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阅读课#之小王子

《小王子》对于我来说,是又爱又恨!

2012年才读到《小约翰》《小国王》《小王子》,对自己之前三十多年的看书史不得不重新审视。儿童读物真的仅仅是“儿童读物”吗?这五年多以来,年年月月都在看“儿童读物”,也将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延伸成了阅读课的内容。

还记得第一次捧着《小王子》读时,是在下八庙的一个下午,站在书架旁,一气读完,掩上书时,内心就有一种冲动——我要把它做成阅读课!

当时对阅读课的理解还是有点模糊,我上网找了一部《小王子》的动画片,还是很忠于原著的。于是,就把阅读课设计成:先看一小段动画,然后请同学分别扮演“狐狸”和“小王子”演绎那一段经典的对话。

对于下八庙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阅读课是新鲜的,同时,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动画片,兴奋、激动,上课时,都非常投入。然而,对于设计课堂的我来说,却很不满足。

大抵在以上的环节之后,基本上40分钟就已经用完了,学生们也没有时间和我再进行分享,尽管课后,有学生来借阅书籍,但一段时间过后,似乎对这本书已经完全失去了印象。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我没有再碰这节课,直到今年。今年的《小王子》被我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小王子离开B612星球后,和其它6个星球的对话,鉴于时间关系,每个班只讨论一个星球上的对话。(无形中,各班之间也避免了重复的课堂)第二课时,是小王子和狐狸对话中对“养驯”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把整本书的脉络对加梳理,加深学生对书的印象。整节课不加入自己对书的理解,而是客观地表述书籍的内容,并且尽管让学生自己回忆、参与。

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之后,发现初中生的表现明显的不一样。有视频(我剪辑了相应的动画);有文本(原书翻译的内容);有学生的理解——他们对人物的印象,我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只留下一个词来形容;有整理——我对整本书脉络的介绍。

馆里《小王子》借阅量提升是客观的,最直接的是,学生们已经会用“养驯”来形容自己和同学之间,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这周的“我与阅读课”写作上,很多学生都写到了这两节课。对我莫如是一种快乐了!

让我朝思暮想了这么多年的《小王子》终以一个全新的样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但这并不会是最终版的《小王子》!阅读没有标准答案,阅读也没有对错之分,那么,为什么不能有更多、更新的诠释呢!

期待3.0的小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