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是天清地明之意。清明前,民俗要给先人上坟,大约是在草木萌发之节,对先人的缅怀和祭奠!今天,适逢周六,花儿看得正艳,天气也好,早上,和家人一起回老家去。

       人都进城了,老家很是冷落,偌大村庄只有几位老人留守,仿佛机关放了长假,只剩下看门的老大爷。村子既无鸡鸣,又无犬吠,只是水泥路修得宽阔和笔直,看上去像是一种装饰。
        来到坟前,按风俗,在坟上挂满白纸条,摆上供品,向孩子絮叨以前的故事,然后瞌头。在一项项做这些时,父辈的音容渐渐浮现眼前,感觉阳光也一下子柔和多了。带着孩子上坟,才会把传统的根接上,让他知晓从哪里来,平生要到哪里去。我不知道孩子能否懂得大人的心思,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吧!但作家长的,教会孩子寻根,也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传递。

       我是很喜欢在故土走走,看看废弃的田地,荒芜的家园,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想想童年的那些人和事。在这样的土地里走走,心里会踏实许多。飘浮的心思也会渐渐安定下来。
       道路两旁有很多黄花苗,小时候毫不起眼的小东西,现在主贵多了,说是好药材,能保养身子,妻子挖了好多。
       十点多,去看姑。姑七十岁了,去年冬天害病,很严重,差点要了命。现在神志还不清。
        姑消廋得很。说话何不太清楚,神志也是迷迷糊糊的。但她还是一眼认出了我。拉着她干枯的,无力的手,看着她苍白的脸,我心里一阵酸楚。孩子上班去了,家里没人管他,只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失学的孙子照顾她。过了一会儿,姑需大便。在母亲的帮助下,忙了近半个小时。孩子说,她好几天才大便一次。
        一点多钟,我们起身告退,姑竟呜呜地想哭,我心口一阵疼,不忍回头看她。在生命面前,竟如此无力!若干年后,我老了,是否也会如此光境!
        傍晚,和两位教育同仁散步,谈及教育中事,言语慷慨,理想饱满。可是,我总不敢把这些拿到现实中去,感觉很多东西只能像是塑料花,很虚弱的。
        晚饭时,谈及修行,提到佛教的一种说法:照顾自己。一个人只有从小事做起,照顾好自己,才可能光顾其它。照顾好自己是底线,是责任,也是种担当。于是,我立即记下。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想得多,做得少。常极宏大,而不能尽精微。我还不会照顾自已,很多生活上、家庭里的小事都做不好,那些经天济世的大事,最好不说也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