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人生立秋知天命;人心一念福祸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仿佛转眼之间,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然而并不意味着秋天的真正开始。
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要从秋分开始,由此人们把立秋到秋分的这一段时间,又称之为“长夏”。
“立秋,七月节”,通常立秋在农历七月,但是今年却在这个六月,并且还在中伏。
秋天,是丰硕的季节,初熟的田野里,谷香弥漫。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期待在立秋过后的人生节气里,能有一份秋的从容,秋的沉静!
立秋'天道',阳气收阴气涨
《管子》有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天地间的阳气,有四季运转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立秋标志着阴气开始与阳气平起平坐,而阳气进入'收'的阶段。
'收'首先是收敛的意思:草木萎缩,天地肃杀。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古人认为梧桐是灵树,能首先感知岁时节令,在立秋日最先感秋气而开始落叶。
更神奇的是,梧桐能感知岁时节令,它的每个枝条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遇到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
在宋代,立秋这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皇帝还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骑驾白色车马,服饰也是白色,到城郊设坛迎秋,并祭祀秋神蓐收。
迎秋仪式,表达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当代作家张承志说:'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谚语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几场雨后就驱赶走了那只'秋老虎'。
所以才有了立秋三候的发生,“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人类无论有多大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逃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
与“天道有序”对应的,是“人心无尽”,也就是人心不平,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人心无尽,表现在对外物的占有与掠夺上;人心的平与不平,也就展示了心念的善与恶。
王阳明说:“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
我们的思想是由一个一个念头组成,一个一个的心念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万法皆由心生,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淮南子》:“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
秋神的一手持矩(曲尺,画直角与方形的工具),矩代表着规矩与法度,天道以阴阳二气的消长来管理万物,以阴阳趋向平衡来规矩万物,“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同时万物也进入收敛期。
天道对人心的规矩,是内在的“德”;天道对人心的法度,是外在的“礼”。
《历书》:“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
秋神的另一手持钺yuè(大斧),表明他还掌管着“刑罚”,秋神有杀气,秋天也是肃杀的季节,古代有“秋后问斩”。
天道对人心的“刑罚”,就是根据其恶善,分别给予其祸福,所以古人说,“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也”。
一念可以为善,一念也可以为恶,善恶从心生,福祸由己造。我们生活在这个茫茫世间,是善是恶,是福是祸,其实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
一念善起,万事花开,浇灌别人,就是滋润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越是深知世道炎凉,越是要充满对世间万物的仁慈,心存悲天悯人的善念。
佛说,“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是“最厚的铠甲”,一念善可抵千军万马,一念恶招来万千灾祸。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心怀良善,坦然自在。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当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经过了盛夏青壮的拼搏跌打,不知不觉中,一个人会来到他人生的立秋,迎来秋天的金色辉煌,这种辉煌让人为事业的绚丽灿烂而欣喜,也让人为岁月的韶华易逝而感伤。
人生之秋,肩上扛着世界的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
人到中年,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
懂得了不逢迎是最好的相处方式,也更加肯定,心灵相通的人迟早会相遇;
不再抱怨,因为父母都已老去,而孩子渐渐长大,虽然也会看着一片落叶发呆,却再不会为季节悲叹;
那些在生命中经过的红颜,依旧记得,想起她们的时候,嘴角也会向上微翘,只是心里不会再起波澜;
也会回首去看时光的流年,怀念那个在汗水中奔跑的少年,看着一张张在阳光下走过的脸庞,在心里默默祝福,对他们说一声'你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的奥义便是对世事万物的参悟,感悟透了,生活就会变得简单超脱,不再迷茫;心情就会变得透彻明静,不再彷徨,犹如秋水无尘,秋云无心,秋叶静美,朗月清辉,风霜高洁。
一定要坚信,只要努力拼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好的,而且是越来越好。
立秋,让成熟的万物更加芬芳,让丰富的人生更加华美。
人生之立秋,当从容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