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经济学|李铁谈城市

文/李铁

两年前,我的几个年轻同事写了一篇关于城市更新的文章,涉及规划、景观、形态以及设计等内容,还特别举出了北京市菊儿胡同的案例。在讨论的时候,我问他们,从规划和建设的角度提出城市更新,有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也就是说,钱由谁来出?结果,他们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主导中国城市发展的绝大部分规划思维,是不考虑“钱”的。因为政府出资让规划者按照既定的思路做规划,剩下的事就不用他们操心了。所以,他们举出案例,基本都停留在技术和设计层面,也都忽视了城市更新中的财务问题。

当然,地方政府可以投资搞几个样板,但是要想可持续地推进城市更新,那就必须按市场方法来解决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问题。

城市更新难在何处?

城市更新最典型的例子,在北京市核心位置,也就是前门附近。在国家大剧院西侧以及二环以内的很多民居,从外表上看已经陈旧不堪,堪比其他城市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其涉及面积之广,补偿成本之高,搬迁难度之大,对任何城市管理者来讲,都是一大难题。

为什么市中心还有这么大面积的老旧小区?又为什么难以改造?说到底无非涉及资金、形象以及社会稳定的问题。虽然其他城市也有类似问题,但拆迁和搬迁难度远没有北京大。例如,涉及古建保护、城市景观限高、地下基础设施改造、搬迁补偿成本过高等等。各种问题聚集到一起,造成了城市更新就是一个字——难。

对一些城市而言,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没有限高要求,开发商以高价拿地,通过房地产开发,盖出高楼,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搬迁补偿成本与所获得的利润相比,并不算什么。对原来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居民来说,拆迁后不仅能得到新房,离开了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环境,还能收获不菲的补偿款,何乐而不为?只是极少数搬迁户认为,政府和开发商都赚到了可观的收益,因此可能会趁此机会多要一些补偿,毕竟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就是拆迁通常遇到的最大阻力。

相对而言,北京二环内的老旧小区和平房区的改造、搬迁,确实存在着巨大的现实困难。由于建筑限高,再加上基础设施改造成本、搬迁后新房和补偿款的成本、开发和再建设的成本等,叠加到一起,谁做都可能是亏本的买卖。如果是一小块地到百十亩的土地还好说,可以用城市其他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收益来补。但是如果改造范围一旦达到几平方公里,显然这项成本和开支,是城市政府和开发商都难以承担的。这也使得房价最高的北京市中心城区存在大面积的四合院和平房区,也使得通过城市更新打造美好城市的愿望暂时难以实现。

其实在北京中心城区也不乏一些改造案例。例如,前门主街的改造、北京坊和鲜鱼口周边的开发,使这些地方成为新的消费和旅游空间。但是,这片区域开发了一段时间后,除了几条主街,其他街巷仍迟迟难以推进。原因不外乎几个方面:一是已经开发的空间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大量店铺闲置;二是店铺销售的产品价格畸高。例如,著名老字号“都一处”的烧麦,原来十几块钱就可以吃饱,现在人均花费得百十来块。而在南城可以吃到味道比这里好很多的烧麦,一屉也就10来元。个中原因在于,前期改造开发的成本被转嫁到消费端;三是商业街范围受到流量制约,比如因为疫情的影响,目前商业街人流已不如往年。除了政府给予有限的特殊政策之外,任何城市更新的开发主体,都会担心成本问题而不敢轻易涉足开发。四是涉及更新的范围过大,涉及搬迁的人口过多,无论从基础设施投入和搬迁补偿等,都是政府和企业无法承担的,更不可能按照一种模式全面推广。现有的更新模式,都只是在有限的规模和范围内进行。

需要寻求“共赢”

北京对老城区的改造面临着严峻挑战,存在的制约因素显然也具有北京特色,涉及到政治中心的社会稳定和古城保护的刚性要求。

而在其他类城市,大面积的城市更新早已展开。

其实,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开发,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更新过程。在城市里,无数高楼大厦替代了传统的平房或者低层住房,城市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地产商凭借房地产开发获得丰厚利润,政府则可以拿到高额土地出让收益。两相结合,不仅相对稳定地解决了搬迁和补偿的难题,而且还有足够的收益,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当然,各个城市也有不同的模式。例如,有政府直接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市的案例,也有把几平方公里或者更多的土地交给开发商,由开发商来负责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21世纪前后,中国房地产高速发展,为当时的城市更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或者被搬迁方等,参与的各方都获得了好处。可以说,多年的房地产开发红利,为中国城市更新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部分城市的面貌。

但是还有更多的案例,则是回避旧城区改造,重点发展新城建设。这种现象也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回避老城区改造,并不是出于限高或者古城保护的考虑,而是涉及到搬迁的成本,特别是补偿成本。

很多城市政府更愿意在城市边缘,或者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的空间内建设新城。也有很多城市在开发新区时,特意回避周边的小城市和小城镇。原因在于,要进行城市更新,就必须面对原有土地使用权主体和房屋所有者的补偿,其中既有经济成本,也包括社会成本——一旦补偿标准过低,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因此,对城市管理者来说,选择开发新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新区占用的主要是空地,如果涉及到耕地,只要对耕地进行补偿或另补新耕地即可,并不需要去处理住宅和已建设用地的搬迁难题,大大降低了经济和社会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少有城市愿意在老城区搞大面积拆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的贫困地带都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比如纽约和巴黎等城市,在市中心老旧社区居住的大多是移民或蓝领等中低收入人口。政府如果要搞搬迁,会面临着强大的社会阻力。这种社会阻力和选票关联,会成为影响城市管理者当选或连任的因素。

