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疗》疏调气机通阳气、针推结合疗诸痛
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有千秋,治疗应从实际出发,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医案。
患者中年女性,哈尼族,在家务农。因“全身酸痛、乏力1年余。”以“全身疼痛待诊”收住我科。患者诉1年来全身酸痛,疼痛以颈肩部、腰背臀部明显,活动后加重,伴神疲乏力,睡眠差,二便调,无关节肿胀、无活动不利等情况,曾在外经多次无明显疗效治疗(具体经过不详)。
查体:躯体四肢形态及动态未见异常,脊柱两侧(T1-T12)皮下可扪及散在条索和结节样改变,未扪及压痛,舌暗,苔薄,脉弦细。
理化检查:血常规、生化全套、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自身免疫全套及颈椎、腰椎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中医:痹病(气滞血瘀证);2.西医:全身疼痛待诊(考虑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或者骨质疏松)。
予常规理疗,配合针灸治疗,穴用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大椎、肝俞、膈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等。经治疗4天后患者诉诸无明显改善,反思诊疗过程,患者为中年女性,阳明气弱,三阳脉衰,且长期从事户外劳作,久劳伤气,久站久立损伤筋肉,长期弯腰劳作,导致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附近筋肉挛急或僵硬,经气运行受阻,不通则痛,疼痛首见于颈腰、背部,督脉统帅诸阳,阳气郁滞,日久影响六阳经经气运行而诱发四肢各处疼痛,思考后更改治疗方案,在常规理疗同时停用原针灸治疗方案,改用通督疏调针法(针百会,大椎,后溪及相应夹脊穴),并配合针双肾俞、腰阳关、阳陵泉、悬钟、太冲、太白。夹脊穴加电针双侧各1组,大椎、肾俞、腰阳关艾灸三壮,每次留针40分钟。次日查房患者诉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同前不变,每日一次。三日后,患者诉疼痛消失,睡眠有所改善,办理出院。
通督疏调针法,既注意通理督脉,又注意疏调全身气机。其中,最重要是“通督”,刺百会、大椎、后溪、腰阳关可以通调督脉,通督既通阳,督脉为诸阳之帅,督脉气机通畅,诸阳复用;刺夹脊既能疏通督脉,又能刺激膀胱经第一侧线,调理脏腑及经络气机;刺肾俞以增人体根本之气;刺太白能缓急止痛。在“通督”同时要注意“疏调”,即疏调气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有言:“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吴鞠通先生也指出:“盖胆为少阳,主升阳气之先,输转一身之阳气,体本阳也”。李东垣先生认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十一脏的功能活动,清升浊降,表里出入,必基于胆气生发,枢机转运。治疗中,刺悬钟、阳陵泉既能补髓柔经,又能通调少阳经气,加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总疏全身气机,全身气机源源不断,蓬勃有力,气道通畅,疼痛自愈。
通过这个医案我获得了一些感悟:
1、临床是一个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观察病人变化,思考病人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之间关系,不断去想怎么才能找到对病人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慢慢总结,才能慢慢地提高。
2、通督疏调针法,是我有幸感悟张老“一体两翼”之法,结合腧穴特性及临床实践总结所得。临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认真跟师,多读经典,认真思考,做好笔记,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最终提高临床治愈率,成为一个对病人有用的医生。
3、病人离开医院并不是治疗的止点,防止疾病再次发生,也是我们可以为病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就上述这位女性患者,我们可以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以动生阳,疏调气机;如果条件允许,还指导在家使用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或者循经敲击法(胆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指导病人在家调摄情志、规律饮食起居。
这一些,都是我的一些小思路,还望师长和各位同行者斧正。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