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再过几个小时,曾经发生了一次太过巨大的震动……

再过几个小时,中华大地曾经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震动!

四十年前的几个小时后,也就是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仅次于陕西华县特大地震,即明嘉靖关中大地震。

这场震惊寰宇的大灾难就是唐山大地震!

值此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之际,一个叫陶丽英的老赤峰人特意为本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洋洋两万多言的《我的唐山大地震回忆录》。

因为,她就是唐山大震的幸存者!

下面,就请您跟着本报记者,顺着陶丽英女士的思绪,回到四十年前吧……


陶丽英简介

陶丽英,女,汉族,高中文化,1949年8月7曰出生于赤峰巴林左旗。7岁至17岁时,陶丽英在赤峰读书,22岁时嫁到唐山市内。23岁至27岁时,陶丽英在开滦中学担任过语文老师,自修中专文学课程二年半。唐山大地震后,陶丽英因伤休病在家,从1983年开始下海经商。

那一天,实在是太热了!

看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朋友都知道,那一天,实在是太热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陶丽英告诉记者,1976年7月27日那天正是“三伏,天特别热。

那时候,陶丽英和丈夫董贺已有一双儿女,女儿玲儿五岁,儿子小龙只有五个月,住在唐山东矿赵各庄矿南兴街二条小胡同的一处平房内。两个孩子十分可爱,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这一天晚上,天气更加的闷热了。

陶丽英给孩子们洗完澡,上了炕,这一天难得片刻的休息。她又开始给一对儿女讲故事,逗他们笑。坐在身边的女儿玲儿也在跟小弟弟开着玩笑。她一伸舌头,他就咯咯笑。

一对儿女玩了一会儿,累了,要睡觉。陶丽英顺手拿起一把蒲扇,希望能给两个孩子送出丝丝清凉。

半夜了,陶丽英的丈夫董贺还在外面的一个空场上乘凉。十几个邻居围坐在一起,听老田讲《三国演义》,津津有味。过了半夜了,两点左右了,董贺才回屋,倒在小炕的西头就睡着了。劳累了一天,五点钟就要去上班啊!

小屋里,一铺小炕上睡了四个人,又热又挤。

陶丽英坐在两个孩子中间,扇一会儿东边,又扇一会儿西边,无论怎么用力去扇,还是热烘烘的。摸着丈夫董贺身上的汗,看着两个孩子翻来滚去的样子,她很无奈。

陶丽英也累了,乏了。

明天找矿务局要房,这是塌陷了!

迷迷糊糊的,还没有睡实,可能是三点多钟了吧。

屋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陶丽英赶忙叫丈夫快起来,把窗户关上。可他已睡着了,她只好自己起身去关窗户了。

这时,天际闪过一片刺眼的白光,让陶丽英睁不开眼。瞬间,天又漆黑一片,滚滚的雷声在远处响起。

突然,大地颤抖起来,陶丽英没站稳,摔了在炕上。她顺势把儿子搂在怀里,这是母亲的一种本能!。

老天爷愤怒了!

整个的天和地都在颤抖——房倒屋塌,砸得到处稀里哗啦,哭喊成一片。

过了一会儿,大地终于渐渐停止了剧颤。

彼此彼刻,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没声了。陶丽英感觉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越来越重。她趴着身子,双腿跪着,撅着屁股,双手使劲儿地支持着,身下还有只有五个月在的儿子呀!

时不时地,大地还会上下左右地抖着,呻吟着。

“救命呐!”

陶丽英听到丈夫在大声喊。

“快,快,我快支持不住了……”

陶丽英哭着对丈夫说着,手脚一软,身子瘫了下来,乳头正好顶在小儿子的脸上,还在睡梦中的他马上吮起奶来。

“明天找矿物局要房,这是塌陷了!”

陶丽英的丈夫董贺一边说着,一边费了好大劲儿爬了出去,想将妻子身上的水泥板和石头挪开。

“有人吗?”

但那些东西太沉了,他搬不动,大声地叫嚷了起来。

这时,邻居老赵家的一个大小伙子从废墟中爬了出来,帮忙抬开了水泥板,木檩,石头……陶丽英能喘息了,忙把怀里的孩子递了出去。

陶丽英被丈夫扶起,愣愣地站着。大地又抖了起来,她又摔倒在地。

“玲儿呢?”

