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内容推翻人们传统认知,原来夏朝不算虚构

“她孕育了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孕育了数以千计的炎黄子孙……她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国!”
中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只不过因为有些事物存在的年代距离现在太过久远,再加上国内尚没有找到足够充当存在证据的文物。
这就使得一些人开始怀疑存疑事物的真实性。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据悉夏朝起源于公元前2070年,但因为这个王朝距离我们实在太过久远,因此不少外国人都在质疑存在。难道夏朝真如他们所说的,是虚构的吗?
关于夏朝的研究
事实上早在1996年,我国就开启了一个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文化工程。
它作为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夏商周三大王朝的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性系统工程,作业量非常巨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夏商周断代工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它共计历时4年,于2000年9月15日正式结题。
而参与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便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著名教授——李学勤,除他以外还有三位著名科学家,四人作为首席统领研究该项目。
重大发现
当时李学勤为了寻找到更多的资料,一直格外关注我国的考古工作,毕竟研究一个朝代最好的资料,便是那些出土文物。
许是老天都想要帮助一下这位坚毅的科学家,因此在李学勤刚好遇上困境的时候,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被送到了他的手上。
据悉这批竹简上的内容直接推翻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因为其上刻录着战国时期的尚书,要知道以前人们总以为战国时期的尚书为杜撰事物。
也是在这份珍品竹简中,李学勤发现了两篇独特内容——《尹诰》、《尹至》。而在这两篇内容中,则反复提到了一个词,“西邑”。
也是这个词语,令李学勤瞬间想到了“西邑夏”,由于某些特定因素,古人的确有用别称称呼国家或者政权的习惯。
因此李学勤提出,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后代部分历史中没有提到夏朝,说不定是因为他们给夏朝起了别的名字。
继续研究
确定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之后,研究组又开始重新寻找资料。他们暂时将甲骨文放在一边。
因为战国竹简上的发现令他们意识到,甲骨文其实不一定靠谱,毕竟甲骨文本身存在缺失,寻找不到有关于夏朝的记录非常正常。
等到2000年的时候,李学勤将已经得出的结论做一汇总,准备整理出一份“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的繁本。
对此其实也有不受国外学者提出争议和质疑,但对此李学勤也不恼。他非常坦然地表示:
学术这东西有人质疑是好事,虽然我们已经能够大概确认夏朝的存在,但对于某些文献的记载,我们还需要大量证据。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我们一定会坚持研究下去,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历史能够不再存在断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