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味的生活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由于这些色素都是水溶性物质,很容易融合到茶汤当中。茶汤就由原来的黄 色变为红色,再慢慢从红色变为褐色,茶汤越来越红透,这就是普洱茶汤为什么存放时间越久,汤色越红的原因。
在品鉴普洱茶时,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个名词——水性。与之相似的还有“水味”一词。其实,水味和水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水性是指普洱茶的茶汤在口腔中所引起的各种口感,除了味道,其他感受都可以归为水性。水性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其中滑、化、活、砂、厚是上等普洱茶的特点,而薄和利则是此等普洱茶的特点。
经过观察研究,普洱茶冲泡12和24小时后茶汤会变色,但没有变质。变色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氧化产生了黄红、红褐色的氧化物。关于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的问题。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要小于等于1mg/L。经过检测,普洱茶无论是新泡茶汤还是放置了12小时和24小时的茶汤,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mg/L。因此,说普洱茶隔夜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关于隔夜茶没有营养。经检测,普洱茶汤在存放12小时和24小时后,茶汤中的营养物质不但没有减少,茶多酚、氨基酸反而有增加。虽然,隔夜茶可以喝,但是隔夜茶的汤色会加深,甚至会变浑,感官会不好。另外隔夜茶苦度会加重,香气会减退,口感滋味会不好。
唐朝时普洱的产区属于南诏国银生节度称“步日睑”。“步日”据研究是佤语“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们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种植普洱茶的民族。元朝时期,改称“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地区才有了现在的名字。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 次见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称之一。
对于普洱茶“菜鸟”,鲁云奉告一条铁律:先喝后买,多喝少买。初入行的人大都爱冲动,架不住哄,动不动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记住,好喝不好喝你自己说了算,喝后舒服比好喝更重要。罗马不是一 天建成的,不在普洱茶里泡上几年,谁敢说懂?所以,找靠谱“老司机”带路,的确能少走弯路。对于“骨灰级老司机”,鲁云也提醒:生活中,一定有比喝茶更重要的事情。
香就是指令人愉快、舒适的气息和味感的总称。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有大量的芳香物质,不管发酵与否,发酵程度如何都有那个阶段特有的香气。香气是某种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而引起的感觉,晒青制程决定普洱茶的香是最持久和最内敛的,这是因为日光干燥法,概无高温制程,是最为自然的茶。如何闻香?最适合闻香的温度是45~55℃,超过60℃就烫鼻,低于30℃时香气表现低沉,杂异味难以辨别。
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一定时间储存演变而成;或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