猛地,陶丽英意识到女儿还没有出来,大叫了一声。陶丽英的丈夫董贺一听,也急了。

废墟上,公母俩用双手使劲儿地往下扒去……在好哥们儿张常来帮助下,玲儿被救了出来。只是因为被砸进了炕洞里,扒出来的玲儿已两眼充血,不会说话了。

“别愣了,要挺住,赶紧往外走吧!”

董贺一边扶着陶丽英往外走,一边鼓励着妻子。可陶丽英一步也走不动了,董贺二话没说,背起她,光着脚,踉踉跄跄地跑出了小胡同。、

“小董,你女儿沒气了!”

有人朝着陶丽英和她的丈夫大声地喊了一嗓子。董贺一听,慌了神了,扔下妻子就跑了回去看孩子。陶丽英被四脚朝天地扔在地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背心,一条三角裤衩。

在邻居们的帮助下,玲儿嘴里的血和土被淘干净了。呼喊了半天,孩子终于活了过来。

国家还管我们吗?

“这是地震!”

直到早上五点左右,才有人意识到这是地震。

人们从倒塌的屋子里爬出来,光着膀子的,全光的……都是蓬头垢面,惊慌失措。

“碍着人吗?”

大家互相关心着。

远处哭声凄惨,原来是死了老人了,是砸死的。

后院贾凤义还埋在房子里头,他的媳妇和儿子疯了似的用手往下扒,手指都抠出了血。扒了半天也没见人,他的媳妇趴在地上哭天喊地。

陆陆续续的,伤员们都集中在了南稻田小河沟北的一块空地上,陶丽英也在其中。没有受伤的人们都去救人了,非常的自觉,没有人组织。

王贵文家扒出一口锅,大家伙儿帮忙找来了几块砖,算是架起了灶子。有人从南菜地扒来一筐土豆,用小河沟的水糊熟了,每人分了两个。陶丽英也分得了两个,紧紧地攥在手里。不舍得吃啊,孩子和丈夫都没吃东西呀!

董贺抱着儿子,领着女儿来到妻子身边。陶丽英躺着不能动,接过儿子放到身边。女儿也坐在她身边。陶丽英给了女儿半个土豆,另半个用嘴嚼了喂了儿子。

这样的一场惊吓,再加上地震受伤,她没奶了。

余震又开始了,大地又筛了起来,抖得人都站不稳,人们又都跑了。

“我先把他俩送走,回来再接你!”

董贺抱着一个,领着一个,一边喊着,一边焦急地瞅着妻子。

“你们逃命去吧,别管我了……”

陶丽英决绝地朝着丈夫嚷道。

空场上只剩下陶丽英一个人了,大地仍然像筛子一样不停地抖动着,一会儿往东摇,一会儿朝西晃。

前面的那座大变压器铁塔倾斜了!

她的心中恐慌极了,好害怕它着自己压下来,把被子拽起来盖上了脸,等死吧!

这时,董贺又跑了回来,还带来了几个小伙子。他们二话不说,每人扯起一个被角抬起陶丽英就跑。

人们都趴在长长的铁道上,听说地震时铁道沉不下去。

天下起了小雨,很细很细。

“国家还管我们吗?”

人们都在议论。

直到早上九点钟,有的人才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呼吁大家先自救,解放军马上就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救灾部队己进入各区,到处都能听到中央慰问的声音,大家的心中有了希望。

连红药水都没有了!

贾家还在扒人,贾凤义的媳妇还在哭。

“看!谁来了?那不是贾凤义大哥吗?”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回头看去,只见贾凤义的媳妇疯了似的跑到贾凤义的面前,啪的就是一记耳光。

原来,他看到房子要倒时,一个人先跑了。

傍晚时分,陶丽英的小姑姑来了,接走了玲儿。儿子还太小,留在了陶丽英的身边。

当董贺精疲力尽地回到陶丽英的身边时,已是下午六点多钟。他满身伤痕,瘸着脚,只穿着一条三角衩,无力地靠在妻子身边。董贺扒了整整一天的人了,还一口东西都没吃。陶丽英心疼丈夫,悄悄把剩下的那个土豆递给了他。

其实,陶丽英这一整天也只喝过半碗粥,还是上午鲍老根兄弟喂给她的。儿子小龙不时地爬过来找奶吃,奶水太少了,已供不上他吃了。

这时,人们一起动手,七手八脚地盖起了一个大棚子,把伤病员都抬进去,妇女坐在一边。男人们则都在露天的大树下过夜。晚上,又下起了雷阵雨,雷鸣电闪,北边的天都红了,大地时不时地在雷声中颤抖着。人们都紧闭双眼,默念着:“快过去吧…”

