繁多,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包含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被外界誉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被道教称为“第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的云麓宫,被誉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名人墓葬林立,黄兴、蔡锷等仁人志士长眠于此,伟人足迹处处,橘子洲、爱晚亭都留下了革命的红色篇章。厚重的传统文化沉淀,传奇的革命历史传统,以及与湖南人,与湖湘文化血脉相连的精神内核都使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具有了珍贵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今天刋载网载文章,略论岳麓山的人文历史:
三、近代民主革命圣地
岳麓山高明广大,具岳之体,在云麓宫外飞来石上,刻有一首《飞来石》诗,最后两句是“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寿岳衡山之足的岳麓山,自古就是福寿双全、藏龙卧虎的吉祥府邸,是三湘俊才、英雄豪杰当然的归葬之所。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麓山上的近代名人墓葬多达30余处。其中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陈天华、焦达峰、杜心武等多处墓葬都是同盟会、华兴会的会员墓葬,长沙三次会战七十二军阵亡将士作为一个英勇历史事件的标志,作为湖南人一贯血脉贲张的气质,他们驻足在了岳麓山,驻足在了千万朝拜者的心间。
黄兴墓:黄兴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同盟会里与孙中山齐名,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有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孙中山更多的时候是在海外斡旋,而在国内实干方面,黄兴做的工作更多。黄兴于1874年出生于长沙县,19岁入读长沙城南书院,城南书院一度是岳麓书院在河东的分院。1902年,28岁的黄兴留学去了日本,三年后在东京与孙中山先生共组“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罢免孙中山的风波,都由于黄兴力挺孙中山而将风波化为无形。1907年他参与指挥了广西、广州、云南等地的五次起义,并以1911年4月27日领导的广州“黄花岗之役”而著称于世。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黄兴被推举为江苏讨袁总司令,1914年后着力研究军事政治、培养干部,1916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黄兴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阶直达。1988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约10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岩,整个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墓的右下方,有黄兴墓庐,已加修葺,大厅陈列黄兴生平事迹,供游人瞻仰。
蔡锷墓:蔡锷是湖南邵阳人,出生于1882年。15岁的蔡锷就考入了长沙时务学堂,成为著名的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弟子。维新变法失败后,时务学堂被取缔,蔡锷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现代军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云南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从北京潜回云南,通电宣布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并组织护国军,打响了讨袁第一枪,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蔡锷也从此被史学界认定为“二次革命”的急先锋和首倡者。蔡锷墓位于白鹤泉的左后方。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620平方米,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墓地外围为麻石挡土护坡,辅以石砌围栏。墓以花岗岩砌圆形墓座,墓座上面立有棱形墓塔,通高9.1米,正面嵌“蔡公松坡之墓”碑。围栏上刻有湖北、湖南、吉林、新疆、陕西、福建、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各省省长、督军献赠的铭文,及民国六年(1917)年4月26日建墓亭志文。整个墓区为古枫、松柏掩映,更显庄严肃穆。
陈天华墓: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湖南新化人。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陈天华墓位于麓山寺左后方。1906年6月公葬于此,墓地面积66平方米。立碑刻有“陈烈士天华之墓”,左右附碑分别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刻”。有拜台、石凳、栏杆等设施,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次会战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日长沙会战爆发,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长沙自古是荆豫唇齿、黔粤咽喉,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如果长沙失守,日军的南北大动脉就此打通,重庆就有随时被攻陷的危险,中华民族面临着彻底沦陷的险境。正因为如此,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被世界公认为由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名副其实的胜利,英国《泰吾士报》评价“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的胜利系华军的长沙大捷”。在这三场会战中,日军共出动兵力66万人次,中国共出动军队100余万人次;日军共伤亡近11万人,我军伤亡13万人。由于我军的装备、军队作战素质不如日军,所以防守伤亡惨重。但中国凭借强大的信念和神圣的信仰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胜利,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取得了近100年抗击外国侵略的最终胜利!当时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赞誉此次胜利说“长沙保卫战¨¨¨是有国际意义的”。可怜满目山川成为了日军轰炸的重点,千古名胜付之一炬,云麓宫和岳麓书院的御书楼都先后毁于日军的炮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73军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在岳麓山赫石坡督修公墓,并将部分抗日阵亡将士的名字镌刻在云麓宫前面的石栏上,其中就包括牺牲的最高将官第5师中将师长彭士量。岳麓山是长沙市抗战遗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包括长沙抗日会战碑、薛岳的指挥部和长沙会战高炮阵地指挥所、也就是原湖南省警察纪念堂、岳王亭和忠烈祠。
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此公墓位于岳王亭后山坡上,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始建于1946年。前有百数十级宽阔的石阶导入,左右各有墓门,墓区十分宽敞。公墓底座呈四方形,底座上矗立着长方形墓碑。墓塔高约6米,正面刻有王东原所题写的“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墓名,左右侧刻有“精神不死”、“风云长护”的赞语。塔座四面皆有文字。墓塔之后,为存放阵亡将士骨灰的洞穴,题额“忠义观”,墓塔南北两侧有甬道,题额为“蹈仁”、“履义”,甬道外有分层排列的七十三军官兵坟墓。其墓区内还有纪功柱、长明灯、王东原公馆、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田广真墓、归宿亭、纪忠亭等。
唐生智公馆:潇湘名人会所唐生智公馆旧址座落于橘子洲桃园内,现修缮为潇湘名人会所。唐生智先生是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爱国民主人士,他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副省长。潇湘名人会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两层小洋楼,从外形上看欧化的痕迹比较少,而传统建筑的风味则比较多,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洋楼是传统文人理想的居住处所。恢复和修缮后的唐生智公馆作为潇湘名人会所,集学术、研究与交流为一体,用以接待中外友人与文人墨客。
(待续)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