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一张小方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配方解析】本方所治乃湿热之邪蕴阻于中焦,胃气上逆所致。胃气以下行为顺,湿热中阻,胃气不降而上逆,故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气机不畅,故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乃湿热内蕴之体征。
《内经》谓“诸逆上冲,皆属于火”。治宜清热化湿,降逆止呕。薛生白自注云: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
方中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除中焦之湿热;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行气宽中,化浊辟秽,醒脾止呕逆,尤其辛通肺胃之气郁。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宣通调和,可使胃热清,湿浊化,呕恶自止。本方药量,以轻为佳,取“轻可去实”,“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少量冷服,多次给药,此所以远其药气,以利沉降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湿热蕴阻中焦所致之呕恶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呕恶不止,苔黄腻,脉滑或数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热盛者,加芦根清热止呕;痰阻者,加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若胸脘满闷甚者,加陈皮理气调中;若呕吐津伤明显者,加增液汤以滋阴增液。
3.现代应用:常用于妊娠恶阻、慢性肾衰以及顽固性呃逆等属湿热蕴阻,胃气上逆者。
妊娠恶阻:以苏叶黄连汤为基础方可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阴伤口渴者加乌梅、石斛、麦冬养阴生津,亦可加芦根、竹茹以助清热止呕。
慢性肾衰:苏叶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效果良好,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肾阴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湿盛者加苍术、藿香、佩兰,血瘀者加赤芍、益母草。
4.使用注意:虚寒性呕吐不宜用。
体会:将紫苏叶与黄连合在一起应用,这是薛生白的临床经验,也是创新之举。薛生白在清代温病四大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贡献不亚于叶天士、吴鞠通,他的《湿热条辨》是对湿热病学的总结与发挥。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病篇》,是薛生白的得力之作,全书四十六条,条文言简意赅,每条下薛氏自作诠释,条分缕析。该书为湿热病最早的专著,且开湿热病三焦辨证之先河,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奠定了基础,其治疗方药对临床多有指导意义,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该书第十七条云:“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为何要用川黄连、紫苏叶治疗呕恶不止呢?薛生白接着说:
“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这就是肺胃之湿热必用“苏连饮”的道理。我常常用紫苏叶3克,黄连3克,沸水浸泡,频频饮之,药虽属轻剂,但可以除呕恶之重症,这也可以说是“轻可去实”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