小龙听到雷声,大哭起来,又要吃奶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

有人熬了一锅玉米稀粥,给陶丽英盛了半碗。她端着碗,手颤心热,泪水潸然而下。吹凉了粥,陶丽英只喝了一两口,开始嘴对嘴地喂起了儿子。小龙饿急了,喂一口,吃一口,半碗粥很快就见了底。

7月30日,解放军开始挨家户挨户地排查伤员,陶丽英被定为骨折,不让乱动,等待转院的通知。

天太热了,她一动也不敢动地躺在窝棚里。

8月3日,董贺推着陶丽英来到了一个球场,临时医院就设这里。旁边的一片空地上,躺的全是死人,用单子、报纸、塑料布盖着。

临时医院里人来人往,挤挤搡搡的。到处都是伤员,断了胳膊的用点心盒固定,断脚的用瓦片抑或是木棍固定。当董贺推着陶丽英来到医生面前时,连红药水都没有了。有一个女医生看上去好像是从外地来的支援者,流着泪对大家说:“药品马上空投到,大家先耐心等一下。”

旁边有一个小孩在大声地哭着,是烧伤,浑身都是泡,腿上流着脓。

“下午五点用军用汽车运第二批伤员,骨折的先走。”

陶丽英和丈夫董贺听到大喇叭的广播后,马上回去准备了。公婆决定叫二小姑陪陶丽英带孩子走。因孩子太小,谁也弄不了。女儿留给爸爸,爷俩也有一个窝铺。临走时,部队发给每人一块月饼,一个苹果。

上了大汽车,摇摇晃晃地向东开去。

滦河大桥被震塌了,火车开到滦县就不通,只能用汽车把伤员接到昌黎。那里临时成立了野战转移医院。解放军用大草席搭了许多大棚。每个大棚里铺着席子,能装几十人。

天黑了,伤员们被陆续抬进来。每人一大碗小米稀汤,一块压缩饼干。陶丽英一天没吃没喝了,端着碗侧身喝了几口。

晚上,陶丽英突然发起烧来。

又抬下七八个人,死了,埋去了

半夜,雷呜电闪,又开始下雨了。

大帐篷里咳嗽声,呻吟声,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人们都没睡实在,各自想着心事。与陶丽相邻病床的是一对母子,都是烧伤,妈妈的两条腿已经烂得没好地方了,儿子的两条胳膊的皮都掉了,惨不忍睹。

突然,陶丽英的肚子疼得厉害,大声地叫嚷起来。凌晨三点多,经过医生的治疗,她终于尿出来了,全是红色的血水。医生舒了口气说:“危险过去了,膀胱保住了。”

第二天下午,铁路修好了,火车来了。军队的战士和哈医大学的学生们也来了,说话和气,待人亲近。他们把伤员小心翼翼地抬上火车。尽管在抬陶丽英时用的是软担架,但她还是疼得厉害,骨折太严重了。这时,有一个瘦瘦的哈医大小伙子弯下腰,用背顶着担架下边,一步一步地把陶丽英顶到了火车上。

上火车时,陶丽英看到有许多戴红袖章的民兵抬着人向山后走去,旁边的一个哈医大的学生说:“他们是专门埋死人的。昨天埋了老多呀!”

到了火车上,有人给每个伤员发了一个套子,嘱咐别弄丢了。那套子上面写着名字、岁数、性别和地址,套在手腕上。火车的车厢里被临时搭成上下铺,下边是重伤员,上边是可以坐的轻伤员,乱哄哄的。

火车慢腾腾地行进着,使劲地拉去着一节节充满着呻吟声、咳嗽声、哭泣声的车厢。

突然,它停了下来,一二分钟又起动了。坐在窗户边的人向外看去,回过头来说:“又抬下七八个人,死了,埋去了……”

半夜,陶丽英的小肚子又疼起来了,又发起高烧来。医生走过来检查了一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吃一片药,又扎了十几根针,陶丽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一路,火车总是走走停停的,抬下去的有重伤员,也有死去的人。

8月5日下午5点钟,火车停在了吉林省长春站,抬下去二三百人。陶丽英也在其中,和一百多个伤员一起,被分配到空军四六一医院。

小龙也随着母亲一起来了,被安排在一个幼儿园里,有专人照顾。

一连三天,太难受了,太难熬了

8月5日下午6点左右,陶丽英被抬进了病房。刚躺在床上,有一个医生来了,要求所有从灾区来的人员把身上穿的衣服和带来的食物全部销毁。然后,换上病号服,接受拍X片、验血、验尿等。推回病室后,护士们早把热水准备好了,为这些来自唐山灾区的伤员们洗头,洗脸,擦身子。