在东亚发达国家,城市更新最典型的案例是日本东京。在长达几十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之后,近些年东京人口开始回升,原因就在于通过城市更新带动了就业增长。日本和韩国的城市更新模式都是点状式的,就是在一个局部微小的空间内进行改造,尽量不涉及大面积的搬迁。同时,这些城市都没有建筑高度之类的限制,可以通过增加建筑高度和扩大经营面积,进而提高了开发商的收益,这为城市更新提供了资金。

更为重要的是,在更新过程中与原土地和房屋所有者可以参股共同开发,这样既降低了初始一次性的补偿成本,同时又把原住户的阻力变成动力。这种城市更新模式显然很值得参考。如何让参与方共同、长期受益,并且有多重选择,这会大大减少社会矛盾。

关注“物”的同时,更要关注“人”

在城市更新中,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经济和社会成本,还要考虑未来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降低城市更新之后的就业成本。这也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当通过房地产开发实现城市更新后,新空间的就业成本可能加大,从而带来长期而严重的经济损耗。这是因为城市更新提升了土地价格,也提高了房屋租金价格,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店铺的经营成本。而这些往往被许多城市政府忽略。

通过城市更新,很多城市把许多老城区的商业街改造成豪华的高层商业建筑,结果导致商业活动的成本升高,同时传统的商业街迅速衰落,直接影响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就业和未来发展。这种案例在全国十分普遍。虽然后来的商业综合体开发模式在全国流行,但是保留品牌和特色以及低成本的传统商业街,应该是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城市来说,要遵循必然的经济规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口,提供多元化的商业空间选择。综合体只是一种发展模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模式。城市对高档商业和低成本商业空间的需求是并存的。因此,在提出城市更新政策时,一定要注意到根据城市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能力,提供不同的空间选择,才能满足各类人口的居住和消费需求。

最重要的是,在考虑到城市更新的成本和资金来源时,也要重视未来待更新的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如何满足居民生活、就业和宜居的多元选择,而不是实现单一“拆旧建新”的目标。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把人在城市活动和生存的经济法则引入到城市更新理念中,尊重经济规律,实现建设、开发和就业以及生活成本的兼顾与统筹。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编辑:朱弢

(0)

相关推荐

  • 深圳与广州旧改模式对比:“市场”&“政府”

    城市更新研讨群 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进群 由于城市发展路径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模式. 对于城市更新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同一个主体,同样的全面拆除,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这就是深圳和广州在城市更新 ...

  • 房地产拆迁补偿过程中的涉税分析

    因为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导致现在房地产开发多以城市更新.三旧改造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业务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拆迁补偿问题,关于拆迁补偿,不同地区的操作方式略有差异.比如有的城市是由政府负责拆 ...

  • 深圳拿地攻略(集体所有土地篇)

    2021 年 第 17 期 #土地管理法 #房地产法 #城市更新条例 张彩媚 律师 中熙律师事务所 房地产业务部 "破五"迎财神,在此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发发发!!! 迎财神 财神必 ...

  • 中国未来应推进“城镇化”还是“城市化”|李铁谈城市

    将空间实体城市从原有行政区划辖区中独立出来应是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这些城市独立出来,才能克服等级化城市管理体制的缺陷,实现要素和资源的市场配置 文|李铁 在"十四五 ...

  • 如何避免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李铁谈城市

    要按照市场规则,给与各类城市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时结合行政区划的优化和调整,设置更多的城市.这样一来,人口和产业会根据成本自动选择发展空间,才能避免中心城市单方面的"虹吸效应" 文/ ...

  • 中国的城镇空间格局需要突破性思维|李铁谈城市

    对城镇空间格局认识,不应拘泥于现行对城市概念的认知,而是要站在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下,使得中国的城市设置尽可能与国际接轨,改变目前的城市与行政区域概念混淆的状况. 文 | 李 铁 "十四五 ...

  • 城市更新中守护城市文脉

    作者:孟延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延续着自然与社会赋予的特有运行轨迹,这条轨迹就是城市文脉.自然形态.建筑形态.空间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人文形 ...

  • 专家观点|孟延春:城市更新中守护城市文脉

    城市延续着自然与社会赋予的特有运行轨迹,这条轨迹就是城市文脉.自然形态.建筑形态.空间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政治形态.人文形态等组合形成了城市文脉的遗存和标识. 城市文脉是城市人群的共同体验,构成 ...

  • 中泰有色首席谈超级商品周期:局部认同 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

    2021年,各类商品价格延续2020年疫情后的上涨态势,且不断加强,有色商品也是如此,纷纷不断创出新高,如LME铜价突破1万美元/吨大关:LME铝价也逼近2500美元/吨,SHFE铝价则近2万/吨,为 ...

  • 攸声旅游 篇八:长沙,为何能在2021年五一节中,成为网红城市?

    2021年五一劳动节,长沙成为网红城市,各景区.餐厅.酒店都爆满,笔者对此现象做了分析希望各个市的文旅部门,都向长沙学习一下,打造自己的网红城市. 不过仔细看来,长沙的网红绝不是一蹴而就,想要模仿需要 ...

  • 读书札记:生活中的经济学

    近年来,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相对多些.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也许是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有待破解的困惑.感恩相遇一些好书,让我对生活的理解更透彻一些.周末,有幸读得经济学家樊纲的一本浅显的小书<经济人 ...

  • 江西名老中医王能治谈恶性肿瘤辨证论治

    近年来,患癌症的人数似乎有上升的趋势,这种病人绝大多数选择看西医,尤其是大医院的西医,要么做手术摘除,要么放疗.化疗,但真正能够康复的微乎其微.难道中医在这方面真的不如西医吗?请看江西名老中医王能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