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中路,川西女儿国故都
甲居、中路和梭坡,基本上是四川丹巴县旅游的三张王牌,甲居藏寨不用多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乡村古镇”第一名已经说明了一切,梭坡乡现存的碉楼是丹巴各乡中数量最多的,如果要去看藏族古碉楼,不能错过梭坡乡。而中路乡的亮点似乎只是摄影爱好者追逐光影的胜地,但也别忘了,据考证,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东女国故都所在地。
说起“女儿国”,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联想便是《西游记》,《西游记》第54回曾描写过一个大名鼎鼎的“西梁女国”,唐僧的不解风情至今让人余恨,不过假如没过这个美人关,估计唐僧也不能名垂青史了。《西游记》是小说,情节当然不可全信,不过如果你翻开历史上真实“唐僧”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卷四,便会发现他记录了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也叫苏伐剌拿瞿呾罗国),玄奘称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史籍记载,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历史学家们根据当时的马道行程计算,东女国中心应在丹巴一带,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中路乡。
据说在东女国,国王与官吏皆女子,国内的男人,不能从政,仅任征战与种田之役。因女子少而贵,且位高权重,故为多夫制,女王则侍男者众。当时东女国4万余户,散布在山谷间八十余座城镇中,所居之处均筑碉房;民众住六层以下,唯女王居九层。可见,东女国擅建高碉且建筑水平高超,女王则高高在上。东女国还有女子服饰尚青及男子赭面之俗。即以青(黑)色为美,由于东女国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段历史的记录少而零散,到唐天宝元年后已无记述。所以历史上的东女国充满了神秘色彩,更因为至今依然美女辈出,更让东女国故地这片土地令人向往。今天我们就走进东女国故都所在地中路乡,如同国内大多数乡村一样,贫瘠的乡村已经很难留住美女了,但如画的美景依然让人留恋。
丹巴县属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县域内崇山峻岭,连县城都难得有一块平地,下面的乡村更是几乎全部都建在山间。
在以前,前往丹巴县任何一座乡村都不是一件易事,即使是今天,也只有甲居藏寨有比较好的公路,前往中路乡的山路依然难行,狭窄而曲折,很多地方会车困难,如果下雨更是泥泞。
虽然道路难行,依然无法阻挡驴友们的热情,因为中路乡可是摄影爱好者们出大片的地方,春天花开时,秋天叶红时,晨雾漫过藏寨,朝阳斜射山坡,此时的中路便犹如仙境一般。
“藏寨、古碉、美人”是丹巴县旅游的三大名片,在中路乡一样都不缺。
先说说藏寨,千百年来,嘉绒藏寨已经与崇山峻岭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碉楼与藏寨交相辉映,非常和谐自然的画面。
虽是偏僻乡村,别担心没地方住,村中有不少提供食宿的藏寨,这家叫做“摄影之家”的藏居旅馆就掩映在树林之中。
门前的梨花、桃花竞相开放,蓝天白云是这里的主旋律。
什么灰霾、污染指数,在丹巴都还是一个传说,只要是晴天,丹巴的天空就是这种颜色。
再说说碉楼,碉楼众多是中路乡作为东女国故都的一大力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中路乡还存有两百多座碉楼,可惜“农业学大寨”时,碉楼大多被拆掉砌田埂了,现存的碉楼已经屈指可数。
近看这些碉楼,会发现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土,有的甚至连土都看不到多少,历经千百年风雨而不倒,可见其技艺之精湛。
“王居九层”,据《新唐书·列传·西域·东女》记载 “东女亦曰苏伐刺等絮霍咀嘴罗,羌别种也,西海亦有女王,故称东别之……所居皆重屋,王九层,国人六层……”,女王才有资格住在九层的碉楼中,一般人最多只能住六层碉楼,但无论六层还是九层,放在一千多年前,那都是相当了得的建筑。
说过藏寨和碉楼,最后才是重点,关于东女国美女的话题可就说来话长,首先得从哺育丹巴、金川的大渡河和千百年来嘉绒藏民视为神山的墨尔多神山说起。
因“飞夺泸定桥”而让大多数人所知的大渡河,在古籍中被称作“弱水”,而在她的上游金川、丹巴一带则被叫做“嘉莫欧曲”,翻译成汉语就是“女王的汗水和泪水汇成的河”,女王的河。
而嘉绒藏族自古至今都信奉的墨尔多神山,“墨”在藏语中是指女性,也就是说,墨尔多是女神山,是女权崇拜的象征。说白了,山与河,当地的两大地理要素,全都是女性崇拜。
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女王曾是这里的主宰,这一带自古便是母系氏族社会,据说旧时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走婚形式就是东女国的遗风,其实走婚形式可不只是泸沽湖边的摩梭人才有。
所谓“顶毪衫”就是一到晚上,几个男子相约,头顶一件毪衫(披风)遮脸,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对歌求爱,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们唱累了,倒睡在锅庄旁。这时,男子进屋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心仪该男子,就会允许男子躺在自己身边谈情说爱,情到浓时,男子则可带走女子,到女子屋内过夜,行夫妻之实,天亮后男子必须回自己母亲家。
而“爬房子”则是男子晚上徒手爬墙翻进相好的女子房内约会,“抢手帕”则是男子看上女子后,就抢夺女子头帕示爱。当然随着与外界的不断交融,这些古老的风俗可能更多只是存在于历史传说之中。
但在中路乡,每年五月,全寨人都还要在古碉下,为年满17岁的女孩子举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礼,全寨男女老幼会前来祝贺、献上哈达,然后载歌载舞同庆,而男孩子就没有这种礼遇了。
中路乡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大女儿当家,男子则要嫁进女家,财产由女儿继承,家中由母亲掌权。
时过境迁,神秘的东女国早已成为传说,但女王的遗风至今犹存。
嘉绒西藏依然保存着很多民族传统,例如民族服饰还是她们日常的服装,民居清一色还是藏式风格,盖房子也是全村互帮互助,女子丝毫不比男子差,在这里,女人可不止是半边天。
完全不放点嘉绒美女图片似乎也对不起大家,这是我去年十月底在丹巴县参加嘉绒藏族风情文化节时拍摄的选美场景,这些嘉绒美女们穿着独具嘉绒风情的藏服,踱着女王的步伐,伴随着民族的音乐,缓缓走来,那感觉真的犹如女王亲临一般。
这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机会夺得“嘉绒金花”的美女,谁知道后来好像连“嘉绒银花”都没得到,看来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关于东女国灭亡的故事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简直就是一段活生生的红颜祸水历史,据说公元八世纪末,东女国王室发生内乱,男人篡夺了王权,女王冒着生命危险,携带旧僚巧妙逃离到金川,并在金川人的帮助下恢复了王室,东女国因此在金川复兴。复兴的东女国曾辉煌一时,但很快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其直接原因竟然是女王自己造成的:女王有一个让生下来的女子十分漂亮健康的祖传秘方,因此国内美女如云,周围其他国家为了争夺这些美女,搅得东女国鸡犬不宁,导致最后亡国。如果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这国家美女实在太多了,最终导致亡国。
东女国没有文字,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仅存的一点历史都来自于同时期隋唐史书的只字片语,但至少可以肯定有那么两点是:首先,历史上丹巴、金川一带确实存在过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国家;其次,至今这一带依然是美女层出不穷的地方。如果你想饱览嘉绒美女,当然是赶上每年十月底举办的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最好。平时虽然美女并不多见,但丹巴充满嘉绒风情的美景同样让人陶醉,当然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美食令人难忘,在东女国故土,美女、美景与美食是可以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