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后宫“升迁”
本文也是出于与朋友的交流,但这个题目大而不当,再加上我对后宫的“升迁”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前几年可以当作职场戏来看的《甄嬛传》和《延禧攻略》又干脆一集都未曾看过,所以本文也就不求得读者诸君过多垂青,大家读过笑过也就是了。
清宫后妃是分等级的,这才有了所谓的“升迁”。据清制在同一时间内,后宫中可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则无定数。相比于后宫中动辄几千人的庞大基数,想要冲进这14名着实不易。皇帝选秀女基本上是三年一次,选入宫中的秀女本身就有个时机问题,皇帝登基时还没有大婚,皇帝本人也很年轻,那么这一批秀女就有很大的机会博得高位;如果入宫时当朝皇帝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后宫也很齐全,那这时的秀女恐怕只能从最基本的答应做起,很少能封为常在,这时候想一步登天简直就是非分之想。
那么,清宫中的佳丽们晋升的标准是什么呢?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少,管用就两条,一是门第,二是品行。品行是人言言殊,虚无缥缈的东西太多。而家庭出身则是实打实的,据统计,博尔济吉特氏出了五位皇后,而甄嬛所在的钮祜禄氏也是清宫中的佼佼者,另外像雍正帝的年妃,乾隆帝的富察皇后等,都是沾了家族的光,一进宫就备受瞩目。但家庭出身有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像雍正帝的年妃(年羹尧妹妹)就因为家庭原因而失宠(年妃为雍正先后生育了四个子女,两个人还是有感情的)。
抛开家族背景之外,后宫“升迁”大概有三条路可走,即重大节日,帝王宠爱和生育。其中,妃嫔们只靠重大节日基本没什么前途,因为它属于体制内人员集体升迁。但帝王的宠爱就不一样了,能让皇帝常常翻翻牌子,和皇帝常常见见面谈谈心,升迁的速度一定比旁人快。当然,有了宠爱自然也比较容易怀上龙胎,生育才是后妃晋升的根本大法。母以子贵,简单明了。典型代表就是我们的魏璎珞小姐(魏佳氏),出身包衣,入宫后的封号仅是一个贵人。魏佳氏给乾隆帝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这期间她的封号由令嫔、令妃、令贵妃直至晋升为令皇贵妃。从魏佳氏的封号可以看出,她是扎扎实实从底层干起,几乎没有跨越任何一个等级,可谓稳中求进。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她被册封为皇贵妃,而当时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在第二年就去世了(当时已失宠),至此到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这十年中后宫中没有皇后,魏佳氏实际上已经是宫中的老大了,所以说《延禧攻略》完全可以当作一部职场戏来看,估计这也是赢得了那么多的观众的一个原因所在。
最后需要澄清一下,整个清代从宫女一下子跃升到嫔妃高位的有,像康熙帝的良妃、乾隆帝的哲妃、道光帝的和妃,但是少之又少。“我们看到一些电视剧中,皇帝身边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宫女,甚至和皇帝产生感情纠葛……但实际上,我们查阅了一些清宫档案,并没有发现皇帝使用宫女的记录。”(李寅《大清后宫的正面与侧面》)清宫戏本身即是剧作,难免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大家知道还真犯不上跟这些戏剧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