晚上,同屋的病人都入睡了,只有陶丽英还在痛苦地呻吟着。她的右侧身子从盆腔到脚尖,一阵阵抽筋似的疼痛,每两三分钟就发作一次。刘医生走过来,告诉陶丽英这是因为骨盆粉碎性骨折了。刘医生让她服下一片小白药片,还是睡不着,疼痛难忍。后半夜三点,陶丽英实在无法忍受,刘医生又破例让她服下一片小白药片。

陶丽英所在的病房里,全是骨折患者,一床是胳膊,二三床是脚,四床是腰。这几个病人可以打石膏进行固定;六床,七床是腿骨折,也可以在做了穿钉手术后进行牵引治疗。

只有陶丽英,非常的麻烦!

一连三天,太难受了,太难熬了。

医院开会决定,用飞机去北京接中医正骨专家,专门为陶丽英进行特别治疗。

下午,专家到了,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给陶丽英进行了检查。 晚上,他和姜伟医生为陶丽英扶正骨盆,很费劲,也很疼。然后用一块涂着专用药的布固定好骨盆,喝下专门配制的中药。

一番治疗下来,老专家浑身是汗,陶丽英也是疼得呲牙咧嘴了。

她捧着信哭成了一个泪人

“ 灾区来人啦!”

陶丽英在长春住了七八天的院后,突然听到有人在医院走廊上喊。随即,一个穿着背心,脚穿高靿雨靴、蓬头垢面地人来到陶丽英的床前。

陶丽英仔细一看,来的这个男人正是她的丈夫董贺。董贺坐下来,陪着妻子说了一会儿话。他告诉陶丽英,唐山死的人太多了,飞机正撒药呐。多亏了解放军进入各区、街道,按人口发放粮食,油盐。他们还帮老百姓建简易房,用砖石垒墙,顶上是木棍和油毡,比马架子好些。最令陶丽英安心的是,她还知道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女儿玲在家拖拉着奶奶的鞋,披一件大人袄。白天跟学校院里的孩子们玩,到了晚上同爸爸住在那小窝棚里。

地震后,董贺和其他工人一样,不上班,每人先发四十元的基本工资。

随着病痛的减轻,陶丽英的心情好多了,晚上也能整宿睡着觉了。有一天,她在自己的腰侧放上一个枕头,慢慢地侧身,再把枕头放肚子下面,腿脚一齐用力,竟然会翻身了。尽管浑身累得出了不少汗,可她心中特高兴。

第二天,医生护士们又在床上安装了健身器,陶丽英可以在别人的辅助下,一点儿一点儿地坐起来。陶丽英在努力着,只要能走了,马上回家去,还要同丈夫共同建好自己的小窝,共同抚养一双儿女长大成人。

从8月5日来到这个医院,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很多病友都能生活自理了,陶丽英也会下床站立了。这期间,医院还组织了一次慰问演出,医院领导讲了话,鼓励这些来自灾区的伤员吃好,睡好,安心地养好伤再回家重建家园。

这天下午,陶丽英意外地收到了从赤峰娘家寄来的一封信,还有汇来的二十元钱,相当于一个人两个月的生活费。

当时,她捧着信哭成了一个泪人。

这封信来得太不容易了,唐山的邮局都震塌了!

后来,二妹又从赤峰给陶丽英邮来了一条儿童连体衣棉裤。是给小龙做的,小碎花布料的,漂亮着哪!陶丽英给儿子穿上后,感觉孩子也变了个样,可爱多了。

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9月9日这一天,跟往常一样,伤员们吃完早饭就开始锻练身体了。护士们在病房里搞卫生,医生们在挨个病房检查伤员的伤情。

医院的李政委笑眯眯地走进一间病室,大声地宣布:“今天慰问代表团要来视察各病室,大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大胆地提出,以待我院改进,更好服务于伤病员。”病人们一听,都笑了,说:“那有什么意见,都是感谢。”

下午两点多钟,一个代表团来到医院,询问了每一个伤员的伤情。有一个女代表是从河北来的,特地问候了老乡,鼓励大家耐心接受治疗。“等彻底养好伤,家乡派人接你们回家共建家园!”说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陶丽英所在病房的伤员伤情都较重,互相鼓励着,从不提及谁家死几口人抑或是哪家死绝户之类的话题,这是禁忌。

陶丽英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傍晚,食堂炸油条,大家都很兴奋。护士们把饭放在小桌前,准备吃饭。就在这时,收音机里传来低沉悲痛地声音:“我们最敬爱的领袖逝世……”立时,所有的伤员、医生、护士,就连来探望的家属都嚎啕大哭起来。看到伤员们情绪都很激动,护士、医生及政委擦干眼泪,挨个安慰着病人。躺在床上嚎啕大哭的陶丽英突然大声地问李政委:“我们还有人管吗?”李政委耐心地对大家说:“大家放心!我们共产党天下坚如磐石,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那天晚上,谁都没吃饭,电视也没开,都在默默地流着睛泪。

有些舍不得离开长春

9月中旬,医院为伤员发了背心和裤衩,每人一套绒衣。陶丽英到现在还记得发到她手里的是一件红地黑花大襟纯棉绒衣,裤子是军绿绒裤。

董贺再一次来长春探望妻子,已是10月末了。

他告诉陶丽英,家中盖好了一间小房,砖石墙,上半截是木板,顶是木椽子铺油毡再压上砖头,约有10多平方米。为此,还有人写过一首顺口溜:“唐山,唐山,震后一抹平川。小墙石头加砖,房顶油毡加板砖。”

这时,已有大批伤员为回家做准备了。医院采购了大批棉衣,每人一套,蓝色的纯棉布料。

10月末,陶丽英也可以拄着一支拐走路了。那天傍晚,董贺陪着陶丽去医院食堂吃饭。这是她受伤后头一次不用护士照顾着吃饭,心里特别高兴。路过幼儿园时,她看见有两位飞行员正在抱着小龙玩,孩子很高兴,乐个不停。陶丽英说,那美好的画面至今还留在脑海里。

11月中旬的一天,具体日子记不清了,陶丽英终于出院了。记得那一天,康复回家的伤员们都穿着统一配发的蓝色棉衣和棉裤,黑棉鞋。大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医院里的军医和护士们将这批特殊的病人护送到火车站。

站台上人山人海,都是从各医院出院的伤员。

这时,刮着北风,飘着雪花。陶丽英的丈夫董贺来时没有穿棉衣,也没有棉帽子,冻够呛。正当董贺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双有力的大手伸了过来,随即就有一顶棉军帽扣在了董贺的光头上。可当董贺想说一声谢谢时,那个送他帽子的人已返身消失在人群中。

火车鸣笛,徐徐地开出车站向南冲去。

望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陶丽英心中充满着无限地眷恋,她竟然有些舍不得离开长春了。

三十年不忘恩,母子千里寻亲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06年的春天。这一年,小龙正好30岁,马上就要做爸爸了。

30年来,陶丽英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那些帮助过她的好心人们。于是,她开始用充满深情的笔触给那些帮助过她的军医和护理人员写信。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些信都如泥牛入海,邮去的照片肯定也丢了。

这一天,陶丽英把小龙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妈有一件心事儿,就是想找到30年前救助过咱们的恩人。我想让你亲口叫她们一声妈妈,亲口对他们说声谢谢!这也算是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她还把她写的3篇充满着思念的回忆文章交到儿子的手中。当小龙看完这3篇文章,也是满眼是泪。

小龙把妈妈的手稿加以修改后,发到了东北网上。

3个月后的一天,小龙兴冲冲地推开家门:“妈,有消息了!"原来,《新文化报》发现了小龙发表的帖子,并以《当年灾区儿童寻找恩人》为题刊发了。由于小龙当时没有在网上留下联系方式,记者还曾经到陶丽英地震时的住址进行过查访,均无果。因为,陶丽英和董贺在震后已经搬过3次家了。

在媒体的帮助下,陶丽英和董贺带着儿子小龙踏上了寻找恩人的行程。8月1日,他们在北京看望了一位恩人后又赶到长春,参加了空军四六一医院举办的庆祝建军节联欢晚会。

“1976年地震时入我院有一对母子,那5个多月的孩子叫小龙。今天他们母子千里迢迢来这里。为的是让儿子亲口对医院所有的恩人道声谢!亲口对抱他,养他,一口一口喂他的阿姨们喊声‘妈妈’!当联欢会主持人请陶丽英和小龙上到舞台时,会场沸腾起来,掌声一片!

舞台上,陶丽英母子与3个帮助过他们的女军医热烈相拥,小龙还把一幅写有“三十年不忘恩,母子千里寻亲;子弟兵救危难,军民鱼水情深。”的锦旗献给了恩人们。注:配图由陶丽英提供。


(0)

相关推荐